悠悠醒来的赵人吉直觉得后背……有如偎云卧波。
酥了半边身子,回头的时候,赵人吉的喉节不安分的滚动着。
一左一右,两个风华绝代的古装美人,各以半个娇躯撑着赵人吉。
“郑贵妃?刘贵妃?”
记忆的闸门瞬间打开……
宋徽宗赵佶的记忆。
赵人吉华丽丽穿越成宋徽宗赵佶了。
“陛下突然就晕了,可把臣妾吓坏了。”郑贵妃、刘贵妃犹自梨花带露。
“晕了?朕龙体强健,怎么会晕呢,朕只是跟你们开了一个玩笑而已,朕有点累了到是真的,朕要回寝宫歇歇。”
不知是穿越的缘故,还是宋徽宗那货昨夜太浪,赵佶觉得身子有些虚脱乏力。
“龙体要紧,陛下赶紧回寝殿安养。”一群人簇拥着赵佶回到寝宫。
柔荑无骨,二妃为赵佶宽衣解带。
服侍赵佶滑进锦被,两个美女自解罗衫,就要为赵佶暖被。
玲珑的曲线、吹弹得破的肌肤……
赵佶全身血液流速加快,鼻血更是有要流出来的节奏。
“出去吧。”
忽然一声轻叹,赵佶痛苦地闭上了眼睛。
赵佶的洁癖不适时宜的发作了。
赵佶的洁癖非常严重,尤其在女人方面。
“偏不。”两个美女爬床的速度真快,眨眼之间,已一左一右,紧紧偎住了赵佶。
郑、刘二妃是宋徽宗最宠爱的两个妃子,三人间的嬉戏一向不拘一格。
美女沾身,洁癖让赵佶瞬间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出去,以后没有朕的许可,不许踏进朕的寝宫一步。”赵佶一脸嫌弃。
赵佶嫌弃的是自己的洁癖。
“陛下,你变心了。”眼见赵佶一脸嫌弃,幽幽一声,二妃湿嗒嗒的走了。
唉唉,不是变心,是换魂了,朕也想左抱右拥,怜香惜玉,可洁癖的体质它不允许。
据靖康之难后,开封府呈送给金国元帅的清单统计,宋徽宗后宫的女人加起来有二千多。
这么多美丽的女人,自己原本都可以合理合法,正大光明的收编,可洁癖体质愣是让自己望美兴叹。
一定要尽快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后宫队伍。
赵佶搬着手指头,盘点起宋徽宗时期的顶级大美女。
一根手指头还没搬下来,赵佶心头忽然就警铃大作:宋徽宗可是个败家皇帝,自打坐上龙椅之后,便可了劲的败家,败到最后,败光了老赵家的半壁江山,自己也成了亡国之君。
喜当皇帝的兴奋一扫而光,赵佶扼腕长叹:皇位给都给了,干吗是个败家亡国的,给个大唐盛世的安逸皇帝他不香吗?
接受命运的安排,余生当个富八代,混吃等死?
美人堆里打滚,美酒美食不离手,腻歪了还有一群最为风雅的文化人陪着吟诗作赋,泼墨挥毫。
当俘虏是不可能给金人当俘虏的,靖康之变前前夕,提前带着大量的金银财宝逃走,换个身份,一样是潇遥快活的人生。
又或者做个有作为的,名垂青史的皇帝?
一个字:难。
北宋的固疾冗员、冗兵、冗费,以及边境危机,日益严重,王安石变法又带来一个后遗症:元丰党人与守旧的元佑党人的党争,满朝官员,再也无心国事,一脑门想的都是如何你死我活。
要想逆风翻盘,须得用非常规手段。
这种朝堂风气下,非常规手段用起来的后果……很难预测。
第二天,
天光渐亮时,
紫宸殿上。
乌泱泱一帮大臣集体面君,那场面,还是很有压迫感的。
人生第一次坐上龙椅,气势这块赵佶也是拿捏得非常好,丝毫看不出内心慌得一逼。
户部尚书陈显带来一个坏消息:“陛下,青溪县洪水十余日未退,街头路边已有饿孚出现。”
“哦。”赵佶听得心头一堵。
看起来混吃等死是不可能的,在其位就必须谋其政。
皇生第一次决策该怎么拿?
赵佶很快想起,古代也是有储备粮的。
“陈爱卿,作为户部尚书,你知不知道青溪县的储备粮,可供百姓食用多长时间?”
“陛下,薄粥度日,应该可维系全县人活命一个月有余。”陈显面带戚色。
赵佶一听,怦然生怒:“可眼下才十余天,青溪县怎么就饿死人了呢?”
青溪县的县令一定是个贪官,将储备粮贪污了。
储备粮都敢做手脚,青溪县县令官不大,贪心却不小。
“陛下,臣以为青溪县常平仓里存粮不足。”
说话的是御使台中丞席旦。
史书记载,席旦是个心里想着替君分忧的好官。
好官都得用在好当口,赵佶当即下旨:“席爱卿,朕着你立即前往青溪县查明灾情,积极筹粮赈灾。”
席旦慨然道:“是,陛下,有臣在青溪县,决不会让青溪县再饿死一人。”
“席爱卿,如若查实青溪县县令确实倒空了常平仓的粮食,朕给你生杀大权。”上辈子作为一个普通公民,赵佶最恨的就是不顾百姓生死,罔顾国家利益的贪官。
“陛下,万万不可,县令虽然只是个七品芝麻官,可再小,也是朝廷命官啊,是士大夫出身啊。”满朝文武脱口大呼。
那感觉,他们刚才听到的是一句大逆不道的话,各人看赵佶的眼神,也似在看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
士大夫又怎样,朝廷命官又怎样,只要是祸国殃民者,都得杀。
赵佶的脸便往下一拉:“各位爱卿,县令的命是命,百姓的命就不是命了?他一个命,去偿几条,甚至几十条上百条人命,这是便宜他了。”
岂料,百官却完全不看赵佶的脸色。
“陛下,我大宋以仁爱开明治天下的美名,不能因为区区一个县令而毁了啊。”第一个开口的是右仆射曾布。
历史上,曾布没有他同父异母的哥哥、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有名,此时的身份却很显赫,是堂堂右相。
紧跟曾布之后的是左仆射韩忠彦:“陛下,我大宋从太祖起,从未有过诛杀臣子的先例,君臣一心,才有大宋的安稳繁华,陛下,三思啊。”
曾布和韩忠彦一向不和,这回却是难得的意见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