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市,历时一个多月,终于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建设完成了。
建成之后的集市范围占地三十多亩,就仿佛一座小城,借用防护山贼的理由,周易凡还给建了城墙。
县衙虽然不想他建立城墙,但是在周易凡的坚持下,并且他们考虑到只有三十多亩也就没有阻止。
他们也未必可以阻止。
建设完成之后,周易凡马上就让那些家族安排商家进入,这都是先前和那些家族约定好的。
而周易凡的措施也紧跟其后,想要建成真正的集市,可不是靠那些家族的商铺就行了,还得需要人。
人,肯定是不能采用强制措施让他们过去的,还得使用一点小手段,比如将工厂搬迁过去。
这样子,他们为了生计,自然会主动进行迁移。
最后除了不能暴露的火药工坊,军工厂及肥皂厂以外,其余工厂全部被周易凡迁移到更开阔的集市上去,就连三家族也同样如此。
而留下来的厂房刚好可以用作仓库储存物资,并且工厂的迁移还能将其他人的目光引向了集市。
现在眼馋那些工厂技术的人可不少,水泥,肥皂,铁器等这些。
那个拿出来都是可以带来大巨大财富的。
只是因为周易凡防护的严实,而且他们也没胆子进行抢夺,所以只能眼馋着。
不过周易凡也不是一味地进行防护,还是会时不时的抛出骨头,比如卖给他们新式的家具技术。
这些家具,周易凡就没太在意,现在家具市场一片混乱,而且竞争也大,利益下降的也飞快,还不如卖技术呢。
家具厂,是由先前的木工厂进行拆分,变成了家具厂和木材厂。
现在家具厂只进行各种创新,提高家具的舒适性和逼格。
而木材厂继承了先前木工厂的大部分财产,主要工作,就是利用机械传动大批量制作木棍,木板等一系列产品。
主要作为家具厂的原料,卖给各家家具厂。
而且由于其产能巨大,制造出来的产品标准统一,且便宜,几乎承包了附近所有家具厂的原材料。
迁移工厂,也是件大事。
迁移时,全程有百人护卫队进行护送,而且在护送完成以后,护卫队也没有马上离开。
他们还在集市镇守了几天,直到工人及其家属全部迁移过来,并且没发生恶性事件才离开。
而工厂和工人的到来,也加快了集市的形成,超过五千人的集市,已经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其中有各种各样的需求不断增加,除了其中两样,周易凡不拒绝任何人在其中开店铺。
甚至自建都没问题,只是要买土地罢了,不过也不贵,他根本就没打算用地来赚钱况且那些土地也不在集市里面。
集市可是他的后勤基地,到时候这里聚集的物资越多越好。
如此庞大的市场和开放的政策,那些家族可不会放弃任何利益,很快就继续派遣族中子弟前来开设各种商铺。
甚至一些家族为了图方便,能够及时拿到原材料和减少运输成本,也将工厂开设在了集市。
最终在多方共同利益驱使下,很快这个集市就成为覆盖周边数十个村庄的贸易中心。
达到囤积物资和吸纳人口的目的。
现如今这里还时不时的有工厂和商铺建立起来,整座集市呈现一副欣欣向荣的景象。
而周易凡将集市建在这里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造船和制盐。
制盐是周易凡很久以前就有的想法,当初看到家中泛黄的盐颗粒,他就想制盐的。
只是当初村庄环境恶劣,连出村都很困难,所以周易凡也就自己做菜时会用水溶解盐水,然后过滤一次再使用。
虽然后来解除了危机,但因为晒盐法没什么技术含量,很容易就泄露出去,他也暂时压着没有制盐。
不过现在不一样了,集市已经建成,而且船厂也已经投入使用。
相信很快就可以陆续生产船只。
只要有了船只,周易凡就可以将床弩搭配炸药搬上去,建立海军占岛制盐。
虽然这个海军看着好笑,可能也就在近海打打鱼,但这并不阻碍周易凡对大海的重视。
他相信终有一天他的海军可以畅游海洋。
不过来到船厂,他才发现了,就算是船厂已经建立了,但建造可以在近海的百石船只也不简单。
首先周易凡就忽略了一个大问题,那就是木船时代,船上的木头采用的全是风干木。
而现在他们根本就没有原材料。
发现了这个问题,周易凡也马上派人去询问那些家族,他们在集市都有自家的管事,相当于一个据点。
不过得到的情况不容乐观,在整个安南国内都很少有他需要的那种木头。
他们虽然也建造船只,不过大多都是一些小型渔船。
这可就麻烦了,虽然周易凡前世听说过烘干的木头一样可以造船,但他不知道工艺啊。
“王师傅,如果直接用火烘干木头,可行不”。
虽然自己不清楚烘干工艺,不过这些老师傅或许会有什么发现,只要给他们提供一个思路,他们未必不能成功。
“这,老朽也只是听说,但从未见过”。
王师傅年岁也过半百了,还是年轻时在自己师傅手上是才造过船只。
自从来到这异国他乡,本以为自己一辈子都不会在建造船只,只想找个传人,不至于让师傅的手艺断绝。
却没想到在快要入土时,村庄还遇到了灭村的危机。
但也是此次危机,给他们带来了一位新村长。
他亲眼见证了周易凡的崛起之路,练兵,保卫村长,开荒,建立各种工厂,又建立学堂。
还在其中讲述了一门科学。
初次听到科学时,他并不以为意,直到周易凡开始不断的举证进行证实他才相信,真有这么一门研究万物万理的学科。
那就是科学,这门学科就仿佛给他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就算是现在,他在集市作为船厂的管事,他也时不时会去学堂,翻看那些学生的笔记。
所以他这老头子虽然也是学堂的一位老师,但同时他也是科学这门课堂的学生。
“不过老朽愿试试”。
他也看出村长对于船厂的重视度,而且没有什么比将课堂中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来更让人高兴。
看到年过五十的王老,还愿意去试一试,周易凡相当欣慰。
这些老一辈人能够踏出去,是周易凡一直以来的期待,在新一辈还在成长中,这些老一辈就是村庄的支柱啊。
不过周易凡还是让王老,先制造三艘船只用作训练。
虽然耐用性可能不好,不过用来训练也足够了,况且现在木材真不值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