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叶明盛并不知道,自己的妻子已经看穿了自己的伪装,来到御书房的他一见到宫女便是询问道:
“我的茶备好了吗?”
“启禀陛下已经备好了!”
“呈上来!”
“是!”
感受着黄色茶水的苦涩,叶明盛不由微微皱眉,但还是如同喝酒一般,直接便是将面前的茶水一饮而尽,这一碗茶水入腹,叶明盛整个嘴全都是苦的,但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喝完了茶的叶明盛总感觉身体舒服了一些。
就在这个时候,叶明盛的早饭也是送来了,分别是一屉小笼包,一碗馄饨,以及两根油条,如果说其他时候,叶明盛早就是大快朵颐了,但不知道为什么,现在叶明盛却是没有多少食欲。
不过想着上午还要工作,叶明盛这才拿起筷子,将这一屉包子,馄饨,油条全都吃了下去,吃完了饭后叶明盛便是开始了工作。
首先还是曾洋这件事情,曾洋虽然生前只是都察院一个普通御史,没有太大的Q力,但是在有心之人的推动下,他的死已经是成为了挑起都察院,统调处纷争的导火索!
都察院第一次去堵门的时候,叶明盛正好就这件事情在责难计宪,在叶明盛的命令下,计宪也是把曾洋的身体,还给了曾洋的家人,曾洋的妻子马氏也是开始办理曾洋的身后事············
这也是有了昨天都察院这帮人抬棺第二次去堵统调处大门的事情,不过没想到又死了一个御史刘锐,而且还是被火铳给打死的!
这无疑是激怒了都察院的这帮人,在玄一丰,方石的带领下,都察院的这帮御史,翰林院这些学士,竟然想要冲进统调处。
幸亏当时崔绍,古三思两个人及时赶到,才是阻止了事态进一步恶化!
事后计宪也是来面见叶明盛,将事情的经过跟叶明盛说了一遍!
在计宪的视角下,昨天几十号御史,学士再次来堵大门,他也是非常头疼,但是为了维护统调处衙门的尊严,他也只能是带着一众特务进行对峙,而为了震慑一些御史,学士,让他们不要乱来,计宪也是下令让把火铳拿出来!
在计宪看来昨天的对峙,他和玄一丰,方石等人的交谈虽然很激烈,骂的很热闹,但是这些都停留在话语上。
玄一丰,方石怒斥他和统调处是害国害民的害人精,是鹰犬,是狗腿子,让他们交出杀人凶手!
而他也没有客气,说玄一丰,方石等人百无一用是书生,是穷酸腐儒,事情如何自有陛下定夺,还轮不到你们这帮人对统调处说三道四!
大家虽然彼此互骂,但是这也都是停留在嘴上,大家都保持的比较克制,玄一丰,方石等人也没有要冲击衙门的打算,计宪也是让手下不要乱动············
然而这样的冷静,克制在枪响之后被打破了,那一声枪响后,御史刘锐倒在了血泊之中,当时所有人都有些懵,不过很快玄一丰,方石他们的愤怒便是被点燃了,吵吵着要冲进统调处。
当时枪响后,计宪也是非常意外的,他虽然让手下把火铳拿了出来,但他的目的只是想要震慑这帮清流,他并不是真的想要开火,他很清楚不管曾洋生前干过什么,但是曾洋人死在了统调处大狱,他们统调处就是落下了话柄!
因此对他们来说,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所以计宪虽然十分厌恶这帮清流,但是他也不想要激化矛盾,让事态更加的恶化!
所以为了防止统调处那个傻小子一紧张走火了,所以计宪并没有让手下给大家分发枪弹和火药!
这也就是说在对峙的时候,统调处特务们的火铳虽然指向了这几十号清流,但是这些火铳都是没有上火药和枪弹的!
这也是为什么当时计宪看着刘锐倒在血泊之中那么懵逼的原因,他就是为了预防这种擦枪走火的意外发生,他是特意没给统调处的特务发火药和枪弹!
然而事情还是发生了,但计宪因此也是更加肯定了,曾洋这件事情绝对是有人在幕后暗中推动,想要把曾洋这个人的死扣在统调处的身上,以此利用攻讦统调处的机会,对朝堂的改革进行攻击·············
所以在崔绍,古三思平息事端后,计宪也是第一时间面见了叶明盛!
听到这件事情后叶明盛也很是愤怒,不知道是谁有这么大的胆子,竟然敢这么做!
昨晚上正是因为这件事情,叶明盛才是有些怒火攻心,再加上北方的灾情,以及悬而未决的草原战事,叶明盛才会一反常态在叶崔氏的寿宴上喝了那么多酒!
叶明盛虽然对这件事情有人在暗中激化矛盾很是愤怒,但他更清楚自己不能在这件事情意气用事,要不然很有可能会中一些歹人的圈套!
所以思虑再三后,叶明盛心中也是逐渐有了一些想法,那就是目前朝堂局势还是要以稳定为主,确保朝廷的稳定运行是第一要务,至于其他都是次要的,自己不能被别有用心之人牵着鼻子走!
基于这个想法叶明盛决定就是,不追究曾洋以及其他因受H问题被统调处调查御史的责任了!
尽管统调处这些特务在狱中虐待曾洋是不对的,但是曾洋在齐鲁青州担任知府的那些事情,也都是证据确凿,按照大乾律法,他也是要砍头抄家的!
但是鉴于目前的形势,叶明盛决定不追究了还要厚葬曾洋!
不仅仅是曾洋,其他那些有TF问题的御史,叶明盛也不追究了!
都察院这些御史,虽然目前因为都察院是个清水衙门,所以都干净了许多,但他们有相当一部分人,并不是一开始就是御史的,他们很多是从底层起来的············
就比如说曾洋,他在担任御史之前,在辽阳担任过县令,在齐鲁担任过知府,曾洋主要就是因为在齐鲁这段时间的事情,被统调处调查的。
都察院的一些御史和曾洋的情况很相似!
叶明盛很清楚现在都察院这些御史中的一部分人,为什么在这件事情表现的很激进,其实就是有意将水搅浑,好把他们身上的那些事情,搅和成统调处对他们的污蔑抹黑!
这些人很担心事情一旦平息,统调处就会像对付曾洋那样对付他们!
对于这些人的想法,叶明盛虽然很是不齿,但是基于目前的现实情况,以及维持朝廷的稳定,平息这次的矛盾,叶明盛愿意停止这次的调查。
不过停止调查归停止调查,这并不代表叶明盛会放过这些害群之马,只不过现在暂时放他们一马,等到朝廷过了这个难关,叶明盛再好好跟他们算算账!
除了这些外,叶明盛也是要惩戒统调处的,虽然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叶明盛也觉得这是有人在背后搞鬼,统调处弄死曾洋的可能性不大!
但是不管怎么说,统调处在狱中羞辱折磨曾洋是事实,而且能够出现这样的事轻易,统调处内部大概率也是有问题的,很有可能出现内鬼了!
所以惩戒统调处是必然的,不惩戒统调处肯定不会让大家心服的!
计宪肯定是首当其冲,首先就是降职,他虽然才升为处长没几天,但是出了这样的事情,那就还是做回副处长,其次官阶也要降,正三品降为从四品连降三级,同时再罚俸一年·········
除了计宪之外,统调处的那些千户,百户也肯定是不能幸免于难!
这个就交给计宪自己抉择吧,反正这一次统调处不死人是不行了,不死人是交代不过去的!
至于最重要的调查幕后之人,叶明盛觉得对方敢这样做,一定是有所准备的!
因此大张旗鼓的调查,恐怕是不会有什么结果,所以最好还是暗中调查!
做完这些后叶明盛也开始处理其他问题了,先是看了看北方各地关于灾情的奏本。
目前北方德水大爆发的可能性虽然已经降低了,但是一些小的支流干流因为各种原因出现洪灾的情况还是时有发生的,为此冀豫布政使赵万贤也是亲赴灾区一县,杀了两个抗灾不力的县令,并且罢免了邺城知府谭光卿!
这件事情可以说是在冀豫引发了不小的风波,毕竟按照大乾律法,即便身为布政使,可以惩处县令,但是要杀人的话,是需要交由刑部审理,并且还要经过都察院,大理寺这道流程,然后禀告给叶明盛,最后交由叶明盛定夺!
而罢免一个知府更是需要呈报叶明盛,叶明盛批准了这个知府才会被罢免,以及后续的追究责任等等··········
因此现在赵万贤未经请示直接杀人罢官,可以说是先斩后奏了,刑部,大理寺意见都很大,尤其是刑部尚书柳宁更是直言,赵万贤这种行为必须要被惩戒,要不然以后各地的布政使都有样学样,那还要他们刑部做什么,朝廷的律法何在?
叶明盛一开始看到这个情况的时候,也是和柳宁持同样的想法!
这个赵万贤虽然是叶明盛看好的人才,也是叶明盛一手提拔起来的,但是叶明盛也是觉得赵万贤这一次确实是越权了的!
但是在了解到赵万贤杀的这两个县令王善德,徐越两个人,一个T污了冀豫布政司拨下来的赈灾银子,另一个在抗灾的时候,没有奔赴第一线,而是在勾栏中喝花酒,喝的酩酊大醉后,叶明盛觉得赵万贤杀的还是很有道理的!
至于被罢免邺城知府谭光卿,据说没有什么不端的行为,在抗灾过程中也是兢兢业业很是勤勉,他在冀豫声望也不错,而他之所以被赵万贤罢免,则是因为在抗灾方略上和赵万贤有分歧,然后在一次冀豫的会议上和赵万贤吵了起来,赵万贤一怒之下就罢免了谭光卿!
讲真叶明盛不会治水也不懂治水上的方略,所以叶明盛并不清楚赵万贤和谭光卿两个人谁的想法更好,更契合实际。
但是看着上面的会议纪要,叶明盛注意到了后面的话!
赵万贤说我是冀豫布政使,我对冀豫一切事务负责,你都按照我说的做!
谭光卿说我是邺城知府,我也要对邺城及其周边几十万百姓负责!
赵万贤说你是想要抗命吗?
谭光卿说他绝不敢抗命,但为了几十万百姓,他恳请赵万贤三思··········
赵万贤则表示,谭光卿你不要以为你是崔尚书的门人,你就可以放肆!
谭光卿则表示他从来不敢放肆,但是身为邺城知府,一定要为邺城的百姓发声!
而见说不动谭光卿,赵万贤也是不说,也是直接宣布罢免谭光卿这个邺城知府!
这个时候谭光卿则是表示,赵万贤你无权罢免我,你只能是上书陛下请陛下定夺!
而赵万贤则是说,他会上书陛下,但是你谭光卿这个邺城知府从现在开始就不要干了!
谭光卿还想要反抗,但是赵万贤直接让人把他给关起来了,并且赵万贤还任命了冀豫副布政使孙涛暂代邺城知府!
看完这份会议纪要叶明盛虽然不懂治水,但是从会议纪要中他能够感受到赵万贤作为冀豫布政司的霸道行径,那是一种说一不二的强势!
对此叶明盛也是有些心惊的,其实关于赵万贤工作作风强势,叶明盛并不是第一次了解,之前就有人跟叶明盛反应过这个问题,说赵万贤在工作中独断专行,作风非常的强势!
但是因为赵万贤过往成绩不错,所以叶明盛还是没有在意但是看完了这份会议纪要,叶明盛对赵万贤的强势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叶明盛不知道赵万贤,谭光卿两个人的治水方略谁是正确的,但从会议纪要上,叶明盛觉得这个赵万贤实在是有些太过霸道了,朝廷不是绿林,你是布政使不是山大王,一些ZZ规矩总归是要讲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