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朱由榔:我不做亡国之君 > 第77章:婚礼变葬礼

第77章:婚礼变葬礼

清廷的现在的日子用举步维艰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

天津之战后,明军搞了一个大移民。

把天津百姓以及黄河岸边的人几乎都移到了黄河以南。

千里无鸡鸣。

没人也就意味着没钱。

打仗是要花钱的,枪炮一响,黄金万两。

饷不出京,没有大把大把的银子,谁替你打仗。

那清朝可不可以不打仗?

咱们几家坐下来喝喝酒,谈谈心,赏赏月。

你过你的小日子,我走我的阳关道,咱们互不侵犯,井水不犯河水。

明朝:不行!

蒙古:臣附议!

特别是对于明朝来说,你建奴必须死。

当然,你建奴要是投降的话,我可以考虑给你留个全尸。

反正天王老子来了,我也要打你。

他妈的那是国仇家恨,是华夏统一,打你是我的使命。

清廷内部虽然哀嚎一片,但也不是所有人都唱衰。

也有人想打架。

这个人就是我们的老熟人,鳌拜鳌少保。

苏克萨哈倒台之后,鳌拜大权独揽,日渐骄横跋扈,更加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

面对明朝和蒙古的日益紧逼,鳌拜可不想这么窝囊的过一辈子。

他上书康熙,主张联合蒙古,共同抵抗明军。

在鳌拜看来,清廷和蒙古其实并没有那么深的仇恨。

当初大清虽然坑了察珲多尔济一把,但苏克萨哈已经在草原把账还了。

还无形之中帮助老察统一了蒙古。

联蒙抗明,是当下两家最好的选择。

一但清朝没了,唇亡齿寒,你以为老朱家的大明会放过你们这些蒙古鞑子?

康熙权衡利弊之后,觉得这个方法可以试一试。

于是就派人去蒙古找老察谈判。

清朝使者把其中的利害关系对老察添油加醋地陈述了一番。

老察不是傻子,他知道自己是清廷的救命稻草。

明朝之所以这么久一直按兵不动,其实还是忌惮草原上的他。

当然,他也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

思索一番过后,老察决定先放下之前的恩怨,同意与清朝联和抗明。

但他有一个条件。

双方必须得互派皇子来作为人质。

这是一道保险,有了这道保险,哪怕以后合作失败了。

大家散买卖不散交情。

这个老察看来对中国古代的历史学得不错,还知道“互派质子”这一传统。

兹事体大,清朝使者做不了主,他得回去问问老板的意思。

清朝使者回来汇报了情况之后,康熙觉得这个要求不过分,反正清朝最不缺的就是公子王孙。

大家互派质子,哪怕最后真的撕破脸皮了,还有质子在,情绪也就不那么容易激动。

于是两家互相约定,找一个黄道吉日,在两国交界处举行这个盛大的交换仪式。

本来这是国家机密。

好巧不巧,这事被耿精忠安插在清廷的眼线知道了。

他立即派人八百里传信,把这件极其重要的事情通知了在黄河岸边溜达的耿精忠。

耿精忠一听,知道来活咯。

他必须想尽一切办法来破坏他们的联姻,让他们这甜蜜的小日子过不下去。

事发突然,他怕回京请示之后耽误了最佳时机。

于是自己带着手下的一万余人,直接渡过黄河,朝着清朝和蒙古的婚礼现场狂奔而去。

他要去杀人抢亲。

清廷黄河沿岸的守卫早就被耿精忠那么多次的骚扰搞得不厌其烦。

看到耿精忠又来打秋风,象征性地抵抗几下就撤了。

他们以为这次耿精忠过来也是像往常一样骚扰一番就撤了。

他们错了。

这次耿精忠胃口很好,也很大。

他目标很明确,率领一万骑兵直奔清廷和蒙古举行婚礼的地方,归化城。

归化城,也就是今天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

双方对这场世纪婚礼很重视。

蒙古派来了老察的四儿子,还送了牛羊马各一千。

诚意满满。

清廷也不甘落后,派出了一个小王爷作为质子,至于嫁妆,清廷出手也很大方。

布匹,茶叶,盐,铁器,金银珠宝等等,都是草原上比较缺乏的东西。

当然,这些还不够,为了显示清廷的诚意,他们还给老察准备了份大礼。

五百个汉人女子。

这里提一下,这些游牧民族其实是不怎么看中人伦的。

在他们看来,女子跟牛马羊没什么区别,是可以随意拿来交换利用的。

她们惟一的作用,就是传宗接代。

昭君出塞的故事流传千年。

可大家不知道的是,她嫁给了匈奴韩邪单于三年后,这个韩邪单于就死了。

按照游牧民族的传统,昭君就嫁给匈奴韩邪单于的长子复株累单于。

通俗点理解就是儿子娶了后妈。

这种传统对于受到传统教育的昭君来说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

他上书汉成帝,乞求皇帝让她回来。

可汉成帝为了所谓的和平,一封“尊胡制”的诏书,把一个国家的和平寄托在在了一个绝望的女人身上。

十一年后,这个复株累单于也死了。

复株累单于把位子传给他的弟弟且糜胥,很自然地,昭君又成为小叔子且糜胥的女人。

昭君从后妈变成嫂子又变成且糜胥的老婆。

当然,这次的单于没死。

昭君抑郁寡欢,跳水自溺。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这些汉人女子日后要面临什么样的命运,大家可想而知。

清廷和蒙古双方家长都很高兴,至于那两个质子高不高兴,已经不重要了。

两家亲朋好友在归化城推杯让盏,觥筹交错,又唱又跳,好不欢乐。

这时候,不速之客来了。

不请自来的他没有带来贺礼,而是带来了明晃晃的大刀。

耿精忠渡过黄河之后一路疯狂赶路。

正饿得两眼发绿。

看到两家人在这里开party,火气正旺。

他一声令下,这些千里奔袭的骑兵立即嗷嗷叫着扑了上去。

刹那间,宴席上人头滚滚,血流成河。

婚礼现场顿时变成了葬礼现场。

两家人还在举着酒杯发愣,耿精忠的大刀就毫不客气的砍了过去。

两亲家五千多人,瞬间就被耿精忠屠戮殆尽。

连那两位还没来得及度蜜月的皇子也被耿精忠摘了脑袋。

看着满地的尸首和鲜血,耿精忠舔了舔嘴唇,心满意足地带着他的人,火速撤离。

他也知道这事闹大了,再不走,估计就再也走不了。

这件事影响实在是太恶劣了。

好好的婚礼被耿精忠搞成葬礼。

远在乌兰巴托的察珲多尔济得知后勃然大怒,发誓一定要剥了耿精忠的皮。

清廷的反应没有老察那么大,因为清廷领略过比这样还大的耻辱(天津之战),心态调整的不错。

反而还在暗地里感谢耿精忠的帮助。

此后,两家火速联合抗明。

大明,准备好迎接这两位滔天的怒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