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玄幻奇幻 > 功德都溢出了,你说你是行脚医? > 第二百二十章 众里寻他千百度

第二百二十章 众里寻他千百度

拏武宗本就只是路过而已。

易宁随手为之,也并未求什么报酬,所以确认汤药没有问题后,他便继续赶路,向着文庙行去。

至于之后的庆功宴或者什么的,王阳明既然不在,易宁也就不参加了。

所以当拏武宗全宗上下因为太极拳兴奋,被断肢汤药效果震惊时,一袭白袍已经远去万里。

亭午化为雷霆,没入云层之中,从天空俯瞰大地,一个个国家、一座座城池瞬间划过。

这便是仙人的视角,与之前徒步丈量天地感受完全不同。

一息而过的城市、国家,对于无数凡人甚至低阶修士来说,就是许许多多的故事,就是一辈子。

但对于法力高深的仙人,却如同白云苍狗,过眼云烟。

“以这种目光,这种态度看待世间久了后,心态难免就会发生变化,高阶修士对人命的漠视,也就此而来。”

易宁坐在牛背上,总结心中感受,同时也想起了神性。

神性也是这般,以苍天的视角俯瞰天地太久太久,本性便消失的无影无踪。

“自己这本性还能像今天这般,再看眼世间,还真是万幸,当更加珍惜。”

易宁想着今日的不容易,想着自己奋斗的目标,朗声道,“君看构大厦,何曾一日成!亭午再快些!”

“哞~!”

亭午也被主人气氛所感,喊叫着雷光大闪,速度激增加。

闪电在天地之中,本就是速度的代名词,此时这般,亭午的速度也就比易宁挪移慢上些许。

一日之后。

一人一牛悬浮于天穹,他们目力之中,已经出现一片绿意盎然的大草原。

这個草原与其他草原还有些区别,从高处俯瞰,草原像是一个张开的螃蟹钳子,钳子中间却是一抹汪洋。

西海蔓延进草原内部,如同绿色翡翠上镶嵌的蓝宝石。

草原与大海,这两个都可以用辽阔壮丽形容的地貌,就这么毫无违和感的交汇在一起,这是地球没有的奇观。

而此时,易宁的视线就放在草原与海洋交接的某处。

临海的草原上,有座茅屋。

屋子只有一层,占地亦是不宽,也就百来平,泥墙稻顶,两窗一门就是它的全部。

可就是因为它的存在,这片区域万里都没有一个国家。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易宁读出茅屋木门两边挂着的木牌,随后看向木门上方的题字。

字是普通毛笔所写,直接落在黄色的泥墙上,一点也不讲究。

但写它的人可是文圣,那么意义就非同一般了,

——[文庙]。

仅仅两个字,就是震撼天下的三教所在地。

“主人,文庙怎么才这点大,看着破破烂烂的。”

亭午瓮声瓮气询问道。

易宁答曰:“外观为何这样为不知晓,不过内部应该别有洞天,你说对吧。”

说着这话时,他的目光看向不远处的云层。

于是,

云层之中便有道端庄嗓音响起:“易先生好敏锐的神识。”

一名身着灰白朴素长裙,长着一副国泰民安脸的妇人,在云层边显现身形。

易宁说道:“等了多久了?”

“从先生离开百家城,我在天幕处等候。”妇人非常坦诚。

易宁又问“儒家有言,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却又有一名女子教主却是奇异。”

“人之风骨何分男女,易先生觉得如何?”

“挺好,挺不错。”

易宁回应,随后拱手,“易宁见过副教主。”

来人正是文庙副教主,与风因,十戒同等身份的半圣榜顶尖强者。

“先生叫我班惠即可。”

妇人施了个万福,一举一动恰到好处,多一分太过谦卑,少一分略显敷衍,“易先生所来是为论道?”

“班教主一语中的。”

“易先生于菩弥圣山、百家城所作所为路人皆知,却也不需班惠多猜。”

“那不知道能否与班教主请教一二?”易宁询问。

“大乾与白玉京,甚至三教的态度,我文庙其实都知。”

班惠先是摇头,紧着又点头,“但我儒家有话叫有教无类,对于求学之人我儒家自然欢迎,且圣山敢做,我文庙自然也敢。”班惠声音不卑不亢。

易宁没有说话,静待下文。

因为班惠在说完话后,却又是行礼,赔着罪,说出但是:“但是,子回师兄有言,他想亲自与易先生论道。”

易宁向下方代表文庙的茅草房看去,沉默片刻才说,“请问班教主,子回教主多久能回?”

“师兄与沈掌教出去了,具体时间我也不太清楚,见谅。”

班惠又言,“有客至远方来,不亦乐乎,班惠诚邀易前辈去文庙小坐,师兄或许近日就会返回。”

“麻烦了。”既然已经来了文庙,对方这般邀请,他也就不再推脱。

随后,

便由文庙副教主亲自带路,两人一牛向着下方茅草房行去。

班惠将门扉推开后,做出请的手势,明明只有极其狭窄的门洞,亭午走入却是一点问题都没。

这不是视觉上的法术,而是整个空间都因屋门打开变得扭曲。

大可能是小,小也能是大。

“都说佛家精通空间之道,这会一看,儒家亦是出类拔萃。”

“易先生谬赞,这空间阵法与大乾之阵可谓小巫见大巫。”

两人聊着,都很客气,走入木门。

随后易宁眼前一花,入目已是一片鸟语花香,山明水秀之地。

从山脚至山巅,一座座书斋楼阁落于山势平坦处,与山中红花绿柳相映成趣。

“读书人翻书,自需好景相伴。”

班惠当起导游,“最下方的楼阁,是君子贤人所待之地,山腰为四十八位书院山主清修场所,山顶为陪侍圣贤所留。”

易宁看着整个空间的十二座山峰:“所以这十二座山便是十二位陪侍圣贤?”

“是的,读书人归于哪位圣贤名下,便在哪座山峰居住。”

“倒是阶位森严。”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班惠回应,并带着易宁二人踏着虚空而行。

易宁跟在身后,他们所过之处,原本在山峰中读书写字之人,全都停下手上事情,向着这边行礼。

就如同这位文庙副教主所言,文庙的一切都井然有序,处处都是规矩礼仪。

他们一行来到天巅,处于所有山峰之上,才在云层中看到一处庙宇。

这座庙宇亦是上书[文庙]二字,但整个装潢、占地与外边茅草房的文庙相比,天壤之别。

班惠嘴角时刻都带着浅浅微笑,似看出易宁的想法,开口皆是道:“金玉其内败絮是为戒语,我文庙自当反其道行之。”

“甚好。”

易宁点头。

班惠却也不多解释,又介绍道:“我与子回师兄平时便住这里,看守庙中牌位,先生请。”

“嗯。”易宁点头,却是随手一招,将亭午收入眉心之中。

对于这位副教主的态度,他现在有些拿不一。

自己问什么,对方都是一副有问必答的态度,但只要涉及到儒家道义,这位副教主就开始顾左右而言它,并谦虚补充“知识不够,不敢多说”。

所以他先将亭午收起,防人之心不可无。

“好奇妙的灵魂契约。”

班惠眼中神采闪烁,露出一丝惊奇。

易宁回答:“我与这水牛一起成长至今,自是默契。”

“让人羡煞。”班惠笑了笑。

说着话,她便带着易宁进入真正的文庙之中。

庙宇分三层,一层供奉着十五份牌位。

正是十二圣贤与正副教主,以及文圣。

易宁神色肃穆看着最高位,正中间的那块木牌片刻,在班惠望来前,收回视线。

接着两人来到二层,这里是子回与班惠居所,空间敞亮,从窗户可以眺望整个文庙天地。

“易先生可在此等候师兄归来。”

班惠将易宁带到最外侧的一间雅间,接着弯腰躬身,行个万福,“我手上事情还多,就先行告退了,先生需要什么尽管提出,班惠必会做到。”

“麻烦了。”易宁拱手。

班惠微笑点头,踏在走廊上,向着最里侧行去,随后转身推开一扇房门,身形消失。

易宁抬头望眼头顶,三楼是文圣所住之地?

摇摇头,不再多想,一袭白袍推开雅间房门,步入其中。

之后的日子,易宁并未麻烦班惠多少,而这位副教主也很少过来打扰,似乎真的很忙。

如此这般,时光飞逝,转眼便是两月有余。

易宁眺望着窗外十二座山峰,眉头微皱,他已经准备好,再等一月,如若子回还未回来,便直接离去。

也就这时,

易宁突然眼前一亮,在他的视野中,一座山峰下,竟出现一道熟悉身形。

......

......

九渊山下。

作为文庙十二座山峰之一,此山气质如他代表的圣人一般,巨山随时绿意葱葱,却仿若压在人们心上,让人觉得面临天威。

山峰脚下有做石碑,碑刻[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所有登临此山的儒家学子都会在这驻足许久,有些人是慕名而来,瞻仰圣贤学说,有些人是想要拜入九渊学宫。

这会也不理外,

十多名儒家学子在碑前,或坐在地上,拿着树枝临摹,或闭目喃喃自语,更有甚者直接从纳戒中拿出桌椅,挥墨如雨。

在这些人中,有一道穿着蓑衣的身形格外瞩目,不是因为他的修为元婴在众人里最高。

而是因为他身上浓浓血煞之气,以及腰间佩戴的长柄战刀。

“别人来文庙,都带笔墨纸砚,这人倒好带把刀来。”有学子摇头吐槽。

接着立刻被同伴阻止:“非礼勿视,非因勿言。”

“咦,你看有位山主下山了。”学子放下手中毛笔,提醒同伴。

他的同伴闻言看去,立刻认出来人:“这位是南竹书院的山主,也是九渊圣贤的第六名弟子,主学他师父的所说的,存天理,灭人欲。”

这人娓娓道来,如数家珍。

其他人听得频频点头,站起身来,不管一位山主下来干嘛,礼节是不能忘的。

儒家,也是所有百家之中,最重礼节的。

很快,一头白发的南竹山主就从山上走下,他目光来学子间扫过,所过之处学子们解释作揖行礼。

南竹山主开口问道:“谁是辛稼轩?”

“辛稼轩?”学子们低声呢喃。

“我是。”

辛稼轩收回眺望碑文的视线,对着老人作揖行礼,“辛稼轩见过南竹山主。”

“我看了老友的举荐信,以及你做的诗词亦是让我都为之动容。”

南竹山主夸赞,脸上却露出一抹可惜,“但是,你为何选择兵儒双修?”

“兵道儒道都可保家卫国,能学自然都学。”

“那你可知,贪多嚼不烂。”

“稼轩自然知道,但路已踏出,便会坚定行完。”

辛稼轩语气坚定,不卑不亢。

只是他的话却让南竹山主微微摇头,也让其他学子议论起来。

“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贪心既缘,利嘴斯凿,实在太过好高骛远。”

学子们说出自己看法,都逃不过“贪心”二字。

文庙不像圣山那样对所有修士都开放。

能来文庙之人,哪个不是一地俊杰,在自己国家声名赫赫之辈,原本两道双修的长处,在这却成了短板。

辛稼轩却不容所动,仿若一切都在意料之中,他只是继续询问:“我想拜入文庙,请南竹先生考教。”

“为何想入文庙?”南竹山主问。

辛稼轩答:“欲救百姓苍生于水火,文庙所藏经意,稼轩心生向往。”

“太过功利。”

“本心如此,我问心无愧。”

“......”

南竹山主沉默片刻,无奈说道,“看在好友面上,容你答题。”

说完,他指着石碑上的文字,“你擅长诗词,那就参悟石碑之意,以意韵验一首诗来。”

“感谢山主。”

辛稼轩看向石碑,其中内容他早就在刚才熟知,也有着出自己的想法。

“九渊圣贤有言,天地万物,如茫茫众生行雾气之中,迷了方向,切记时刻铭记本心。”

辛稼轩说出理解,随后开口朗声咏唱: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