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深城速度,惊到对手了
仿佛是感受到了江辉和张少华在讨论自己,三星电子那边市场部部长金泰正好也是打听到了英特尔的动静。
虽然三星电子现在没有进入到芯片代工业务,但是作为亚洲设备水平最高的几家芯片企业,三星电子对岭南半导体的关注是一直都没有放松。
“社长,英特尔上周安排了一个团队去岭南半导体那边做考察。”
“据说已经正式的通过了认证,要把岭南半导体引入到芯片代工的合作伙伴清单当中。”
“算上前段时间通过认证的台积电,英特尔算是有了两家代工企业了。”
金泰觉得这个事情对三星电子很有参考意义,有必要让社长李建喜第一时间知道。
“芯片代工真的那么有前途?”
“英特尔居然要大力推广的样子。”
李建喜有点不是很能理解英特尔的做法。
在他看来,作为半导体企业,肯定是要自己修建工厂来生产芯片才行啊。
交给其他工厂去代工,那算什么回事?
到时候具体的芯片设计方案之类的,岂不是全部都被人家给知道了?
并且一定程度上也失去了主动权。
历史上,三星电子也是到了比较晚的时候才进入到代工领域。
早期都是全部给自己集团生产相关的芯片。
这跟李建喜的想法也是密不可分的。
“社长,芯片制造需要购置光刻机、刻蚀机等大量先进且昂贵的设备,还需投入巨额资金用于建设无尘车间等基础设施以及支付高昂的运营成本。”
“若芯片设计公司自建工厂,需承担巨大的资金压力。”
“而采用代工模式,设计公司只需支付代工费用,将生产成本分摊给代工企业,可避免巨额的固定资产投资和运营支出,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并且芯片设计是技术密集型工作,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和专业人才。”
“将制造环节外包给代工企业,设计公司能把主要精力和资源集中于芯片设计研发,专注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
“如开发更先进的架构、提高性能、降低功耗等,推出更具创新性和竞争力的产品。”
“这应该就是英特尔的主要考虑。”
作为市场部负责人,金泰对于台积电和岭南半导体搞出来的芯片代工模式,显然是做了专门的研究。
这种模式的优点是什么,对芯片公司的吸引力在哪里,他都是很清楚的。
正因为知道这些优势,所以他其实也是有点倾向于让三星电子跟岭南半导体一样。
在自己设计、生产芯片的同时,也进入到代工领域,给国际芯片巨头代工芯片。
但是这个想法跟三星电子之前定下来的发展方向有很大的差别,他也不敢随便的表态。
特别是通过了一番刺探之后,他发现李建喜似乎对于芯片代工模式并不是特别的认可。
这种情况下,金泰就更加不会把自己真实的想法说出来了。
“你说的没有错,芯片代工模式确实是有自己的优点。”
“但是缺点其实同样非常的明显。”
“这种模式下,芯片厂家过于依赖代工厂商,如果代工企业出现生产事故、产能紧张、原材料供应问题或受到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
“很可能导致芯片交付延迟、产量不足或质量下降,影响芯片设计公司的产品供应和市场推广计划。”
“并且在与代工企业合作过程中,芯片设计公司需要向代工方提供详细的设计图纸和技术资料等核心机密信息。”
“如果代工企业的保密措施不到位或出现内部人员违规操作,可能会导致技术泄露,使设计公司的知识产权受到侵犯,损害其市场竞争力。”
李建喜能够坐稳三星电子社长的位置,除了投胎好之外,个人能力也是还可以的。
这种大家族培养出来的子弟,往往个人能力水平比许多人想的要高一些。
真正属于地主家的傻儿子的人,还是比较少的。
“英特尔也许更多的是考虑到市场应对的灵活性。”
“”毕竟市场对芯片的需求具有不确定性和多样性。”
“代工模式下,英特尔可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灵活调整订单数量和产品类型,由代工企业快速响应并进行生产安排,”
“无需担心自身生产能力的限制或过剩问题,降低了市场风险。”
“美利坚半导体市场现在竞争非常的激烈,这种情况下应该是比较适合代工模式的推广。”
金泰忍不住把自己把握到的情况跟李建喜进行了说明。
他还是希望三星电子也尽早的考虑加入到代工行业之中。
要不然到时候岭南半导体和台积电两家厂把市场给瓜分了,三星电子再想杀进去,难度就比较高了。
“你是觉得我们也要考虑进入到代工行业?”
李建喜也不傻。
通过跟金泰的对话,他敏锐的察觉到了后者似乎很想公司搞代工业务。
听到李建喜这么说,金泰犹豫了一下。
在遵守自己的本心和结合领导想法去发表意见之间,他老实的选择了后者。
毕竟公司是人家的,自己只是一个打工族。
在老板没有想要搞代工之前,自己没有必要头铁的硬劝。
当然了,态度要是变化太快,显然也是不合适的。
“社长,我确实是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在想着要不要好好的调研一番之后跟公司汇报。”
“但是就如同您刚刚说的那样子,芯片代工除了一些优势之外,缺点也是不少的。”
“不同的芯片设计公司有不同的产品需求和技术要求。”
“代工企业需要同时满足众多客户的多样化需求,这增加了生产管理和质量控制的难度。”
‘“为了应对这个局面,公司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进行生产调度和质量监控,以确保每个客户的订单都能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否则可能会引发客户不满,影响企业声誉和合作关系。”
“还有几十作为代工企业主要通过大规模生产获取利润,市场竞争激烈。”
“这种情况下,代工价格相对透明,利润空间受到一定限制。”
“同时,随着人力成本、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以及技术研发投入的增加,代工企业的成本压力不断增大,进一步压缩了利润空间。”
“为了维持盈利水平,需要不断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面临着较大的经营压力。”
“所以在局势不是那么明朗的情况下,我觉得需要再观望几年。”
金泰说完这话,快速的确认了一下李建喜的反应。
果然,后者的表情放松了不少。
自己这一次算是赌对了。
社长没有要带着三星电子进军芯片代工行业的意思。
至少现阶段还没有这个意思。
自己起到了提醒的作用,但是最终也给出了还不适合进军芯片代工的意见。
这应该是符合社长的想法的。
“你说的有道理,我们需要持续关注台积电和岭南半导体在芯片代工领域的动静。”
“但是现阶段进入到芯片代工行业,条件还不成熟。”
“我们先把自己的芯片设计和生产搞好就行了。”
李建喜顺水推舟的给出了自己的最终意见。
这一次的交流,算是顺利的结束了。
……
“厂长,我听说岭南半导体那边已经通过了英特尔的认证,下一步将会正式的帮英特尔进行芯片的代工。”
“到时候他们的出口创汇金额,估计会有一个巨大的突破。”
赵东方心情复杂的来到了王宏贵的办公室。
微电子联合公司作为近年来华夏半导体产业改革之后重组的新公司,上级对他们是有比较高的期待的。
但是公司重组成立以来,到现在为止并没有特别亮眼的成绩。
反倒是差不多同一个时间段内成立的岭南半导体,在最近一年闹出来了不小的动静。
如今从国外引进的4英寸晶圆厂和3微米制程的芯片工厂,设备安装工作已经完成。
还顺利的通过了英特尔的认证。
这对微电子联合公司来说,绝对是一个巨大的刺激。
“它们那么容易就通过了英特尔的认证吗?”
“按理说一家新的半导体企业刚刚成立,各方面的条件都不成熟,应该不可能通过认证的吧?”
王宏贵对这个结果也是非常的诧异。
这个速度,完全是出乎了他的意料啊。
“我刚刚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也是觉得非常的奇怪。”
“不过昨天我想办法跟在国外的同学联系了一下,跟对方交流了一下这个事情。”
“他们提供了一些不一样的观点。”
赵东方知道这个事情有必要跟王宏贵说明清楚。
这关系到今后微电子联合公司的一些发展战略。
“什么不一样的观点?”
王宏贵很是好奇的看着赵东方,“难道岭南半导体那边钱搞定了英特尔的审核人员?”
虽然在国企里面,国企对国企的情况下,很少直接涉及到钱跟钱的私下交易。
但是各种酒局却是一点都不少。
王宏贵也听说了一些民营企业的做事风格,觉得岭南半导体是不是也靠路子比较野的方案搞定了英特尔。
不过赵东方听了却是有点哭笑不得,感觉解释,“厂长,跟这些东西应该是没有关系,英特尔这种巨头在这方面管理是很严格的。”
“大家没有充分的信任关系的情况下,岭南半导体那边就算是愿意出大钱,也没有人敢收。”
“英特尔这一次会那么快速地通过岭南半导体的认证,应该是基于自身的发展情况来衡量的。”
赵东方快速的回顾了一下昨天跟同学交流的内容,然后整理成为自己的语言给王宏贵进行说明。
“众所周知,东瀛的半导体行业在过去十几年的发展非常的快速。”
“甚至都已经有要超越美利坚的势头。”
“面对这个局面,美利坚那边也是推出了各种政策。”
“软硬兼施的希望让美利坚的半导体行业重新坐稳世界第一的位置。”
“所以英特尔那边其实也是面临很大的竞争压力,需要给自己适当的降低一下包袱和发展压力。”
“芯片代工在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方面,是有自己的独到优势。”
“所以英特尔应该会把一些低端的芯片交给台积电和岭南半导体进行代工。”
“这样子就可以在价格上面跟amd等其他芯片企业竞争。”
“而英特尔自己的生产工厂,则是主攻最前沿的高端芯片,确保自己在电脑芯片市场的领先地位。”
虽然赵东方打听回来的信息不一定100%准确,但是毫无疑问,这算是英特尔的一部分理由。
王宏贵听了之后,也基本上是能够理解的。
“也就是说岭南半导体正好做了一个好选择,踩中了英特尔的需求。”
“所以那么顺利的就通过了认证?”
王宏贵有点不甘心的反问了一句。
这种狗屎运,为什么自己就没有碰到呢?
“差不多是这个情况。”
“不仅英特尔有这方面的需求,ibm和德州仪器等其他的芯片企业,其实也是有类似的需求。”
“后续芯片代工市场的规模,应该会不断的发展壮大。”
“厂长,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考虑把一部分的产能空出来,用来给其他的工厂代工呢?”
赵东方忍不住把自己的想法给说了出来。
到现在为止,微电子联合公司的芯片工厂的产能负荷率还不到50%。
这绝对是一个巨大的浪费。
在产能负荷率这么低的情况下,想要挣钱是非常困难的。
也就是公司重组的时候,抛弃了一些历史包袱。
要不然联合微电子公司现在的日子绝对不好过。
“我们国内的一些芯片企业之前就有生产一些芯片出口到国外。”
“一定程度上来说,那也跟代工是差不多的。”
“不过我们的芯片工艺没有台积电和岭南半导体那么先进,想要跟对方竞争,恐怕很难啊。”
厂里面现在的情况,王宏贵也是很清楚的。
所以他没有完全拒绝。
只是把自己的担心给说了出来。
“高端有高端的需求,中端有中端的市场,我们做中低端产品,应该也是有需求的。”
赵东方这么一说,王宏贵有点心动了。
要是真的可以出口创汇,这绝对是一个大好事啊。
“你想办法跟国外的芯片企业联系一下,看看他们有没有这方面的想法。”
“如果能够找到合适的客户,我肯定是支持厂里面发展芯片代工业务的。”
不管是哪一种方法,只要能让微电子联合公司的业绩提升上去,王宏贵就支持。
至于这些选择对公司长远的发展会产生什么变化,他已经管不了那么多了。
先把眼前的日子过下去再说。
以后的事情,走一步算一步。
无形之中,王宏贵也算是做了一个正确的选择。
……
“社长,从我们目前打听到的最新情报来看,英特尔为首的美利坚半导体企业,今后会在芯片代工领域做出巨大的转变。”
“如今英特尔已经通过了台积电和岭南半导体的认证,会把一部分中低端产品交给这两家代工企业生产。”
佐野三木作为日立半导体的销售部部长,肯定是很关注世界芯片巨头的一举一动。
过去十年,东瀛半导体企业给美利坚芯片巨头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日立半导体、nec、三菱半导体、东芝半导体、富士通等各家半导体巨头的快速发展,让东瀛半导体差不多成为全球最强大的存在。
只是美利坚不会允许关键的领域被东瀛超越。
使出了很多正常的商业手段和行政手段来打压东瀛企业。
这些动作,肯定也会让日立半导体等相关的厂家很是不爽。
只是胳膊拧不过大腿,行政手段他们是没有办法反抗的。
但是商业手段,他们就不会轻易束手就擒了。
“美利坚这是完全乱了阵脚啊。”
“我觉得只有坚持集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等多个流程于一体的idm模式,将设计和制造相结合才能维持企业整体优势。”
小池太郎的态度显然是非常明确的。
他并不认可台积电和岭南半导体搞出来的芯片代工模式。
在他看来,这完全就是台积电这些后来进入的企业在创造话题,为自己的发展谋取一定的生存空间的行为。
事实上,大部分的东瀛半导体企业都不会选择芯片代工模式。
这里面的原因,其实也是比较复杂的。
众所周知,东瀛的财团力量是很强大的。
各个半导体企业,其实都不是单独存在的公司,而是某个财团的一份子。
作为财团的一份子,自然是要优先满足集团的需求。
像是日立半导体,首先要满足日立集团的需求。
要选择加入到芯片代工行业的话,内部的阻力就会非常的巨大。
也正是意识到这些东西,小池太郎的态度才会那么的坚定。
搞不了的事情,不要硬搞。
能够少一些变化点,就不要搞那么多。
“我也是这么觉得,不过英特尔作为全球领先的半导体企业,它们的一举一动还是会引起很大的反响。”
“估计下一步更多的美利坚企业会选择走英特尔的路子。”
“因为芯片代工模式,可以降低他们的一些负担,在资本市场会有更好的反应。”
“华尔街那边,应该也是支持英特尔的做法的。”
“从这段时间英特尔的股票价格上涨,就能看出这些东西了。”
佐野三木这段时间都有跟踪英特尔、台积电和岭南半导体那边的动静,对相关的情况也是做了专门的分析。
今天汇报的时候,自然也是说的头头是道。
毕竟,英特尔做出了那样子的选择,他肯定是要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出来。
要不然小池太郎也会有一些疑问。
“美利坚的商业规则跟我们之间有一些不同。”
“我们没有必要完全去走人家的道路。”
小池太郎这么一说,佐野三木就算是更加清楚自家领导的想法了。
今后顺着领导的意思去开展工作就行。
这一点职场规则,不管是在东瀛还是在高丽,亦或是其他地方,都是一样适用的。
……
“江总,听说你们的岭南半导体通过了英特尔的认证,将来会给英特尔代工生产芯片?”
眼看着岭南半导体那边的一期工厂马上要进入到正式生产状态了,刘天武也是专门去现场考察了一下。
作为深城第一家半导体企业,刘天武是非常重视岭南半导体的发展。
这玩意是妥妥的高科技产业,非常符合深城将来的发展方向。
目前整个岭南省在半导体领域的布局都比较落后,如果深城能够在这方面取得突破的话,意义绝对非同寻常。
“确实是已经通过英特尔的认证了,下一步我们会继续邀请德州仪器和amd等其他公司也来做认证。”
“一旦通过了认证之后,下一步就会展开具体的合作。”
“初步估计,明年开始我们的代工业务就会正式的进入到生产状态。”
“到时候如果代工业务发展的很好的话,那么一期工厂的产能很快就会饱和起来。”
江辉很是肯定的把结果告诉了刘天武。
这让后者心情也变得激动了几分。
之前岭南半导体刚刚成立的时候,他还担心雷声大,雨点小。
别到时候这个投资巨大的半导体工厂成为了烂尾工程,那就尴尬了。
现在看来,自己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
岭南半导体这边别出心裁的走了一条不一样的道路。
自己设计芯片、自己生产芯片跟芯片代工相结合,算是两条腿走路。
这显然是更加稳重的做法。
“看来之前你要求岭南半导体尽快的启动二工厂修建的计划,是完全正确的。”
“如今一部分设备,都已经开始到货了吧?”
刘天武对岭南半导体的许多事情都是比较了解的。
毕竟姚一鸣隔三差五就会跟他汇报,想要不清楚都难。
当初江辉力排众议,在第一条生产线都还没有安装完成的情况下就启动了二工厂设备采购业务。
许多人都是非常担心的。
刘天武也不例外。
这样子的做法,不符合常理,不符合业内发展规律啊。
现在看来,似乎江辉又做对了。
“是的,除了光刻机等重要的设备还需要再等一等,其他一些不是那么复杂的设备已经开始交付。”
“明年我们的二工厂就会正式的投产。”
“这样子就不需要担心产能不足的问题了。”
江辉这么一说,刘天武彻底松了一口气。
下周将要到来的岭南半导体量产下线仪式,自己不需要有什么压力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