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月6日,张少涵发布专辑《OvertheRainbow》。
其中《预言》、《遗失的美好》火爆一时。
声音干净、穿透力强,小小的身体爆发出大大的能量,让外界侧目不易。
对于张少涵本人而言,这是她从演员跨向乐坛的第一步。
值此,时下最火热的专业音乐杂志,《当代歌坛》最新半月刊发布,封面人物,
刀郎。
笑不活了!
熟悉的味道,一样的配方,这一次受害者从孙南变成了张少涵。
张少涵在乐坛刚起步,啪叽,转眼就趴在地上。
出来混,是要讲势力的。
至于王轩为什么能混得好,却没有势力?
简单来说就是,从我之上,不能双标。
之下,可以。
王轩就是这样一个纯粹的音乐人,不像华纳,用钱开道,他是真不用给钱。
《当代歌坛》正文中,详细列举了33岁刀郎的音乐轨迹,不着痕迹的突出其音乐创作能力。
在最后结尾处,主编亲自撰文,赞扬刀郎是‘内地版本’周结伦。
两人同样创作能力强,刀郎只是因为内地音乐环境的问题,没有像是周结伦那样年少成名。
不过现在为时未晚。
最后小小的软文推广,刀郎第一张专辑《2002年的第一场雪》即将在1月11日发布。
海报则是一半刀郎,一半周结伦.
如果仔细看的话,在两人正上方,还有王轩的小头像。
王轩看了直呼主编会玩,炒作‘北刀南周’话题度都不忘记拉下他。
这流量属实是让他蹭明白了。
估计也就是他还年轻,否则‘小王轩’‘谁才是王轩的接班人’等话题早就炒作起来了。
事实上媒体也是这么想的。
这话题度有点搞头,但不多!
没有王轩,总感觉差了那么一点意思,但馒头也是饭,该炒作还是要炒作的。
于是,娱乐圈媒体就像训练有素的雇佣兵一样,有条不絮的炒作。
一回生二回熟,内地报纸对于炒作,他们已经有了足够多的经验。
首先,立场要分正反!
正方看上去稳赢,但反方事后认错,又是一波节奏,也不输。
双赢。
正方,
《刀郎是谁?》
《刀郎,一个被时代耽误的天才音乐人》
《北刀南周,他就是内地‘周结伦’》
反方,
《刀郎,跳梁小丑,下里巴人》
《刀郎?三十多岁的老男人,不配跟周结伦相比》
民众呢,也一如既往的爱看,怀才不遇可是所有人的共通。
紧接着,相关新闻被引进到港岛和湾湾。
刀郎这個名字第一次出现在两岸三地,只是结果并不怎么好。
当初,王轩虽然没作品,但他长得帅啊!
颜值狗太多了,连再狠心的人,都只觉得这个孩子这么好看,不可能这么碰瓷,一定是背后公司炒作。
现在换到刀郎,真·平平无奇戴帽子的中年男人。
一看就不单纯!
再者说,周结伦经过跟王轩的碰瓷,已经有了一批粉丝基本盘。
相比之下,刀郎音乐生涯刚起步,履历不说是空白,也没多少可以描述的东西。
这不是碰瓷,捆绑蹭热度吗?
港台媒体把连带着当初对王轩的气愤都发泄出去了,把刀郎从里到外,吐槽了一遍。
在内地,民众也不太买账。
毕竟这个叫刀郎的歌手,连一首歌也没有就火了,谁能信有才华。
倒是脸上写满了故事。
因此除了少数媒体还在跟民众唱反调,大部分内地媒体都调转码头,跟着港台媒体喷刀郎。
于是,刀郎红了,黑里有一点红,简称黑红。
这种情况,让首次操刀炒作刀郎的蓝启又是愤怒,有些自责,这跟他想象中不一样。
同样的操作,王轩收获好评,刀郎怎么全是骂名。
刀郎本人倒是还好,至少没动手,在西边,没动武器,光动嘴要被鄙视的。
王轩则是喜闻乐见。
这才是正常的嘛,当初他被保护那么好,媒体不骂人,他都不习惯。
不过,他最关心的还是专辑售卖,想到这,他连忙问向蓝启,
“专辑打歌怎么样了?”
蓝启和刀郎这才换上笑容,蓝启谦虚表示,
“还行,也就第一。”
。。。
“不行,前五都保不住了。”
京城一栋别墅,这里是福茂唱片的京城办事处。
因为王轩连续两张专辑在内地卖爆,超过了港澳台星家坡总和,内地正式成为最受关注的华语音乐市场。
这种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在内地布局,福茂唱片就是这时候在京城建立办事处的。
与其他大型唱片不同,福茂唱片02年从环球退出,独立,因此经济实力一般,写字楼用不起,就租了一栋别墅用来办公。
此时,张少涵专辑刚刚发布不到一周,理论上歌曲应该在音乐排行榜上局前列,但因为王轩这一炒作,逐渐下滑。
取而代之,刀郎《2002年的第一场雪》《情人》《冲动的惩罚》。
面对这一情形,福茂总经理张总受不了,忍不住叫了起来。
“这个繁星是不是有毛病,都在一个圈子里混,他这么炒作,是要谢罪的。”
福茂唱片脱离环球以后,家底不就富裕。
从青田唱片高价买来张少涵的唱片约,再加上为张少涵专辑制作和宣传付出的成本,如果失败,不敢想象。
别说独立,恐怕还得再次卖身。
要知道,福茂唱片这可是他们张家的祖业啊,好不容易才赎回来的,总不能再卖身一次吧。
“好像不是故意的,繁星甚至没把我们当做对手,绑定的是周结伦。”
张少涵经纪人是一个叫闫硕的男人,非典型经纪人,很普通,唯一优点就是现实。
当他听到张总的分析,就很现实的回了一句。
张总闻言,心中一紧,更憋屈了。
其实,他之前是知道,刀郎要出专辑的。
繁星作为圈内公司,自然懂得行内规矩,没对刀郎1月出专辑的事情藏着掩着。
只是张总并没有当回事。
33岁出道的中年歌手,到哪里都带着帽子,其貌不扬,谁信这样的人能红起来。
这也不是他一个人的想法,甚至圈里人不少人暗中看笑话,说王轩只会唱歌,不懂商业的事情。
这时候,扎心闫硕又实事求是的分析起来,
“其实还好吧,刀郎虽然歌曲榜单情况更好,但歌曲风格与张少涵不是一个风格的,应该不影响卖专辑的。”
这时候,张少涵本人也说话了,她一向有自己的想法,
“确实,宣传好不一定能卖专辑。”
话虽然难听,但确实如此,张总这才勉强收敛起难看的脸色。
现在,只能期待一手对方滑铁卢了。
事实也如张少涵所料,刀郎专辑发行工作不太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