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时分,阳光照在燕京大学的未名湖畔上,波光粼粼,水波不兴。
学生们围坐成一圈,直勾勾地望着坐在正中央的人,就见他正抱着吉他,嘴里哼唱起来:
“春天的开秋天的风,
以及冬天的落阳。
忧郁的青春,年少的我,
曾经无知的这么想
风车在四季轮回的歌里……”
宝岛校园歌谣一经传入内地,立刻在校园里风靡开来,特别是在文青群体之间。
看着充满青春气息的学生们,邱宁这个老师的眼里闪过一丝落莫之色,不由地感叹了声:
“年轻真好。”
随后,大腹便便的他来到收发室,像往常一样拿走订阅的各类报刊杂志,然后返回办公室。
此时此刻,偌大的办公室里只有寥寥数人,基本上都是刚用过午饭的同事。
三三两两地聚在一块,有说有笑,有恼有怒,甚至有人骂“这是我带过这差的一届”。
“咚咚咚。”
邱宁敲了敲门,举着手里的杂志说:“我给领来了。”
“嗨呀,邱老师,辛苦辛苦!”
刚刚还聊得起劲的众人,一下子像闻到味儿的狗,一窝蜂地涌了上来。
有关心时政的,第一时间抽走了《求是、《半月谈等杂志,有酷爱武侠的,也是争抢着《今古传奇、《武林,也有的眼疾手快地拿走《推理世界、《科幻世界,甚至是《漫画世界。
唯独曾经炙手可热的文学期刊,像《人民文学、《当代、《钟山等,变得鲜有人问津。
毕竟,《科幻世界上连载着收纳入“世界科幻大会专题丛书”的小说,其中就囊括了方言的《黑客帝国,《漫画世界更是图文并茂地连载着方言的两部大作,《鬼吹灯以及《轩辕剑。
而《推理世界虽然很久以来没再出现方言的作品,但“重案组”系列却是一棵常青树。
“唉。”
其中一个戴着眼镜的老师拿起《人民文学,随手翻了几页,满脸都是索然无味的样子。
“自从方老师从人文社调去香江的三联书店,这《人民文学的质量和水平真的是每况愈下。”
“可不是嘛!方老师坐镇《人民文学的时候,每一篇都是精品,值得细细品读,反复斟酌。”
“现在发表的小说好是好,但也就那样,毫无新意,乏善可陈。”
“倒是《钟山、《当代这些杂志不错,刊登的新写实主义小说正对我的胃口!”
“英雄所见略同,我也是这么觉着的,这些新写实小说写的还真不赖,写的不是咱们老百姓鸡毛蒜皮、差米油盐的事,就是升斗市民的恩恩怨怨、是非曲折,实在是太真实,太有代入感了。”
众人叽叽喳喳,话里话外都在聊文坛目前盛行的“新写实小说”,比如刘振云的《单位。
“不错,但要真的论精彩的话,还得是《渴望、《我爱我家这种生活写实类的电视剧。”
戴眼镜的老师这一番话,邱宁无比认同,但可惜就可惜在这样的精品电视剧实在是太少了。
忽然间,人堆里冒出了一个声音:“我爱人是燕京电视台的,有一次开会的时候,听电视艺术中心的人说,他们正在筹拍新的生活写实类电视剧呢。”
“真的假的?”
“该不会是《我爱我家2吧?以前我看电视报上说《我爱我家可是有好几部呢!”
“不是《我爱我家2,但也跟《我爱我家脱不了干系,主角是在《我爱我家里出现过的‘李冬宝’,貌似讲的是他所在的《人间指南的故事,对,名字就叫《编辑部的故事。”
“这名儿听着就有点意思,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看到。”
“………”
一个个又聊了一会儿,渐渐地,整间办公室安静了下来,几乎针落可闻。
邱宁中午有午休的习惯,在睡觉之前,偶尔会翻一翻无人问津的文学杂志,以便助眠。
从杂志堆里捡起一本没人看的《人民文学,信手地翻到目录,准备挑一个顺眼的随便瞧瞧。
《大国崛起:葡萄牙篇!
《大国崛起:西班牙篇!
醒目的标题映入带着丝丝困意的眼中,整个人顷刻间精神了几分。
这名儿取得真的好大的口气!
下意识地就想要瞅一瞅作者是谁,到底是何方神圣,敢起这么霸气的书名。
一看到作者一栏写的是“方言”,邱宁精神为之一振,往日的睡意立刻荡然无存。
合着是文豪强者,竟恐怖如斯!
顿时来了兴致,目光落在第一行第一个字,这一看就一发不可收拾。
过了许久,周围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了邱宁的异样,一个个偷偷摸摸地端详着他。
万万没想到平日里一看文学期刊就犯困的人,此时非但没有昏昏欲睡,反而越看貌似越兴奋。
戴眼镜的老师诧异地问到:“邱老师,这一期的《人民文学莫非出了什么难得的好文章。”
“的确是好文章!是方老师写的好文章!”
邱宁脱口而出。
当听到作者是方言时,在场的所有人都不淡定了,办公室里爆发出了一阵惊呼声。
戴眼镜的老师两眼发光,“方老师又出什么新的小说了?”
邱宁道:“看着不像是小说,叫《大国崛起。”
“什么?!”
满堂瞬间一片哗然。
“方老师的《大国崛起终于又出新篇啦!”
众人不约而同地放下手中的杂志,向邱宁蜂拥而来。
“又?”
邱宁一脸狐疑。
“你不会没看过《大国崛起:法国篇吧?”
戴眼镜的老师大为意外,“就是前段时间在报刊上讨论得沸沸扬扬的那篇文章。”
邱宁茫然地摇了摇头,一问才知,方言所写的《大国崛起可是在法国掀起大论战,甚至被《新华报转载到国内,也很快地闹得满城风雨,整个人随之大受震撼,吞吞吐吐道:
“这……这……你们也知道,我平常很少看这种历史类文章。”
“那你这本《人民文学看好了吗?看好的话能不能换我看?”
“对对对,下一个给我。”
就在众人争吵着“排队”时,戴眼镜的老师似乎想到了什么,迅速地在杂志堆里翻找起来。
果不出他的所料,分发给科室的《人民文学并不只有一本,而是三本!
一时之间,全场沸腾,众人对其他期刊的兴趣渐渐被《大国崛起所取代。(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