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都市现实 > 华娱,从电台情歌到天王巨星 > 第281章 ,最是平凡动人心

第281章 ,最是平凡动人心

2005年年初的娱乐圈,“大仔恋”的暧昧剪影、“周侯恋”的甜蜜传闻,或是“智玲受伤”的意外插曲,如同夜空中转瞬即逝的流萤,虽能短暂吸引大众目光,却终究只是泛不起涟漪的娱乐泡沫。

这一年,华夏娱乐圈迎来的震动,恰似投进深潭的巨石,如同美国篮坛“96黄金一代”重塑格局,北电“96明星班”改写演艺版图,诸多事件以雷霆之势,深刻影响着整个娱乐行业的走向。

二月伊始,距离春节尚有八天,《家有儿女第一部如春日惊雷般首播。

这部被赞为“华夏版《成长的烦恼”的都市家庭情景喜剧,凭借轻松诙谐的叙事风格,迅速席卷各大卫视荧屏。

每当放学路上,“你的童年我的童年好像都一样”的旋律响起,孩子们便踩着音符小跑回家,满心期待着刘星的鬼马、夏雪的聪慧、夏雨的天真,又将在新一集里碰撞出怎样的火。

杨紫、张一山、尤浩然三位小演员,以稚嫩却极具感染力的表演,将复杂细腻的情感诠释得淋漓尽致。

剧中对普通家庭柴米油盐的生动刻画,以及困境中凸显的亲情力量,让观众在捧腹大笑间,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与治愈。

《家有儿女首播即爆的高收视率,正式拉开了新一年电视圈的激烈角逐。

时光流转至除夕夜,央视鸡年春晚的大幕缓缓拉开。

刘忆菲与舒唱连袂演绎的《华夏话,用灵动的节奏与清亮的和声,将中文的韵律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那瑛以醇厚温柔的嗓音,在《爱的阳光里倾诉着人间温情;最令人意外的是,网络神曲《老鼠爱大米的演唱者杨臣钢登上春晚舞台,凭借朗朗上口的旋律与超高国民度,风头一时无两,甚至盖过不少港台老牌艺人。

李伟建、武兵的相声《咨询热线幽默风趣,针砭时弊;黄弘、巩汉淋、林永建的小品《装修则以其贴近生活的题材和夸张的表演,引得观众捧腹大笑;赵苯山、范炜等人的小品《功夫,更是以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深刻的讽刺意味,成为了当晚的一大亮点……

而残疾人艺术团带来的《千手观音,堪称春晚历史上的不朽华章,21位聋哑演员用无声的肢体语言,将佛教艺术的庄严与柔美诠释得震撼人心,整齐划一的动作、行云流水的舞姿,在舞台灯光下宛如金色佛光普照,收获了全国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

当零点钟声渐近,全国观众的目光齐刷刷聚焦在电视屏幕,沈浪即将登场。

在群星璀璨的歌唱类节目中,沈浪的表演永远是最令人期待的存在,人们不知道他将带来怎样的惊喜,又会用怎样的音乐,点燃这个除夕夜的最高潮。

此刻,万千观众睡意全消,屏息等待。

值得一提的是,在科技浪潮的推动下,相较于往年,这一年春晚的舞美设计实现了重大突破——先进的led屏幕技术强势入驻,为舞台表现力注入了全新活力。

沈浪作为春晚舞台上大胆且率先大量运用科技的歌手,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

当他即将登台之时,无论是现场观众还是守在屏幕前的电视观众,目光最先被吸引的并非是他本人,而是他身后那片在灯光渐暗后亮起的大屏幕。

只见大屏幕上,仿若铺陈着一层细腻轻柔的黄沙,朦胧之中,一双纤细灵巧的手在沙面之上迅速舞动,开始了一场神奇的创作。

沙画,一门独特的艺术,一双巧手能瞬间变化出种种图案,惟妙惟肖。

据传是由燕京民间老艺人张玉先老先生,从华夏一门古老的艺术“景泰蓝”中汲取其精华,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反复的试验,创造出的工艺品,是近年来兴起的民间手工艺术作品。

沈浪以往登上春晚舞台所选择的歌曲大多以情歌为主,极少出现像《恭喜发财这类需要众多人参与、营造热闹氛围的曲目,所以在表演时,舞台上基本只有他独自一人深情演唱。

而今年,有了沙画的巧妙配合,势必会为表演增添了别样的风采。

当然,考虑到春晚极高的演出要求,为了杜绝沙画师在现场表演时可能出现的失误,这个沙画作品都是提前精心录制好的,届时通过现场的大屏幕进行播放,与沈浪的演唱完美契合。

而看到这一幕,大家觉得挺新鲜的,甚至忘记了沈浪“催泪天王”的那个外号。

哪怕记起听他春晚上的歌会流泪这件事,遥控器也始终安静地躺在观众身旁。

一来,这个点九成的电视台都是在转播央视春晚。

二来,绝大多数观众就是在等沈浪。

舞台上,沈浪将自己彻底沉入旋律之中,他的指尖在钢琴键上翩跹起落,黑白琴键随之震颤出动人的音符。

大屏幕上,沙画与琴声默契呼应,那双无形的手仿佛被音乐赋予了生命。

舞台大屏幕上,第一幅沙画如同一卷徐徐展开的田园长卷,稻田一望无际,戴着斗笠的农民伯伯弯着腰,将秧苗插进湿润的泥土里。

倏忽间,灵巧的指尖轻轻一抹,画面瞬间更迭,林立的高楼大厦间,一栋正在建设中的楼房拔地而起,工人们身系安全绳,在钢架上穿梭忙。

紧接着,第三幅画跃入眼帘,教室里孩子们坐得笔直,老师手持书本,站在三尺讲台前侃侃而谈。

画面再次被抹去,转瞬间,熊熊烈火冲天而起,消防员们毫不犹豫地冲进火海,他们坚毅的背影与肆虐的火焰形成鲜明对比。

四幅沙画如四幕无声的电影,在观众心底掀起层层波澜。

“我是这路上没名字的人

我没有新闻没有人评论

要拼尽所有换得普通的剧本

曲折辗转不过谋生……”

就在这时,沈浪的歌声破空而来。

他那低沉而富有穿透力的嗓音,如同春日惊雷,瞬间穿透所有人的心防,直抵灵魂深处。

沙画随着歌声变化,不同的身份,相同的经历,背井离乡,独自在大城市中寻求生存与梦想。

“你来自于南方的村落来自粗糙的双手

你站在楼宇的缝隙可你没有退缩

我来自于北方的春天来自一步一回首

背后有告别的路口温暖每个日落……”

质朴的歌词从他口中缓缓唱出,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没有刻意营造的宏大意境,却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温度,直抵听众内心最柔软的角落。

在生活的舞台上,总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就像空气一般,常常被人们忽略,默默无闻地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他们可能是清晨清扫街道的环卫工人,可能是风雨中奔波的外卖小哥,可能是在工厂里日夜劳作的工人……

尽管身处平凡的岗位,他们却如同一颗颗坚韧的顽石,任凭风吹雨打,依然坚守着自己的职责,那一份对生活的坚定信念,如同黑暗中的明灯,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当家乡入冬的时候列车到站以后

小时候的风再吹过

回忆起单纯的快乐

在熟悉的街头

有人会用所有的温柔喊出

你的名字……”

随着歌声的推进,沙画中浮现出一列缓缓进站的列车,游子们拖着沉重的行李箱走下列车,眼中满是对家乡的思念。

儿时的场景渐渐浮现,熟悉的街道,温柔的呼唤,让每一个漂泊在外的人都不禁红了眼眶,勾起了心底那最美好的回忆。

此时,远在晋西的一栋平房里。

“爸,你怎么哭了?”钱雨霏无意间的一个转头,恰好看到了父亲在那里擦眼泪。

“眼睛里进沙子了。”钱国盛随便找了个理由。

“你还小,不懂这首歌的内涵。”方婉华却道出了其中缘由,自己眼眶也是红红的。

“我懂……”钱雨霏眨巴了下眼睛,抿嘴道:“因为浪哥是催泪天王!”

此时,在遥远的晋西,一座宁静的平房里,温暖的灯光柔和地洒在地面。

钱雨霏不经意间转头,猛地发现父亲钱国盛正悄悄抬手擦拭着眼角,她微微一怔,脱口而出:“爸,你怎么哭了?”

钱国盛眼神闪躲了一下,下意识地找借口掩饰:“眼睛里进沙子了。”

方婉华轻轻叹了口气,眼眶微微泛红,她开口道出了其中的真正缘由:“你还小,不懂这首歌的内涵。”

钱雨霏不服气地眨巴着眼睛,抿着嘴唇,认真地说道:“我懂……因为浪哥是催泪天王!”

钱国盛和方婉华对视了一眼,眼中都闪过一丝无奈,随即轻轻摇头笑了笑。

的确,有这层关系。

但更重要的是,这首歌写进、唱到了他们的心里。

因为他们也是从籍籍无名,一步一个脚印,历经无数艰辛才走到现在,对于《无名的人所表达出的那种为生活拼搏、在困境中坚守的情感,有着深深的共鸣。

“离家的人啊我敬你一杯酒

敬你的沉默和每一声怒吼

敬你弯着腰上山往高处走

头顶苍穹努力地生活……”

舞台上,沈浪唱着,想着。

前世的自己,前世的经历,所有的一切在眼前迅速划过。

他要不是那个他了,现在已忍不住痛哭流涕。

与此同时,大屏幕上,几处刺痛人心的画面透过沙画传递出强烈的情感。

一幅沙画中,磨破的工牌与褪色的学位证被巧妙地同框构图,工牌上模糊的字迹,见证着无数个日夜的辛勤劳作,褪色的学位证,承载着曾经的梦想与荣耀,两者的碰撞,仿佛在诉说着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努力与挫折的交织。

另一幅沙画,在那狭窄的城中村,晾衣绳上随风飘动的衣物,仿佛是梦想的轨迹,它们在简陋的环境中摇曳,却又充满了生活的气息,镌刻着无数人在这里成长、奋斗、怀揣期望的痕迹。

还有一幅沙画,暴雨中的单车艰难前行,车轮溅起的水四处飞溅,而不远处,cbd的玻璃幕墙在雨中闪烁着冰冷的光芒,两者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压迫感。

这些不仅是在讲述无名的人的故事,也是在倾诉这个时代的无奈与坚韧。

“无名的人啊车来啦

太多牵挂就别回头啊

无名的人啊车开啦

往前吧带着你的梦!”

当歌曲唱罢,钱国盛伸出手,从纸巾盒里抽出一张纸巾,轻轻拭去再次夺眶而出的泪水,感慨道:“这个小沈啊,总是这么轻易就能戳中我的心,赚走我的眼泪。”

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到从前,那时正是沈浪的那首《父亲写的散文诗,如同一股无形却又强大的力量,击中了他内心最柔软的角落,让他不禁潸然泪下,也正是他前往燕京买歌,他们之间才有了这份特殊的情谊。

方婉华也轻轻抹了抹眼角残留的泪痕,目光中透着温柔与欣赏,缓缓开口感慨道:“这世间,每个人的经历都像是一颗独一无二的珍珠,在岁月的长河里默默地散发着光芒,而小沈的歌,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够精准地打开人们心底那扇紧紧关闭的情感匣子,让那些被尘封的回忆和情感,如潮水般涌出来。”

钱雨霏尽管没有父母那般深刻的人生阅历和感触,但单纯从音乐的角度出发,她也被这首歌深深吸引,她语气中满是对沈浪的崇拜,说道:“是啊,所以呀,浪哥才会有这么多人喜欢,他的歌,就是有着一种让人听了就忘不了的魔力。”

一首《无名的人,在这个晋西小屋里,让一家三口各自有着不同的感悟与触动。

而在电视机外,无数观众守在屏幕前,伴随着沈浪的歌声,有人默默流泪,有人陷入沉思,有人叹气连连。

最是平凡动人心,就这一首简简单单的歌曲,却可以在万千人的心中激起千层浪,每个人都在这旋律与歌词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份感动与共鸣。

沈浪,还是那个沈浪!(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