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里面的中年女职员许是埋头久了有些累,站起身来伸了伸腰,却是透过铁栅栏的间隙一眼望见了梁自强二人手中的桶子。
两大桶红薯……
她脸色不由奇怪了一下,问道:“这里是银行,你们这是……”
“你稍等下呵,马上好了!”梁自强说着已经将盖在最面上的红薯麻溜地拿放到一边地上,随即,一扎又一扎的钞票已经用橡皮筋捆好,在桶中显了出来。
女职员原本的奇怪神色不见了。
变成了惊异……
“我们都扎好了的,每一扎是一千块,你们好好数数,替我存个定期!”梁自强说着拿起两捆钱,往柜台上放。
陈香贝则负责在一旁帮他计着数。
“一扎,两扎……”每拿上去一扎,她就念个数字。
才刚拿完两扎,突然,梁自强眼前一黑,就连放在柜台上那两扎钱都瞧不见了。
原本坐在面前那几个职员的身影,也一下模糊了起来,
有那么瞬间,梁自强肋骨内侧有东西猛突突了两下,还以为是后世大片中某个打劫的场景突然到来了。下意识地,他还连忙把头向门口方向扭了一下。
他媳妇搞得比他还紧张,第一时间把两桶钱挪过去,放在脚边还嫌不够近,连忙蹲下去,用手握紧桶。好像生怕桶子会自己长出腿来,趁黑撒腿跑掉似的……
“别慌别慌,没事的……”倒是栅栏内侧的职员,见到他俩如此大反应,赶紧出声解释道,“是突然停电了,这种情况以前也有过,不是头一回。”
其实梁自强瞬间的错愕之后,昏暗中已经明白过来,是正好遇到这一片区停电了。
他顿感挫折,手从铁栅栏下方往里伸:
“那你先把那两扎钱还回我吧。看来一时半会是存不成款了!”
他也没想到,存个钱都会遇到片区停电的状况啊!关键还不知停多久,守着两大桶钱蹲在这,画面就有点精彩了……
不料,里面职员不解的声音传来:
“存不成?为啥存不成?不影响的啊,蜡烛马上就点好了!”
下一刻,梁自强便目瞪狗呆,看到里面有职员往几张桌子上摆放蜡烛,再然后擦亮火柴,旋即四五朵烛光跳荡了起来……
在他意识里,银行一旦停电,肯定暂时是没法正常营业的啊!后世就算他没几个钱,但又不是没去过银行,这一点至少是清楚的。
但眼前的情况好像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
烛光照亮了几张棕黄色的办公桌,也照亮了职员们面前整齐摆放着的木制票格箱、印章、帐册、墨水瓶、蘸水笔,当然,还有大算盘。
看到大算盘,梁自强才猛意识过来。对啊,现在的银行又没电脑那玩意,一切全凭纸、笔、算盘,有电没电,好像确实没半点区别!
看来,纯人力操作慢是慢了些,但也并非全无好处。至少,停电的时候丝毫不受影响。
“三扎、四扎、五扎……”
于是,陈香贝清亮的声音又在耳边响了起来。
梁自强这边借着烛光往里面一扎一扎地递钱,里面则是一扎一扎地接钱。
随着扎数越来越多,里面说话的语气越来越诧异,同时也越来客气。
这几年正是好几家银行争相鼓励居民储蓄,开展“有奖存款”的时期,所以银行对储户的态度还不错,反正比百货商店的售货员要客气。
不止给他们办理业务的中年女人诧异,柜台后其他员工也都惊讶不已,时不时往梁自强小两口这边看来。
“看着也不像港岛过来这边的人呀,这钱也……实在太多了!”
“甭管穿得像不像,我估摸就是港岛来的!咱们阳海本地的工人能存这么多?每个月存十块二十块顶天了!”
一旁有两个很年轻的职员,已经小声地交谈起来了。
“来来,多过来两个人,一起点钱!这边有居民要存三万块,一时半会怕是点不完!”中年女人打断了两个年轻职员的交谈声,将他们一起叫了过来,围拢坐在她这张桌子旁。
旋即,她又抬头问梁自强:“你俩以谁的名字存?请把身份证给我一下。”
梁自强连忙把已经掏在手中的身份证递了进去。
中年女人拿起蘸水笔,在一个记账本上登记起梁自强的名字来。
“潮洋镇鲳旺村”。
看到这,那两个误以为梁自强是港岛人的年轻职员突然就沉默了,凝滞了好一阵……
再看向梁自强时,已经是那种打量走私分子的眼神了……
纯手工点钞开始了。几个职员拆开捆扎用的橡皮筋,一张紧接一张地点着钱。
在后世只需要开动点钞机,分把钟能干完的活,眼前却足以把几个职员忙出一头汗来。
而且,手工点钞还有个问题,比较容易出错,一旦数错又得从头来点。正因此,点钞、对账、扎账耗费了职员们大量的精力。尤其是每天营业结束后还得进行“扎账”,把总账和明细账进行扎平。要是扎不平,就得晚上加班查账找漏洞,直到账目彻底齐平。
由于目前市面实际流通的最大面额就是十元钞,梁自强这三万块钱就是三千张大团结,光是点钞都费了好一会,比前头那个储户花的时间还要长多了。
“打算存多长时间,半年一年还是几年?”点完了钞,中年女人看向梁自强问道。
“利息都是多少?”梁自强先没回答,而是问对方。
“半年的话,年利率按四分三厘二毫,一年按五分七厘六毫,三年按六分八厘四毫。”
(防杠:以上都是指年化利率,即存满后平均每年的利率。数据真实,全国统一。)
梁自强想了想,决定道:
“你给我存做两笔吧,一笔按半年定期,一笔按一年的定期来存!”
之所以这样决定,他是考虑到一年之内肯定要办大事的。
接下来想要对越冬渔场进行大规模利用,免不了就得先投入,而且按照他目前心中的那个计划,投入费用还不少。
一部分可能半年后就得开始启动投入,一部分可能一年后。所以,他打算接下来手头只要攒到钱,都分成半年、一年两种期限来存。
中年女职员闻言点头,拿起两张存单纸,用钢笔在墨水瓶中醮了墨水,然后填写上梁自强的姓名、存钱时间、金额、存期。
没看错,就是薄薄的两张纸,不是什么折子。而且也不可能有打印,存单都是钢笔手写上去的。
“没有存折吗?”
梁自强也没在这个年代存过钱啊,不禁疑惑道。银行卡自然是不存在的,但是不应该有存折?
“存折都是用在活期存款的,你这个是定期,定期都是这种纸,叫存单!”对方解释。
填写完了这两张,她又拿起两张存单纸,另外填写了一份。
一式两份。一份存单归储户,另一份保存在银行内部。到时取钱,就全凭一内一外两份能够对得上号。
另外,她又抽出一大撂账本中的其中一本,把梁自强这两笔定期登记了上去,算是留底。
存单好了后,她递给了另一人做了复核签字、盖章。
都好了后,才把存单从铁栅栏底下递出来给到梁自强。
梁自强仔细瞅着手里头两张存单,一张半年定期、一张一年定期,金额分别都是一万五千,上面盖着银行的章。细对了两遍,细节无误。
“阿强你看,怎么上面还有个兑奖联,这个干吗的?”陈香贝也凑过来细看,奇怪道。
确实,在存单的右侧,是能够撕下来的一道虚线,上面印着“兑奖联”几个字。
“那个呀,我们现在都是有奖储蓄。”中年女职员听到了陈香贝的嘀咕,向他们俩解释道:
“除了利息,你们还能参加抽奖。大奖到时候有缝纫机、电视机、录音机、自行车、电冰箱,小奖都是些生活用品,还有现金。开奖是在元旦节,到那天你们过来摸奖就好了!”
“连缝纫机都能有?”陈香贝眸光中泛出一丝激动。
梁自强也是有些意外。
八十年代直到九十年代,搞得轰轰烈烈极有特色的“有奖储蓄”,他上一世多多少少是听闻过的。
但并未参与过,所以也没想到,奖品方面玩得都这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