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都市现实 > 年代:从50年代开始 > 第123章 特技厨子 文字奥义

第123章 特技厨子 文字奥义

这一次国宴最终确定为312桌。

其中32桌是特邀记者、国际友人以及各国大使馆、代办处代表。

唐根生需要提前备下不低于550份的食材和辅料。

作为分餐制菜单上唯二的新式创意菜,呈现给所有的大佬们以及来宾。

明日属于后厨大师们卖力拼搏的一役。

连被收编的谭家菜大厨,灶台排名也在自己后面不老少。

这说明什么?

国宴后厨没有骡子。

都是千里马起步。

汗血宝马有可能都算不得什么。

想要出挑,还得挥起膀子,亮出真本事来。

说不得,唐根生明儿就得再从系统PXX商城里倒腾点‘秘料’出来。

什么正宗的川蜀牛油火锅底料啊,鸡精啊这些也是必不可少的。

嗯,最最最特别的,还得是剔鱼刺。

严格来说,1955年的国宴其实正处在摸索和发展的中期阶段。

譬如招待外宾的标准。

‘中餐只需要四菜一汤’、‘西餐只需要三菜一汤’。

国宴专属的茅台酒也才刚刚登台不久,还没到被强制换成低度葡萄酒的时候……

但某些方面和角度的解读,已经有了抠细节和钻牛角尖的迹象了。

譬如外国人的餐桌礼仪觉得当众吐骨头不雅观。

所以国宴所有的菜式,一律不准出现骨头。

甭管是牛骨头、猪骨头、还是鱼骨头。

排骨都是做好了剔骨盛盘再端上去的。

鱼骨呢?

唐根生有两位分配给他的两个帮厨小师傅。

连夜学了一个多小时的‘庖丁解鱼’。

好在都是同一种鱼。

什刹海冬捕的本地胖头鱼。

品种有些投机取巧,但胜在物美价廉,处理起来也并不复杂。

“改刀鱼片时,可以小一点,但不能过于薄,会煮烂掉。”

煮烂掉不怕。

最后吃饭的都是演出人员和服务人员。

鱼肉囫囵的,成型的挑拣给主要服务对象。

后勤保障和演职人员、服务人员们,都不用分餐单食。

大锅饭也同样很享受。

毕竟做菜的大厨不变。

手艺不变。

食材不变。

甚至某些菜,还能更入味儿。

“三刀一拔,两边片完,鱼骨架就能剔出来了……”

“对,就是这样。”

“最后一刀没贴上,这一块肉不够一刀,就很浪费。”

“很好,越来越熟练了。”

晚上这俩小帮厨会轮番值班。

唐根生安排轮值到凌晨1点前的小帮厨,提前把剔出的鱼头鱼骨准备好。

要在凌晨零点前起火上灶,煮锅熬汤。

1点后改为小火熬炖。

4点半至5点半期间,第二次大火熬煮……

两只小学徒听得很懵。

显然不懂。

唐根生从两只小学徒蠢蠢的眼神中看到了虽迷糊却不明觉厉。

“咳咳,鱼依水而生,水生木,所以其属性归木。鱼字笔画11,属性又为水。”

“子亥寅卯四个时辰宜用旺火……”

唐大厨不愧是特技大师。

一道创新创意菜,里面还真是有点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的。

难怪咱师傅是一级,只能给特级厨师打下手。

这种理论,俩小学徒闻所未闻。

被唐根生忽悠一愣一愣的。

“记好了时辰,千万别弄差。”

唐根生明天也要早过来。

麻辣水煮鱼不是简简单单的熬一锅料,把鱼丢进去就可以。

鱼片要上浆,要过水,要淋油,还要涂柠檬汁……

辣椒要炸,香料也要提前炸出味儿。

多少的肉搭配多少的料。

都很是讲究。

好在唐根生还有穿越福利在潜移默化的提升。

这三个来月下来,也依旧没有停歇的迹象。

早就实现了真正的手拿把攥。

说要一两三,就不会捏出一两三一的细称高度。

必须是不上不下不晃悠。

就跟焊在刻度上一样。

这大半个月,唐根生手拿把攥几乎到了顶。

他增长的地方变成了眼力。

通过看底盘,看高度,看棉袄或者毛衣的厚度,就能一眼确定是几十个BCD……

已经有过两次验证了。

不能说精准无比吧,也得是分毫不差。

指点了两个小帮厨。

唐根生才算真正的搞定收工。

他这边的工作,走的不算早,也不算晚。

屈居中游。

眼瞅着好些大厨今晚来时都带了被窝褥子,一副‘老子来了就没打算走’的彪悍气质。

唐根生甘拜下风。

一路回到黑芝麻胡同24号院。

紧闭的四合院大门一推就开。

唐根生走之前跟马老蔫说过的。

有香烟开道,又有一层倒腾旧书的交情,马老蔫对唐根生的诉求一点都没打哏。

应下的很痛快。

做得也很彻底。

要知道今夜如果院子里失了窃,马老蔫可是首责。

回了西跨院。

唐根生瞥了一眼黑漆漆的院子。

没开灯。

想来林静也不会偷偷埋伏。

那是嫂嫂秦青才喜欢干的事儿。

怔了两秒钟,唐根生插上了门栓。

林静现在心怀重宝,过来反倒不好。

她自己不舒服,也让自己没法尽兴。

不如就先拒之门外吧。

唐根生知道林静大概率也不会过来。

傍晚那会儿的浅尝辄止,一方更难受,一方还意犹未尽。

也不知道嫂子晚上吃饭时,腮帮子酸的能不能嚼的动馒头。

舌苔能不能吃出菜味儿。

可别白瞎了自己亲手烹饪的两道美食。

掀开棉帘子进屋。

唐根生感受到屋内暖和的温度。

炉子里有淡淡的火光从缝隙传递出来。

心头很是温暖。

再也不是一进屋就要面对满屋的寒彻透骨了。

唐根生拉开灯绳,脱下大衣挂到西南角墙上。

转身迈了两步,停下。

歪着头咂摸了一会儿。

转身出了屋。

他悄悄把门栓又给拽开了。

唐根生不是畜生,更不是牲口。

繁育期间最大的区别,便是有人味儿。

如果林静希望得到抚慰和陪伴。

唐根生也可以与她相拥而眠。

退一万步讲。

还是那句话:

恋爱的表达方式,又不是只有一个渠道。

受点苦,遭点罪又能肿么样!

林静:……

想得到美。

合着受苦遭罪的不是你呗。

中院西厢房。

已经沉睡中的林静翻了个身。

嘴唇嗫喏了几下,微微皱眉。

梦中的她在金陵参加某场聚会,灯火摇曳中她瞄上了餐桌上一盘西式餐点。

焦香的面包从中切开。

奶油和黑松露涂抹了一层又一层。

金华火腿的香味儿若隐若现……

她舌底生津。

张口欲食。

让她有莫名的惊恐。

却又在下一刻被吸引。

陷入了周而复始的欲罢不能。

这一夜。

林静显然睡不踏实。

唐根生也辗转反侧睡不着。

索性起来挑灯夜抄。

翻译了罗素的《自由之路》,还有罗素的《幸福之路》。

这都是人民出版社下一年的需求目录中内容。

唐根生都计划好了。

甚至还给这个计划起了个很妥帖的名字。

万元户计划。

《幸福之路》傅雷翻译版本,13.2万字。

《哲学问题》9万5千字。

《西方哲学简史》37.6万字。

《西方的智慧》崔人元版本,58.3万字。

按照千字8元的翻译稿酬,总价值9488元。

这叫什么?

啊!这叫什么呀?

用最合适的语言来形容问题的题干。

介似嘛呀?

就是爸爸。

缘分!

实至名归!

加上自己之前翻译的《自由之路》和《伊索寓言1》。

妥妥的过万。

说一声万元户计划,甚至还谦虚了呢。

唐根生PXX购物车里趴着了全部的翻译成品。

就差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和不断消耗的笔墨纸张,将其从虚幻的未来变成现实世界可爱的小钱钱了。

《自由之路》稿费还在路上,《幸福之路》的小钱钱也已经开始踏上了征程。

未来可期。

唐根生伏案埋首,笔尖轻触信纸,发出唰唰唰、唰唰唰的细密之声。

自从几十万字的挥毫演练,唐根生写字的熟练度飙升的很快。

字体也随着他刻意的调整而越来越美观,大气。

字如其人,相由心生。

唐根生的翻译工作跟世界上任何人都不一样。

首先不会一把一把掉头发。

其次,他不消耗什么精神,也就不用那么专注。

就有了更多‘练字帖’的感觉。

一笔一划,偏旁部首。

文字整体的布局要很讲究。

提前排兵布阵。

每一个字一撇一捺也讲究分布。

就拿遮阳伞的‘伞’字来说。

左撇和右捺的角度掌握不好。

左右护法就架不牢靠。

就不能算作‘象形一笔’。

没错。

这个字是象形的。

是一种演化的过程。

蕴含有爱情的真谛。

从上而下,由内而外。

从来不仅仅是个物件的代表。

它生动形象的刻画了一种场景。

是动态的递进结构。

是对人类异性相吸的一种祝愿。

是对人类繁衍有着突出贡献的技能文字。

这个字,不普通。

它是功能性文字。

其内藏着一种技术的传承。

伞字,其实演练的是一种过程。

是一种舞蹈的姿态。

优美,动人。

它是一种炫技。

一种蜕变过程。

几十年后,有些人悟了。

小雨伞才被运用到其真正的领域。

一个女人。

一个男人。

文学一途,汉字为基。

然其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懂得越多,才越觉自己的渺小。

唐根生也是在不懈的努力和抄录中,才略有心得。

不值一提。

跟‘大家’没得比。

或许也正因对汉字研究的痴迷。

当然也有傍晚浅尝辄止的原因。

唐同志的书稿竟是越翻译越亢奋。

寂静的小夜儿,越熬越精神。

……

阎大成的尸体被发现了。

发现的很及时。

而这一发现,高德军当记首功。

他傍晚去黑芝麻胡同24号院,没遇到第一选择唐根生。

但也问询了林静。

并且跟院内大爷也进行了咨询。

无心插柳柳成荫了。

通过院子一大爷那瑛宁和三大爷魏东来提供的信息。

得知当晚只有阎大成拎着大箱子出入过院子。

这几日阎大成不在,大家伙还以为他是有事出去了呢。

不出长差,谁会拾掇那么大的行李箱呢。

高德军从中察觉到了问题。

他详细问了魏家嫂子那个行李箱的大小,包括阎大成拎着时的动作。

甚至还让魏家嫂子帮着演了一遍。

行李箱那么大。

除了装行李,也能装孩子。

如果阎大成劫走了孩子……

他是否跟刘利昆有矛盾?

阎大成是否是那晚作案团伙中的一员?

或者他也和刘利昆一样,都是被胁迫受害者?

刘利昆突然帮工友值班,这里面是不是还有没被翻出来的问题?

高德军坐不住了。

他的直觉告诉他,好像抓住了非常重要的信息。

马不停蹄的回到派出所,喊了值班的几个同事一起,去了死者郭大撇子家。

他准备从郭大撇子家开始盘查。

高德军以为自己会在郭大撇子家发现些不同的端倪。

如果能够发现跟阎大成、刘利昆、张康来等人串联在一起的信息……

这案子就很敏感了。

然而,事情的发展跟高德军所料大相径庭。

郭大撇子家没什么发现。

随后高德军又和同事一起来了机械厂。

先看一圈机械厂仓管室,又来到机械厂的仓库旧址。

原来的仓库已经被火烧毁,只有涂炭过后的残痕堆砌在那里。

结果就在烧毁的仓库旧址,高德军一脚踩在黑灰上,察觉到脚下传来的异样。

地下有问题。

高德军精神大振,当即让同事去找铁锨,他自己则去值班岗,打电话跟上级汇报。

阎大成的尸体被刨出来了。

因为天寒地冻,尸体并没有任何腐烂。

包括他穿的衣服,也都很完整。

除了后腰子部位被捅的不成样子外。

尸体被挖出来,高德军第一时间选择翻找查看。

看伤口。

摸尸体身上有没有物品。

最后,高德军毫不费力就从尸体上找到了一个小本。

革皮小本本。

揣在内衣口袋。

说小本子有些不准确。

应该说只是革皮本的封皮。

巴掌大的革皮本封皮,被当做贴身小包来使用。

也从里面的夹缝中,发现了一张写了隐秘信息的纸。

这张纸很重要。

它上面记录了非常诡秘又敏感的信息。

同时也印证了阎大成这个人有问题。

高德军又去打了个电话,汇报并咨询阎大成尸体和小纸条的问题。

汇报完毕后,高德军回到仓管室。

等着上面的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