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静和秦青美美的吃早饭。
小孩子精力旺盛。
起床的时候没精打采。
院子里有了动静,他也就来劲儿了。
好说歹说才按在桌前吃早饭。
幸亏秦青的好主意。
煎水饺。
把水饺屁股煎通黄,油汪汪,香喷喷。
任谁看了也得食欲大涨。
锅盖头吃了一筷子,就舍不得停下。
外面的玩闹吸引力陡然下降。
先吃饱,再吃好,有了力气才好肆意玩耍。
嗯,还得有个好腰。
唐根生就是最好的榜样。
又想起了自家男人的武勇。
林静有点腿软,心痒痒的。
吃完了饭。
俩孕妇一起洗盘子刷筷子。
谁也没抢过谁,干脆就一起。
也挺好的。
还没刷完,两人就听到外面一大爷那瑛宁开始张罗的动静。
搬桌子,放公用大簸箩。
顺带笑眯眯的跟院里的街坊邻居打招呼。
还有给一个个喊他大爷爷的孩童们,分红包。
一大爷乐呵这一口。
就图个喜庆。
林静从橱柜里拿出两个袋子。
一袋子是炒瓜子,一袋子是炒花生。
等全部忙完,两人才一起出了屋。
四合院几年下来的老传统了。
俗称‘团拜’。
就是大家聚在一起,说些吉利话,和街坊邻居们互相拜个年。
不用每家每户都敲门。
但凡有了动静,就都陆续从家里出来,杵在院子里呢。
前、中、后三个院子都有个大簸箩。
有石墩子、石桌子的,就放桌子上。
中院没有,一大爷提前搬出了自家的八仙桌。
出门先给自己院的大簸箩里贡献两把瓜子花生。
等自己院的各户代表都到齐。
或者全家出动,或者派个代表,没有硬性规定,但要求每家都要有人即可。
哪个院子先聚齐喽,哪边就先开始流窜式拜年。
去别的院子先抓一把瓜子磕上。
嘻嘻哈哈的聊天说几句。
都不长聊。
真遇着好的话题,就等团拜完了再单独约。
潜移默化的规矩了。
别院的来其他院,也是如此。
前院的一波,中院的一波,后院的一波。
常常会有两人聊得正嗨,带头的大爷又张罗去别处。
人们就边走边继续:“走走走,去中院再继续聊着。”
然后中院跑后院拜年,后院跟着又来到中院,还是那些人,换了个地方继续聊。
直到前院的人又一窝蜂涌过来……
热热闹闹,转悠来转悠去。
年味儿就在这些看似繁文缛节和刻板流程中,浓郁了起来。
当然了,还有独自成一波的儿童团。
满院子转悠的就数他们最欢。
他们不用贡献,三个院子挨着拜年,拜完了,兜里也就都鼓了。
大人们拜完了年,就各自回屋继续准备中午饭。
儿童团成团就不再解散。
他们得一气儿耕耘到中午。
其实也不会饿肚子。
这一天,瓜子花生敞开了吃,零嘴也能挡饿。
今年花生还没彻底划入战略物资。
有些商贩提前备了存货。
过年只要舍得花钱,就能有渠道买得到。
明年就白搭了。
所以儿童团兜有粮心不慌,是个想打也能打持久战的主力团。
他们解散的前兆是看哪家大人更高效,脾气更火爆。
总会有拎着擀面杖出来嚷嚷孩子回家干活或者回家吃饭的。
锅盖头也是儿童团一员。
不过他真的很懂事。
知道自家只有妈妈和青姨。
玩了一会儿,头一个窜回来,就再没出去。
锅盖头兜里也鼓鼓囊囊的。
上衣口袋、裤兜里都塞满了零食。
对于孩子们而言,年味儿就是放不完的鞭炮和听不完的说笑。
屋里、院子里到处都是人。
到处都是笑脸。
这两天,哪怕家长挥舞着擀面杖、煤钩子甚至锅铲,也不会真的打到他们身上。
当然了,顽皮的实在不像样子,这个情况也会被肆意破坏。
过年很重要,不让孩子哭也很重要。
但归根到底,当家长的心情才最重要。
要是孩子捅娄子一个劲儿惹爹妈不痛快。
必然也是揍他没商量。
初一顿顿吃饺子。
晚上,林静和秦青不谋而合,偷偷给她们自己加了餐。
炖了一只鸡。
美美的喝了半砂锅的鸡汤。
鸡是从唐根生院子雪窝子里扒拉出来的。
又赶上锅盖头累到睡着。
小家伙年三十熬了夜,初一起的早,白天又消耗了不少体力。
入了夜倒头就睡,谁也叫不醒。
嗯,林静和秦青都忙着自己解馋,压根就忘了喊家明要不要一起吃宵夜。
当真是好青姨和准亲娘。
秦青年初二回娘家。
带了之前拎着去过羊管胡同的那份年货。
一只白条鸡。
五条带鱼。
一盒11个鸡蛋。
一点都没动。
鸡蛋放在橱柜里,其他的都从林静门前雪窝子里扒拉出来。
出院的时候,秦青和林静就拎着这一份东西回来了。
当时秦青晕倒,房玉霜喊人把秦青送医院。
房玉霜没顾上门口的年货。
她那会儿压根就没顾上瞧。
注意力都在秦青身上呢。
人命关天的,哪还管那些。
是善后的龙飞和费文忠。
他俩最后贴封条的时候,费文忠看到墙角的东西,就问了一声。
周围瞧热闹的说是秦青拎回来的。
龙飞就顺手将东西带去了医院。
三样东西其实都冻成了冰坨坨。
带去医院,往地面上放都咣当咣当的响。
再后来,也没怎么化冻。
出院的时候,秦青就给带来了这边。
只不过这些东西去了死亡现场,又参观了生老病死最集中的医院。
对两个怀胎的孕妇而言,就挺膈应。
于是,林静和秦青这俩孕妇默契的没有再提。
这两天,谁也没有考虑吃它们。
秦青入住四合院,林静去跟一大爷说明情况。
四九城就这么大点,又都是东城区。
加上张家灭门这事儿忒大。
影响堪称轰动。
院子里也几乎都知道了。
秦青也好,林静也罢,都没好意思突兀的说是将年货送给哪家吃。
大多都忌讳这个。
尤其家里有上了岁数的老人。
就那么搁着了。
初一中午吃了饺子。
俩人商量晚上炖一只砂锅鸡,喝喝鸡汤。
虽然不合时宜,可天大地大孕妇最大。
口馋也好,为了营养也罢。
俩人一拍而合。
可依旧默契的没有提从羊管胡同拎到医院,又带回来的年货里的那只鸡。
白条鸡不缺。
唐根生院子那个大号雪窝子里堆了可不老少。
虽然好多都是没翅膀的……
不耽误她们再拿一只过来炖汤喝。
怀揣着鸡汤上了炕,钻被窝,俩孕妇睡得都很踏实。
半夜都没听到锅盖头馋到吧唧嘴的声音。
初二秦青回娘家。
这一套转悠了好几个地方的年货,就理所当然成了捎回秦家的物资。
村里吃点东西不容易。
吃肉就是过年。
上坟的糕点杂拌儿也都拿回来吃呢。
而且搁着那么老远。
不知道,就更不用担心忌讳和膈应了。
再者说,秦青又不会主动说。
不耽误家里人吃的踏实。
其实,秦青这趟回家底气很足。
带不带这些鸡呀肉啊的也无所谓。
她自信空手回去也必然能受到高档的待遇。
因为唐根生早有准备。
说到唐根生,秦青就又有点难受。
心情不太舒服。
她太想唐根生了。
尤其是得知自己怀了孕。
那可是唐根生的亲儿子。
秦青觉得自己立功了呢。
给老唐家传宗接代的事业方面,立大功了。
准妈妈嫂嫂,很想小叔叔。
想亲他,想靠在他怀里,想……
为了给秦青挣面子,唐根生攒足了本钱。
秦家是菜农。
京郊的菜农有一些也能有供应粮指标。
只是比例没有城内人高。
而且这些指标菜农种的菜有种类要求,也不愁卖。
还能低价申请到一些好处。
譬如几卷塑料布,几车粪肥。
秦家不是指标菜农。
想当来着,没被选上。
唐根生有一次跟五叔说起过茶叶,聊到了东华门特供点,也才知道菜农指标的事情。
他一直都不知道京郊的菜农还跟城里人一样有指标粮。
知道以后,唐根生就问过秦青。
秦青在正式跟唐根生发生关系前,还帮家里卖过没卖掉的菜。
秦家不是指标农显而易见。
至于想不想当……
多余那么一问。
唐根生找了列车长韩生奎。
口头许诺自己好几回了,总得有一次办成事儿吧?
实在要不到奖励,就给要个菜农指标。
唐根生找列车长说这事儿的时候,并不是正经场合。
散了一根烟,说笑着就提了一嘴。
唐根生想着先铺垫,然后再专门等返程时趁着拿手菜上桌的热乎劲儿,跟韩列车长再提。
结果旁边新收的徒弟孙雪峰听心里去了。
他爹虽然是普通的铁路职工。
可架不住人家叔伯都在铁路口啊。
还有住小白楼的铁路领导呢。
后来,这事儿就被孙雪峰家里给办了。
列车长韩生奎也给办了。
唐根生意外拿了两户指标。
统统给了秦青。
秦青激动坏了。
那天唐根生把菜农这事儿说完。
当晚,秦青下巴差点就脱臼。
嗓子哑了两天才缓过来。
第二次唐根生回来,秦青还撅着屁股走路。
瞧那架势,那效果……
就说秦青激动不激动吧。
后来……
呃,话题打住,回到原点。
秦青没想过空手回娘家。
但最初的打算也不想带那么多好东西。
意思意思就可以。
菜农指标就是最昂贵、最厉害的年货。
只不过这几样原本给公公爹和婆婆家里准备的物资没了用处。
又兜兜转转了太多地方……
如果自家稀缺,再大的膈应也无所谓。
但架不住唐根生给她们准备的太多。
感觉都可能吃不了,有剩下的压力。
这点膈应,也就被逐层放大了些。
“咱不缺这口肉,都带回去吧,也给自己长长脸。”
林静说的是实话。
张康来死了,秦青是什么情况,村里人可不知道。
人活一世,总是要给自己家挣点脸面。
越是农村,这样的情况越严重。
秦青拎着大包小包回了一趟家。
搁往年别人家嫁出去的媳妇回来,压根甭想上桌吃饭。
甚至回一趟娘家,都不一定吃两顿饭。
晚上饿着肚子回婆家很正常。
秦青嫁到了张家,独自回来的。
一开始家里或许还有些膈应。
但听到秦青说唐根生帮着要了个菜农指标,能帮秦家解决两个户的指标粮……
中午饭还没端上桌,秦青就被推搡着吃了一个热乎乎刚出锅的煮鸡蛋。
先垫补垫补。
晚上被留了宿。
亲娘死活不想让闺女连夜走。
这还是秦青没说自己怀孕的事情。
张家灭门的消息早晚得传过来,说自己怀了孕,一惊一乍的没啥好处,全是麻烦。
还不如索性不说。
而且吧。
秦青并不想让太多人误会自己独自里的孩子是别人的。
她固执的想要澄清,又深知不能够那样。
所以,当龙飞和房玉霜得知她醒了后再次来做笔录。
问及孩子的事情。
秦青就是默不作声,然后红了眼眶,抽泣。
她委屈。
无法告诉别人孩子的父亲是她爱着的男人。
不敢说出男人的姓名。
秦青无声的哭,却让公安同志误会。
更因为房玉霜的感性,坐实了孩子是张家遗孤。
秦青现在依旧有这个心结。
怕秦家整个村子都误会,她能不说就不说。
秦青嫁出去的第一个新年。
回娘家吃了三顿饭,睡了一觉。
走的时候,爹娘还给拿了好多山货。
昨晚闲聊知道城里唐根生住的地方缺引火木炭,秦妈又给许了一车。
准备等唐根生回家那天,在他眼皮子底下送过去。
回礼也得摆在明面上。
秦青欣然接受。
答应的痛痛快快,可以说丝毫不带犹豫的。
当初把自己当货物一样嫁出去的时候,家里态度可没这么好。
自己连个意见都没有。
以为嫁给唐根生,结果是张康来。
还好兜兜转转,最终托付终身的,还是最初的那个人。
也借着那个人给自己挣来的底气,让自己能够回了娘家受到这样的厚待。
秦青一点都不感激爹娘。
他们对秦青这个女儿越好,秦青就越感激唐根生。
恨不得立马给唐根生生娃娃,再怀孕,再继续生娃娃。
只要生不死,就往死里生。
秦青是个传统且质朴的女人。
她认为的爱情,爱到极限就是为唐家传宗接代做贡献。
生儿子,生一个又一个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