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都市现实 > 谁让他办案的? > 第87章 数据分析

第87章 数据分析

高茂犹豫了一下,突然问道:

“杨所,能不能弄到这次投资考察团的人员名单?”

杨所薅了薅脑门,道:“如果真诚心要弄,这名单肯定能弄到,县商务局、县接待办那边肯定有,但这有什么意义?就因为他化了妆,刚好又在楼上用望远镜往下看,就觉得他有问题?”

“但这一切太巧合了。”高茂嘟囔了一句。

杨所脑壳痛。

“小高,现在执勤都结束了,就算这人有问题,但现在我们没掌握任何证据,他随身携带的物品中也没检查出什么可疑之物。总不能直接将他给关起来吧?那不合法。”

“他使用他人身份证,可以行政拘留。”高茂认真地道。

“这个可以是可以,但一般都是处罚款,而且我们所还从来没办过这类案件……”

“杨所,现在罚款三五百,谁会在乎啊?”

“……”杨所无言以对。

其实何止是冒用他人身份证这一点?

其他诸如殴打他人,甚至故意伤害他人的罚款,数额也不高。

有时候处置一起殴打他人警情,网上吵得沸沸扬扬的,各种“法律专家”呼吁严惩重罚。

可警察能咋办?治安处罚顶格也就罚款一千,这还得是特定情形,否则最多五百。

然后网上又开始各种幕后论什么的。

你说赔偿?赔偿属于民事,警察最多调解,别人要是不给,只能去法院打官司。

“我得与局里法治部门商量一下。”杨所随后说道。

高茂也知道这是必须要走的流程,拘留都得法制部门审核,不是派出所说关就能关的。

他点了点头,说道:“趁着他拘留的这几天,我们就有足够的时间继续调查。”

“……”杨所有些懵,他还以为高茂就只打算将这人给拘留了呢。

没想到拘留不是目的,只是一个缓兵之计。

他很想劝劝高茂,手头上的事情都办不完,这种毫无根据的事儿就先别管了,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虽然这些天高茂在所里呆的时间不长,但他也知道高茂的脾气。

这小子,倔着呢。

特别是对案子,有着非同寻常的执着。

比如前几天盗窃电缆线的那案子,就因为在废品收购站看到了一圈可疑的电缆线,就直接追查了下去。

最后还真让他挖出来了一个大案子。

所以,这种执着是好事。

年轻人保持这种执着不容易,他希望高茂能保持得更久一些。

“行!不过县里的其他部门我也不熟,你如果想要这名单,我给你支个招,直接去找韩局,他肯定能拿到。”

“好!”

高茂应了一声,就将包括询问笔录等相关材料交给了杨所,然后便离开了。

嫌疑人还在办案区的询问室,就算要拘留,也不是一时半会儿能把流程走完的,至少都得等到下午。

其实高茂也想过,要不要用那唯一的4级技能升级石将语言震慑给提升起来。

3级的效果就已经很牛了。

4级,说不定就能一举攻破嫌疑人的心理防线呢?

但想想现在“语言震慑”好不容易凑到81点熟练度,这突然间升级不就浪费了吗?

而且,这两个语言类技能的熟练度获取难度最低,高茂从未想过将技能升级石用在它们身上。

还是先看看能不能从投资考察团里查出一些端倪吧。

他瞅了一眼时间,都快中午12点了,这时候赶去县局,估计领导正在吃饭。

于是高茂便拿出手机,给韩局拨了过去。

“韩局!”

“小高,今天都没休息啊?”韩局的声音中带着几分欢乐。

身体好转,案子也破了,他轻松多了。

至于后续的侦办那是下面的事情,他这个局领导最多就签签字,不用那么劳心费神。

高茂感觉韩局这话问得有些傻,自己苦心立了这么多天的人设,你居然还没看懂?故意的吧!

“韩局,我想请你帮个忙!”

“什么忙?私事还是公事?”

“当然是公事。”

韩局自嘲地笑了笑,道:“也怪我多嘴问这一句!能让你小子打电话的,也只有公事了。说罢,什么事?”

高茂随即就将上午的事情从头到尾说了一遍,然后道:“韩局,我想要一份投资考察团的名单,通过反向查找的方式,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些线索?”

韩局那边沉默了几秒,严肃问道:“小高,你对你的推测,有几分把握?”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相对于杨所,韩局对高茂的意见更为重视。

这也是情理之中,一方面韩局对高茂更为了解,另一方面,二者的站位不一样,韩局在考虑一件事情时,更易于从大局考虑。

“这个沈文峰十有八九是有问题的!一方面他说自己之所以全国各地乱跑,是因为公司的公差,另一方面他又说用假身份证是为了不留下在外面开宾馆的记录,怕被老婆知道。这本就很矛盾。只是那家伙嘴硬,咬死了不说,也就暂时没办法从他这边突破。”

“至于说是否真与投资考察团有关,这个还不好说,这也只是一个可能性比较大的侦查方向而已。”

“连你都无法撬开他的嘴?”韩局莫名地感慨了一句,“那这人不一般啊。”

“……”

“好吧!我这就联系一下商务局那边,帮你把名单要过来。”

“谢谢韩局!”

“谢什么谢,顺手的事儿。再说了,这是工作,我作为局领导,解决问题不也是我该做的吗?”

高茂默默地给韩局点了个赞。

能帮着解决问题的领导就是好领导,大部分领导只会提出问题,然后让下面的去解决。

……

高茂这边刚吃了午饭,韩局这边就发来了一份名单。

足足三十多号人。

可看着这份名单,高茂使劲儿抓了抓脑门。

只有名字、公司名称,别说身份证号码了,年龄都没有,这活儿不好干。

但这会儿再让韩局去找商务局要人员的身份证号码也不合适,再说了,商务局那边也不一定会有。

至于说让商务局的人帮忙收集?算了,还不如自己动手。

于是高茂又一头扎进自己办公室,开始就人员信息做分析。

这还是高茂第一次做这种事情。

之前的几件案子上虽然也遇到过需要数据分析的时候,但都是由其他人做的。

眼下这件事情,因为自己也没找到其他突破口,加之人都被扣下了,紧迫性也不那么强,高茂打算自己试试。

万一能触发什么关于数据分析的技能,对于以后的办案也有帮助不是?

现在可是大数据时代,很多案件的侦破,都离不开数据分析。

“傅韬,鸿浩旅游开发公司……”

高茂开始逐一搜索每一个人的资料。

不得不说华夏人太多了,哪怕是加了更多的关键词,系统罗列出来的数据也有数千条。

好在关联性最强的一般都在最前面,后面大半都是可以忽略的。

可看了一阵之后他发现了一个问题。

他目前用的数据平台只是一个省级平台,很多外省的数据并没有汇聚过来,而这鸿浩旅游开发公司又恰好不是本省的。

这就有些尴尬了。

他无法确定哪一个傅韬才是他找的那个。

就在这时候,高茂手机又响起一声消息提示。

打开一看,又是韩局发过来的,是一张现场座谈会的照片。

这照片超级高清,不仅能看清每一个人人脸,甚至就连座签上的字都能看清楚。

虽说后排有的人被遮挡,但那不重要。

一般来说,这种座谈会前排的人才是最关键的,后排要么是拎包的、要么就是打酱油的。

高茂一眼就看到了傅韬这个人。

一身衬衣、西裤,商务范儿十足。

当然,这也是因为他在这种场合,若是走在大街上,与业务员也没多大区别。

一番比对后,高茂在平台上核实出了傅韬的身份,并且将他最近的部分活动轨迹都罗列了出来。

这也是高茂所想到的核查方法:轨迹碰撞。

从投资考察团里寻找与沈文峰和伍金源有轨迹重合的人!

采用这种方法,主要是基于一个前提:沈文峰确实是针对考察团中的某人,且并非临时起意,而是进行了较长时间的尾随跟踪。

当然,如果这条路走不通,高茂还有别的方法,比如关联关系人。

只不过这种方法比较麻烦,靠派出所能调取的资源是走不通的。

几分钟后,高茂暂时将傅韬排除,继续查询下一个。

全国城市那么多,两个人要在同一时空下相遇的几率极低。

轨迹碰撞的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一个又一个的考察团成员被排除掉,直到最后他排查到一个叫“路雪宁”的女子。

“伍金源”与路雪宁有两次轨迹重合:同一个时间段出现在同一座城市,而且时间距离现在并不远。

“路雪宁,灵犀旅游开发公司业务总监?23岁?这要是不是什么二代,鬼都不信。”

当然,二代什么的与他没什么关系。

他现在只想知道这“伍金源”与路雪宁的轨迹重合到底是巧合还是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