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红楼之贾琮崛起 > 第二五三章:老底

第二五三章:老底

贾琮所画的图文又如此简单,他们不仅弄不清其中的决窍,利用这个是否能破局,如何破局,他们不免又疑惑又期待起来。

当然人的名,树的影,贾琮前事成功在前,他们心里倒没有多少怀疑。

……

而就在贾琮与金佘讲解炉胆与手工煤球机子之时,王熙凤带着平儿也来到了秋爽斋。见了探春之后,简单的寒暄了几句,王熙凤便忍不住直入主题了:“三妹妹,事情怎么样?小三怎么说?”

“回嫂嫂的话,小三说他也紧张。不过他建议你在众管事身上筹银子,先嚷嚷出去,就说筹银子是为了发月例,发节礼,他们要是不愿意,他说你不妨步子大些,没收他们的家产。”探春简单扼要的说道。

王熙凤与平儿两个自然都是心机玲珑的,只是没想到在压榨了众管事一顿后,还能把他们翻过身来把他们再压榨一次,而且看样子还能把他们的骨头渣子都榨出来。

如此手段,王熙凤与平儿听了心里都是“冷嗖嗖”的。额尔,王熙凤才“啐”了一口,说道:“这小三,真个是读过书的,一肚子的骚主意。只是这事又得拿我的脸去揣,有些太丢面子了,哎!”

这事与调整人相比,从管事身上搞银子的手段由暗转明,确实有些丢荣国府的面子。但是与荣国府过不了年相比,却是少丢面子。

孰大孰小王熙凤还是能分的清的,而且王熙凤又觉得这事极具可操作性,为了银子她实际上也不要什么面子,说这样的话也只是场面话,显得好看,因此她最后的一叹只是轻轻,心里却已打定了主意,这事得做下去。

同时心里已经盘算起该从各管事身上“借”多少银子,而这一次赖大一家首先出现在了王熙凤的盘算之中。

上一次的调整人,王熙凤并没有动赖大以及赖大家的,原因一是考虑贾母,赖大一家在荣国府的最大后台实际是贾母;第二则是赖家背后的人脉。

但现在经过几番折腾,又是从贾母那偷东西,又是调整人的,贾母都默然不语,只是近来将私己看的紧了。特别是将私己看的紧了,让王熙凤隐约看到了贾母的底线,那就是随你怎么去折腾,只要别把主意直接打到她头上就行。

而至于赖家的人脉,宁国府被抄家,荣国府衰落,王子腾死后,赖尚荣在外做官,对赖家,王熙凤还是有一些胆怯的,但现在赖尚荣却还在兰台寺监里。

落魄的人没有后台不行,这一点从自家的衰落中王熙凤早就深有体会了。

一句话,因为赖尚荣的革职查办,王熙凤摸到了赖家的老底,已经对赖家无所谓了。

“问他借多少银子,三万两?太少了,做了那么多年大总管……他要是去告老祖宗怎么办?哼,那我就撒手不管给她们看看。”

从秋爽斋出来后,回去的路上王熙凤一路思索着,走到半路却突然间对平儿与小红说道:“你们两个把这个信传出去,就说我要从各大管事身上借银子给大伙儿发月例,发年礼。”

以她的心机当然可以看出要想把这事办好,传出去,传的上下皆知是关键。

“是,二奶奶。”

“是,二奶奶。”

平儿与小红应着,下一刻平儿笑道:“二奶奶,三爷真是个诡计……计谋多端的,以后二奶奶对他还是要小心些的好。”

“哼,他能对我怎样!我再好再坏都是他嫂子!”

王熙凤轻轻甩了下手帕,大刺刺的说道。但是心里却微微的“咯噔”了一下子。

……

两天后的早上,煤堆附近开辟出了一大片场地,场地里几十个青壮年正挥着二捶,击打着煤块,在他们的前面,一头黄牛拉着石轱辘在较小的煤块上转着圈子,刘黑达的三儿子刘狗儿牵着黄牛走在前面。

众人干活很卖力,包括大黄牛,大冬天里身上都热气腾腾,也包括大黄牛。对于这个能吃饱饭的活计,他们是很珍惜的,大黄牛则是为了那一把豆子。

东边传来了嘈杂声,刘狗儿等人扭头看去,见贾琮与李明经、金与等一行人正缓步而来,身侧的衙役还扛着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

刘狗儿等人没有太在意衙役炕上的东西,但是心里却对贾琮涌起了感激与崇敬之心。

现在大伙儿已经调查清楚了,正是这个年轻的县令,当朝的探花郎,又是筹银、又是筹粮,一心为他们着想,让他们不至于冻饿而死。

而且据说这位大人不但要他们能活下去,而且能活的好。而对于这个传说,灾民却是深信不疑的,原因不仅仅是眼前这么大的一摊子,还有生活上的改善,比如现在基本上饼饼随便吃了,而且还能吃上咸菜,现在已经吃了两顿带肉的白菜。同时澡堂也正在修建着。

而刘狗儿对于以后能活好更是深信不疑的,因为仅仅只是他们爷几个刚有了活计,能吃口饱饭,两个女子就被她们的家人送到了他们的地屋子里,也不要什么彩礼,只说别饿死就行,然后就成了他的大嫂与二嫂。

虽然没他的份,但良好的开端毕竟等于成功的一半。而这事没过两天,场地里就拉来了大量的木材,后来他就听到了这些木柴大多数是做纺车的,以后要建织厂,招收女工的消息。

偏偏家里又被送来了大嫂与二嫂,这让刘狗儿感觉运气来了,挡都挡不住。

当然他很清楚他家的运气从何而来,见贾琮到来,虽然心怀崇敬之心,却更怕贾琮会觉得他偷懒,不由得加快了脚步。

贾琮倒是没有在意到刘狗儿,到了场地之后,便吩咐人堆了一小堆的煤粉,然后又让人往里掺了些粘土,混匀后,贾琮拿起煤球机子,往煤堆里揣了几下,然后往下一推,顿时一个圆柱形的蜂窝煤出现在了地上。

与前世相比由于没有焊接技术,手动煤球机子的把手出是捶打链接的,因此在煤球上方有两个小洼坑,单这并不影响煤球的燃烧。

而李明经、周泰和、史矛、牛敬天、郭宁、找安,以及工部的几个官员却没见过蜂窝煤,纷纷为了上来,观看了一阵子,却觉得除了几个孔,其实并没有什么神奇之处。

“子美,如此做有何用处?”起身之后,李明经忍不住问道。

贾琮把煤球机子随手往金余手上一放,笑道:“这样做,用处可大了去了,这样掺了土它变得持久耐烧。将之至于这个炉胆内,一家人烧水做饭,一天我估计不过三五块就够了。同时这样做,里面的烟很快就会被烤去,做饭也少了烟尘气。”

若是少了烟尘气,又持久耐烧,必然能推之千家万户,与忠节王、忠悌王的煤炭销售几乎不在一个赛道上。如此则煤炭不愁销路。

而李明经、周泰合等人虽然在生意上有所欠确,贾琮话里的意思却懂,一瞬间个个惧是喜上眉梢。

“若如此,吾等无忧矣!”随即周泰合笑道。

“周兄放心,理应如此,明天即可见分晓。”贾琮笑道。

“子美,从何处得此之法。”史矛笑道。

“却是从《天工开物》上悟得。”贾琮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