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0129录制节目就该打嘴炮】
陈贵良参与录制的第一档电视节目,来头还不小,是央视的《对话。
这档节目生命力持久,陈贵良重生之前都还活着。
受邀嘉宾有希拉里这种国外政要,也有大小马、巴菲特、比尔盖茨等商界大佬,亦有金庸、大刘、老谋子、华仔、姚明等文体界名人。
这些大佬数量有限,不可能期期都邀请,多数时候嘉宾咖位没那么大。
比如四年前,韩韩就被请来录制《对话,遭到其他嘉宾和现场观众的围攻。主持人是从湘台过来的,节目后半段堪称灾难,场面已经脱离主持人的掌控。
“陈贵良你好。”主持人沈小姐来到演播室后台。
陈贵良微笑握手:“你好,沈小姐。”
这位沈小姐,陈贵良还是久仰大名的,主要记得她后来的两桩新闻。
一个属于体育新闻,沈小姐担任奥运火炬手。
一个属于法制新闻,沈小姐某年吃牢饭了。
但不可否认,沈小姐的主持素养,远超韩韩那期的王女士。
“今天的主要议题,是大学生创业与学业是否能兼顾,”沈小姐提前让陈贵良做准备,“我们请了两位博士生导师、一位上市公司高管做特邀嘉宾。他们可能会问到一些尖锐问题,现场观众也可能刁难。”
陈贵良点头:“明白。”
说话间,又进来一人,却是搜狗项目负责人王晓川。
他15岁全国数学联赛一等奖保送高中,16岁用个人电脑完成初等几何命题的全部证明,18岁学科竞赛金牌保送清华计算机系,25岁拿到清华的硕士学位。
“你好。”
“你好。”
两人握手问候,坐下等着节目开录。
王晓川说道:“我蓉城人。”
“老乡,”陈贵良笑道,“我女朋友也是蓉城人。”
王晓川道:“你那个校内网搞得不错,我以前是校友录的兼职员工,校友录许多功能都是我开发的。”
“那你是前辈。”陈贵良说。
面对校内网的老板,王晓川心情极为复杂。
校友录是他本科期间的兼职作品,搜狐把校友录的创始团队给解散,却又让他主持搜狗搜索引擎项目。而且还委以重任,从高级技术经理,一步步升为高级技术总监。
下一步,就是晋升搜狐副总裁了!
他也多次向老板建议,希望能革新校友录,但都被张总给敷衍过去。
不多时,又陆续来了两位。
一个是老熟人,社科院研究所的商教授,给《明朝那些事儿作序那位。
另一位是北师大中文系的杨教授。
大家都和和气气的。
杨教授还对陈贵良说:“我可能言辞会犀利一些,到时候你别介意。”
陈贵良道:“杨教授尽管说,我虚心接受批评。”
韩韩那期闹得挺大,节目效果是拉满了,但主持人也从央视回地方台。主持素养太差!
节目正式开录。
主持人和三位特邀嘉宾,先去演播室开场讨论,陈贵良继续坐在后台等着。
数十位现场观众已经坐定。
主持人沈小姐说:“有个学生,这一年多次引发舆论。他曾因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得北大特招资格,继而卷入招生公平的舆论漩涡。又在高考的时候,考出超过北大录取线的好成绩。他还当着数十家媒体记者的面,给自己确立大学期间赚一个亿的小目标。还公开质疑高中语文教科书有误……”
“近日,又创办校内网发起校评选活动,出版长篇历史著作《明朝那些事儿……”
“今天我们邀请到……”
“商教授,你对陈贵良的印象如何?”
商教授微笑道:“很不错的学生,我希望他能往历史专业发展。我给《明朝那些事儿作序,也是为了能向大众普及明朝历史知识。”
“杨教授呢?”沈小姐问。
杨教授说:“我特别欣赏他那首《瀛海行,我认为他可以往中文专业发展。”
又聊几句,沈小姐引出话题:“大学生创业的很多,但往往中途就辍学了。而且,陈贵良是大一刚开学就创业,他是不是过于急着做生意?创业和学业能平衡吗?”
王晓川摇头:“很难平衡。我是大三进入chinaren做兼职的,转入搜狐同样是继续做兼职。别说创业了,就算是全职工作,都会影响我的学业。从大三到研究生毕业,我一共兼职了四年,拿到硕士学位我才全职工作。”
杨教授说:“大一创业还是为时过早,连基础课程都没学完。我认为就算要创业,也应该等到大三再说。”
“很难兼顾的,”商教授笑道,“我们不妨打个赌,陈贵良最多撑到大三就会退学。他读的是元培班,课业任务非常繁重,这学期估计要挂好几科。”
又是巴拉巴拉一阵,沈小姐站起来说:“有请我们今晚的嘉宾……”
陈贵良微笑挥手走出,现场观众啪啪鼓掌。
他跟主持人和三位嘉宾握手,然后坐回自己的位子。
“刚才你都听到了吗?有没有想要辩解两句?”沈小姐问。
陈贵良道:“三位前辈都说得很对,我不建议大一学生创业,耽误学习是肯定的。如果创业失败,那就是事业、学业一起完蛋。”
“但你还是选择了创业。”沈小姐说。
陈贵良道:“我不一样。”
沈小姐问:“为什么不一样?”
陈贵良说:“因为我相信自己能成功。”
现场的主持人、嘉宾和观众都笑起来,其中不乏有人嘲笑,认为陈贵良太过狂妄。
这些都是真观众,不是节目组请来的托儿。
而且,持有奇葩观点的还不少。
韩韩那期,甚至有这种对话——
女观众:“你上网用什么聊天工具?oicq还是icq?”
韩韩:“我用聊天室。”
女观众:“如果你想长大,还是用oicq和icq吧,这才是成年人的世界。”
韩韩:“哈哈,谢谢。”
沈小姐问道:“杨教授,你们学校创业的学生多吗?”
杨教授道:“有不少,但大部分都失败了。不仅是我们学校,在全中国、全世界,大部分创业学生都会失败,能成功的属于凤毛麟角。我们不能说比尔盖茨成功了,自己也一定能成功,我认为大学生创业要非常谨慎。尤其是大一、大二学生,基础课程没学好,如果再创业失败,整个人前途都毁了。”
沈小姐又问陈贵良:“你为什么觉得自己一定成功?”
“因为我项目好啊,”陈贵良说道,“在校园网络社交这一块,国内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王晓川说:“做校园网络社区,想要变现是很难的。”
陈贵良笑道:“你在说搜狐校友录做得要死不活是吧?你们搜狐做得不好,是因为搜狐高层的脑子和眼光有问题。”
此言一出,全场哗然。
这年头的搜狐,还是三大门户网站之一。大家都觉得搜狐很牛逼,还没成为人人嘲笑的对象。
陈贵良这句话,就像在说巅峰时期的大小马没商业头脑!
陈贵良继续说道:“搜狐放弃校友录,是一个严重战略错误。搜狐做彩信我能理解,毕竟能大把大把的赚快钱。但其他业务铺得太广了,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看似布局周密,其实缺乏焦点。现在都web2.0时代了,搜狐高层的思维还停留在两三年前。”
王晓川道:“我们是有聚焦的,搜狗搜索和搜狐商城。”
陈贵良道:“我要是张总,肯定把搜狐商城的负责人炒鱿鱼。做得稀烂!”
沈小姐心想:这人好狂啊,不过收视率稳了。
沈小姐微笑引导:“要不再评价一下新浪、网易和百度?”
陈贵良开始放大招:“随着web2.0时代到来,门户网站肯定走向衰落。”
“网易转型得早,估计今后会以游戏为主。但网易新闻评论区就是粪坑,多看一眼我都觉得脏。”
“新浪新闻也差不多,如果不赶紧找个主营业务,新浪已经离死不远了。”
“百度的搜索业务还能再撑几年,十年之内就会衰退,贴吧倒是个不错的产品。不过以百度现在做广告的模式,贴吧迟早会被百度给作死。”
“他们都不行,已经落伍了,做互联网还得看年轻人!”
王晓川哭笑不得,他知道陈贵良想要炒作。
杨教授说道:“年轻人还是不要太狂傲,应该虚心学习提高自己。”
“不狂还叫年轻人吗?”陈贵良反问。
沈小姐问:“你现在赚到钱了吗?”
“没有,”陈贵良说道,“我把自己的稿费和奖金都砸进去了,还从北大科技园贷款50万。《明朝那些事儿的版税,我也会继续投进校内网。最多再过半年时间,我就能拿到第一笔投资。”
“如果没有机构来投资呢?”王晓川问。
陈贵良道:“那说明做风投的没眼光,路边看到金子都不知道捡。”
“我能说两句吗?”
现场观众席当中,一位大妈实在憋不住了。
沈小姐示意工作人员把话筒递过去。
这位中年大妈说:“你的《明朝那些事儿,我给我孩子买了一套。确实写得很好,听说你还会写古诗,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年轻人。你好不容易进入北大,为什么不能安安心心学习,在课后写文章赚名气和稿费?你有为自己的父母考虑过吗?他们辛辛苦苦供你读书,万一你开公司失败怎么办?”
“但我不会失败啊。”陈贵良笑道。
中年大妈道:“你自己刚才都说了,还背着50万的贷款,这可是一大笔钱!”
陈贵良没再跟大妈解释,而是问王晓川:“我们打个赌怎么样?”
“什么赌?”王晓川问。
陈贵良说:“一年之内,校内网能够估值1000万美元。”
王晓川摇头:“我不赌。”
沈小姐问:“为什么?”
王晓川笑而不语。
陈贵良道:“我来解释一下吧。他不想打赌,是因为他有可能会输。”
“喔!”
观众席的年轻人开始起哄。
那个大妈又拿起话筒:“学生就应该好好学习,不能浪费大好光阴。我们以前是没机会,你们生在好时代,不要一味的想着赚钱。”
沈小姐问:“你觉得这句话对吗?”
“这位大妈说得对,但我还想补充一下,”陈贵良道,“学习贯穿人的一生,而不是只在校园当中,也不止存在于书本当中。爱因斯坦谈教育时有一句话,我觉得非常正确:‘当学生把学校教给他的所有东西都忘掉以后,剩下的就是教育。’”
大妈表示质疑:“爱因斯坦说过这种话?知识都忘掉了还谈什么教育?”
陈贵良说:“因为教育的本质,不仅限于传授知识,更在于培养人的思维、品格和价值观。相较于知识本身,后面三者更为重要。”
沈小姐道:“话题又谈到教育了,两位教授怎么看?”
商教授说:“我支持这种观点。知识随时都可以获取,思维、品格和价值观一旦养成就很难再改。”
“这确实是教育的核心,”杨教授说,“从高中到大学的知识,在踏入社会之后,大部分都会慢慢被遗忘。但通过传授这些知识,培养出的学生基本素养,却会伴随这个学生走完一生。”
沈小姐笑道:“那边有位年轻观众一直在举手,把话筒递给他一下。”
一个高中生站起来:“陈贵良,你刚才说的那些,是不是支持素质教育?”
“什么是素质教育?”陈贵良反问。
高中生说:“就是尊重学生的天性和特长,不要再唯分数论。要像美国一样,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好的学科进行发展,还要增加其他兴趣特长考核。不要布置那么多作业,留给学生更多的自由时间。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陈贵良问道:“高考不唯分数论,而是搭配各种特长来招生吗?”
“是啊,这样才能全方位发展,而非跟某个不喜欢的课程死磕。我认为,现在中国的教育和高考很有问题!”高中生说。
陈贵良问道:“农村的学生怎么办?”
“啊?”高中生听不懂。
陈贵良说:“我读的是村小。全校就两个老师,三年招一次生,一个老师要教所有课程。初中读的是乡中心校,英语老师能把duck念成对k,音乐老师就教几首儿歌。按照你的说法,我该怎么发展自己的特长?掏鸟窝,还是下河游泳,又或者跟混混对砍?高考看谁砍死的混混更多来加分?”
高中生愣住了。
陈贵良道:“农村学生,也是中国教育的受众。他们能够接受什么素质教育?你觉得补课太多很烦,你不喜欢家教老师。但还有无数的农村学生,他们连补课费都交不起,更不知道家教老师是什么玩意儿。他们听都没听过补习班这种名词!”
这场节目录制,至此已经跑题了。
但沈小姐觉得还不错,并没有去干涉:“你认为素质教育改革应该再缓一缓?”
陈贵良道:“这位学弟刚才说的,根本就不是素质教育。或者说,抛开基础教育而谈素质教育,全他妈都是在耍流氓。那不是素质教育,而是精英教育,即放弃广大的底层学生,只培养城市里的一小撮精英!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他们有理由这么干,但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