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玄幻奇幻 > 庶子无为(科举) > 第60章

恐怕赵安宁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的亲爹也会算计她。

上辈子,赵安宁不曾告诉过父母自己有预知未来之能,毕竟她所有的行动都非常顺利,赵家在她的因势利导之下,只认为这个女儿智计百出、十分聪慧,对未来大势很有自己的判断。

而这辈子,许多情况都在她的意料之外,让她不得不借助家族的力量,去退了这门婚事,故而扯了一个会做预知之梦的幌子,以让赵家众人都会站在她的这一边,与她一起去对付荣安侯府。

一步错,步步错。她的一念之差,让其家人也生出了贪念。

只是赵安宁眼前的危机解决了,她暂时长长地松了一口气,之所以如此迫不及待的与沈江云退亲,其实就连赵安宁自己都不知道,在她再次遇到沈江云的那一刻,自以为可以镇定以对的心,却突然变得慌乱不已。

赵安宁讨厌这种不可控的状况,这辈子她一定要把主导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翌日清晨,又是一个艳阳天,沈江云兄弟两个约定好散学之后便去沈府找沈季友,一道前往“沈记印刷坊”。

等到一行三人,到了“沈记印刷坊”的时候,便听到里头喧闹嘈杂不已,到处都是忙忙碌碌的工人,身上围着围裙,却各个沾着油墨。

见到了沈季友,有个管事的立马迎了上来:“三少爷来了,快里面请。”

“沈记印刷坊”位于京郊的一处四进大宅院里,里头有专门进行雕版的师傅、有捡活字的伙计,有拿着墨刷在上色的,还有专门装订成册的,因为基本上都是手工制成,所以步骤繁多,都需要人工一道道去做,但是整个印刷坊,繁而不乱,这便是管理人的水平了。

沈江霖一面看过去,一面暗暗点头,难怪“沈记印刷坊”能做这么大,确实是有点水平的。

朱管事将他们三人请到了一间会客的小厅内,给众人上了茶,然后才从一排书架上,取出了三本样本,请他们三人同看。

首先是封面的画像,虽然简化了人物线条,上色也没有沈江云原版的好,但是关键的人物形态、想要表达的那种腾云驾雾、仙气飘渺的感觉,是到位的。

这便是原画和批量印刷制作的区别,但是很显然,“沈记印刷坊”应该是请了高手进行绘版的,否则达不到这种效果。

而且,封面的《求仙记三个大字,重新换了一个古朴的字体,那种道家的轻灵与神秘之感,一下子扑面而来,比之以前他们自己写下的字体搭配这个画面,更加有冲击感。

不愧是大周朝最大的印刷坊,确实有审美实力。

沈江云自己这个原画作者看了也是频频点头,心中是满意的。

翻开封面,里面的版面和文字的大小也重新做了排版,更加符合现在人读书看书的习惯,这个他们已经是做熟了的,自不必说,里头十二幅内插画应该是封面的同一个雕版师傅做的,水平在线。

沈季友一眼就看出了谁的手笔,问朱管事:“你们把吴大师请出山了?”

吴大师跟着“沈记印刷坊”做了一辈子,去年就退下了,带出了许多徒子徒孙,是“沈记印刷坊”的第一雕版大师,不管是名家字体、还是绣像插画,到了他手里,总能还原出来原版的八分味道。

这次能把吴老爷子请出山,足以可见他爹沈万财的重视。

样稿审核下来,三人都很满意,在细枝末节上又讨论矫正了一番,这才确定了下来。

“季友兄,定下稿件的话,大概什么时候可以印出来?”这是沈江云很关心的一件事,他迫切的想知道,霖哥儿的话本子,是不是真的能卖出来。

毕竟自家人觉着好是一回事,能不能被世人所认可,是另一件事。

这事沈季友熟悉,都不用朱管事介绍,直接就回道:“今天确认了样稿,明日就可以排版好,为了印的清晰,节省成本,我们这次文字方面用的是活体子,图稿需要吴大师带着徒弟们抓紧多刻印几版,大约半个月后就可以正式投产装订成册,按照我们印刷坊的速度,每日可以最多印刷三百册,印完一万册大概需要一个月的时间,不过等到印好第一批一千册的时候,我们便可以先行在京城各大书肆铺货售卖了。”

沈江霖仔细听下来,各项安排工作事无巨细,同时成册之后还有校检人员专门检查质量,若有错页、漏页的还会挑拣出来,重新去印,每一个步骤都力求完美,最后成册的书,质量能够向样本靠齐。

其实沈江霖刚刚进来的时候观察了一下,觉着以“沈记印刷坊”的实力,一万册或许要不了那么久的时间,只是商人谨慎,先行一千册试卖,若确实好卖,再继续加班加点去印,也是正常。

沈江霖看破不说破,沈江云则是头一遭到印刷坊,纯粹看个热闹,什么都不懂,沈季友和朱管事说什么,自然就信什么,提不出什么异议来。

几人商谈完毕,沈季友邀请沈江云兄弟二人参观一下他们的印刷坊,沈江云兄弟二人也是饶有兴致,跟着走了一圈。

走到一个院子,十来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挑着一担担白纸,摞在一起。

一张四开纸很轻,但是数百张放在一起,那个重量已经快将扁担压弯了,有几个小伙子不顾形象,直接除了外衣,只剩下一件中衣干活,饶是如此,也热的后背的汗打湿了中衣,贴在了皮肉上,有人甚至还直接光着膀子干活。

而此时已经深秋,气温并不高,沈江云他们身上甚至除了一身直裰,外面还罩着氅衣防风,和这些工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那些小伙子都是干力气活的好手,肌肉结实、力气极大,沈江云试着帮忙抬了抬放纸的箩筐,结果只是微微抬起来一点就放下了,实在是抬不动,但是那些人却是可以同时担两个箩筐,依旧健步如飞。

若忽略掉他们肩头勒出来的深深红痕,恐怕还以为这两箩筐的纸很轻呢。

“他们一天到晚都要做这个活吗?”沈江云忍不住向沈季友问道。

沈季友从小看到大,对这些再了解不过:“是啊,从辰时初上工,干到午时二刻,我们这里包一顿午饭,吃完饭干到酉时末下工。”

沈江霖心里默默一换算,好家伙,还真是古今中外的资本家都一个调性,这干法,是777啊。

没有休息日,每天早七点干到晚七点,周而复始,而且中午吃饭就是吃饭,没有什么午休时间,吃完就继续去干活。

沈江云显然也震惊于他们干活的强度:“那他们一个月能挣几两银子?”

沈季友自豪道:“我们印刷坊的待遇一向是最好的,每个月他们只要干满了数,能拿二两银子。”

这工价,拿到哪里去比,都要说一声他们沈氏宽仁。

然而,沈江云与沈季友想的根本不是一回事。

沈江云吃惊地瞪大了眼睛,反复确认:“只有二两?”

沈季友这回听明白了,怕沈江云误会他们沈家苛刻,连忙解释道:“二两已经是高价了,外边其他印刷坊最多只能给到这些壮劳力一两半,这毕竟不是什么技术活,只要有一把子力气就行了。若是到码头扛大包,累死累活一个月,还只能拿一两银子最多了。”

沈江云被这个工价有些震惊到了。

他是个不识人间烟火的贵公子,虽然知道家中仆人拿的月例不多,但是毕竟干活轻省,而且他们还有主人时不时的赏赐,且不是自由身,身份地位本就低一等;可是眼前这些小伙子,如此努力拼命的干活,一个月却只能得到碎银二两。

沈江云很想问一问,二两银子,若有家人,能生活的下去吗?

若是有个头疼脑热,能去看病吗?

他上回有些伤风,光看病抓药开方子,就使出去二十两银子,更别说他平日里吃的用的穿的,二两银子在他眼里,或许只能去“太白楼”点一壶酒的钱。

这是沈江云第一次认识到了贫富的差距,并且深受震撼。

将心比心,他不能想象,若他是其中一个小伙子,他该如何生存下去?

而其中有个年纪最小的小伙子,甚至比他还小两个月。

就像“松林草堂”的那副对联写的那样,“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沈江云的身边确实无白丁,他不接触、不了解、不知道。

只是沈江云天生是个善良柔软的性子,他是能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故而他有些不能接受。

回去的路上,沈江云一路都在思索,他甚至有冲动想等他挣了银子,定要分一些给这些做工的人,劝沈季友对他们再好一些。

可是,他的能力何其渺小,帮得了这些人,却帮不了所有人。

听沈季友的意思,他们能到“沈记印刷坊”做工,都已经算是幸运了,那更加不幸的人呢?

“二弟,你说如何做,才能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我今日看到这些人如此幸苦做工,勤勤恳恳、一时一刻不敢停歇,竟然每月只能拿二两银子,我心中,实在不忍。”

沈江云有话无不对沈江霖言,在最信任的弟弟面前,他永远是敞开心扉的,因为他知道,二弟不会嘲他软弱、笑他天真,他只会和他一起去认真思考这个问题。

沈江云满眼期待地看着沈江霖,想从这个机智聪慧的弟弟那边寻求到一丝可能的答案。

沈江霖没有意外沈江云的纠结,这便是沈江云的好处。

你可以说他是软弱天真,但是你也可以说他心怀恻隐之心,拥有与人共情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