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玄幻奇幻 > 庶子无为(科举) > 第145章

沈江霖知道这位首辅大人或许是对自己有敌意的,一开始沈江霖刚刚任职起居郎,就遭到了猛烈的攻击,尚且还不知道究竟是何缘由,后来在他岳丈大人的提点下,才知道自己是挡了杨首辅的亲孙子杨志远的道。

朝堂上的职位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首辅大人既然已经出手过了一次,在沈江霖看来,以首辅大人的政治素养和应有的胸襟,他不应该连续出手才是。

这一次的查抄风波之中,对于许多没有特别关系的中层官员来说,确实是损失惨重,但是对于几位高官来说,他们不仅仅从中全身而退,甚至还在查抄过程中继续大捞特捞了一笔,旁人若是查到了他在里面的推波助澜,或许还会对他怀恨在心,但是首辅大人,并不应该啊。

就连与杨允功交好的吏部侍郎卓清,虽然吃了一些苦头,但是最后卓清的政治资产都留给了后来出力的卓文冰身上,卓文冰不久之后便会高升,已经是毋庸置疑之事。

沈江霖自然也知道,在他如今的官职之下,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将事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是一种比较安全的做法。

想要呼风唤雨,也要防止自己被风雨打湿了身子,深陷权力的漩涡之中,自保是最基础的底线。

但是哪怕是这样,这位首辅大人恐怕依旧是不愿意放过自己。

杨首辅与毅王合作,他们会从哪里来辖制自己?

柳居士的信上没有将这部分细节写出来,想来要么是她无法提供,要么是她不能提供。

不管哪一种情况,再去找柳居士追根究底,显然是不智之举,除了给对方带来危险,起不到任何作用,能在这种关键时刻通风报信,已然是十分的不容易了,得寸进尺并非沈江霖的为人处事之道。

沈江霖想的没错,柳依依虽然耳力过人一些,但是也只是比一般人稍微好些而已,双方在谈论细节内容的时候,有意识地将声音放低了,所以柳依依没有办法听清楚他们具体要谋划的事情到底是什么。

沈江霖将思绪放回毅王这个人身上,毅王府如今已经远不如前,毅王出事之前便与朝臣来往甚少,在他名下的隐匿土地,大部分都来自于一些富商豪绅,比较其他三王,其实毅王与朝臣的勾连情况最少,便是有勾连,也是以中下层官员为主。

像毅王这样的朝中实力,杨首辅找他合作,都不如找另外两王合作,来的更有可能性一些。

那么毅王身上还有什么能够让杨首辅都看重的地方?

沈江霖脑海中在“宗亲”这两个字上画了一个圈。

既是宗亲,那么必定与皇室走的比较近,以往这些王爷们还有一个便利之处,就是时常可以出入宫廷,而前朝与后宫向来是隔绝的,若是两者联合起来的话,那么皇帝恐怕连晚上都睡不好了。

想来毅王可以被利用的点,就在于此——一定是毅王在后宫之中有极为说的上话的人,这个人说的话甚至能够左右皇帝的想法,所以杨允功才会与毅王联合。

那个人是谁?

太后?皇后?嫔妃?掌事女官?有权势的太监?

沈江霖正想继续往下思索的时候,谢静姝看到沈江霖看了信后,便立在原处,表情有些凝重地久久不语,忍不住有些担心道:“夫君,是怎么了?可有什么犯难之事?”

沈江霖被谢静姝打断了思路,立马将信纸往袖袋中一收,目光柔和了下来,掩盖了其中的杀伐之气,温润地笑道:“无碍,只是一些公事而已,只是需要先去处理一番。”

沈江霖说完之后,命下人将谢静姝送回房中,自己则是折身去了前书房。

谢静姝有些手足无措地僵立在了原地一会儿,在丫鬟的催促声中,才后知后觉地回过神来,柔声应了一声“好”。

*

沈江霖既然有了防备,自然是要调查到底,最后,沈江霖将目标锁定在了陈德忠和罗昭仪身上。

这两个人都是周承翊面前说的上话的人,罗昭仪是后妃,沈江霖尚且难以有人可以接近,但是陈德忠却是自己日日都会接触到的人,可以说,他们两个也算是某种意义上的同僚,平日里陈德忠对他也是客气有加,沈江霖想要以他作为突破口。

只是让房之奇递了话,想要单独和陈德忠说几句话,陈德忠应是应了,沈江霖也旁敲侧击了一回,但是陈德忠只是避左右而言他,如同一条泥鳅一样,滑不丢手,十分难沟通。

沈江霖瞬时脑海中警铃大作,只觉得事情的根子应该就是在陈德忠身上。

只是饶是沈江霖猜对了一切,也找到了关键人物,已经是智谋不凡,但是对方出手的速度更加迅捷。

不过短短两天功夫,弹劾沈江霖的奏折如雪片般飞到了周承翊的案头,同时司礼监的几位大太监联合请奏,希望值此敏感之际,应该暂停沈江霖起居郎的职责,不应再参与到奏折整理、记录起居注的职务之中。

周承翊无法,只能准奏。

哪怕周承翊心中十分喜爱信重沈江霖,可是如今沈江霖被弹劾了如此之多的奏折,这些奏折是绝对不能再让他整理了,同时沈江霖也不宜再近前伺候,需要避嫌,以示公允。

这次这些人弹劾沈江霖的奏折中,有一部分是质疑沈江霖谄媚君王、越权夺利,另有一部分则是弹劾沈江霖运用职务之便,推举兄长赈灾,质疑沈江霖与沈江云兄弟二人在其中侵吞赈灾银两,请求彻查。

除了这两者外,还有一部分,是拿出了证据,言沈江霖谋害亲王,夺取毅王家财,迫害异己,罪不容诛!

若是第一第二条的弹劾,周承翊尚且知道其中事情的原委,还能尽力去往下压,但是看到第三条的时候,就连周承翊都产生了动摇。

沈江霖在“四王案”中确实表现的比较积极,一开始周承翊并没有大动四王的想法,是被沈江霖一点一点引导到了那个方向,虽然最终彻查下来,四王确实有很大的问题,但是沈江霖在其中又拿到了多少的好处?

这是以前周承翊并不想要深思的内容,他虽信重沈江霖,但也明白水至清则无鱼的道理,不至于要让手底下跟着他干的心腹之臣一点好处都没有。

可若是这个心腹之臣从中谋夺的好处特别多的话,同样也是让一个帝王不能忍受的。

当初毅王献给沈江霖的一些贺礼以及私下里送给沈江霖的银票,沈江霖都登记造册之后,让周承翊看过,折合银两来算,差不多要有近五万两银子。

周承翊大手一挥,直接都赏给了沈江霖,算是过了明路了。

那个时候的周承翊心里想的,则是自己获利颇丰,让沈江霖吃口肉汤也是应该的。

可是,当周承翊读到那一封封弹劾奏折上的账目汇聚而成的一个巨额数字,看到一个又一个大臣弹劾沈江霖的奏本,便是原本心中偏向沈江霖的周承翊,心中的天平也开始慢慢往另外一边倾斜。

沈江霖,是否还有隐瞒自己之处?他在“四王案”中,究竟获利了多少?隐瞒了多少?

这些大臣中,有让周承翊厌恶的,可也有好些让周承翊十分欣赏的,如果只是一封两封的弹劾奏本,周承翊还能置之不理,可是这么多奏本,反复地在他面前晃,化为一串串尖利的言语往周承翊的耳朵里钻,周承翊也不免动摇了起来。

然而,沈江霖却连上朝开口辩解的资格都没有,澄清的奏本虽然递了上去,但却淹没在了一本本弹劾奏本之中,众口铄金、三人成虎,皇帝一日不严惩沈江霖,后宫外朝就一起向皇帝施压,而且这些人并非只是针对沈江霖一人,他们要将沈江霖和沈江云兄弟二人一网打尽!

杨允功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必须要将荣安侯府的人连根拔除,不仅仅是沈氏兄弟,包括还四散在各处的沈氏宗族子弟,他都会一个个全部拔出,确保沈家再无翻身之力。

这便是内阁首辅的真正实力,可谓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他想要做的事情,无人可拦。

哪怕有谢识玄等人奋力为沈江霖辩驳,但是这次,事态扩散的十分之大,他们的声音亦是被狠狠压制了下来,甚至谁继续再为沈江霖奔走,谁就成了下一个被弹劾的目标,如此一来,许多人都不敢在这个风口浪尖继续力挺沈江霖。

周承翊迫于压力之下,只能先行让锦衣卫将荣安侯府包围起来,然后又称病不上朝了几日,最后还是皇后说了一番话点醒了周承翊:既然陛下如此难以下决断,倒不如上朝让双方对峙一番,陛下做一回判官便是。

皇后一向中正平和,处事沉稳大方,周承翊听完之后,也觉得自己不应该在中间带入过多的私人情感,还是应该站在公允的位置,公平去判。

三日之后又有大朝,这一次,周承翊宣布正常上朝,并且派锦衣卫将沈江霖带到“太和殿”中。

重回“太和殿”,沈江霖并非是以起居郎的身份,而是一个被审判者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