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三国之大厨无双 > 第七百零二章 不愁卖

第七百零二章 不愁卖

这些人,其实对于金银看重并没有那么大,他们现在就想要粮食。

足够多的粮食,才能养活一大家子人。

而且乱世在即,谁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

看,这就是目光短浅。

方莫心中默默地摇了摇头,对于这些人真的有点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乱世是乱世,但是跟某些权贵们的穿衣吃饭,还真的没有多少影响。

这个时代,死的最多的是百姓

权贵们,死的很少很少。

大部分都是病死的,最多也就是战死而已。

三国是一个多么悲剧的时代呢?

整个时代之前,本来有着两千多万,接近三千万人口,但是到了三国后期之后,差不多就只有不到一千万了。

甚至还要更少更少。

正是因为这一点,才让整个国家都陷入到了岌岌可危当中。

人口问题,是一个大问题。

如果没有足够人口保证领土,那么异族一定会冲出来的。

为什么?

简单来说就是,当整个国家里面只剩下不到几百万人的时候,想要发动一场百万战役还可能吗?

不可能!

因为这里面有老有少,还有女的,也有病的

最多可以找出来差不多几十万青壮,然而在这种情况下,还要保持耕种,因此能够发动起来的战役,最多就变成了十几万,甚至是几万

这也是为什么,异族可以入侵的原因所在。

对于这个时代来说,想要改变便要稳住大部分人。

起码,北方是一定要稳住的。

所以方莫才会做这些事。

他为的就是要保住一个幽州,一个冀州,如果可以的话,再保证好并州

到时候,异族来了?

他们来找死吗?

真心是开玩笑的。

所以在这个时候,赔钱做点事还是应该的,当然了,也不能太赔钱,要不然会将整个幽州和冀州都拖到万劫不复。

这个时候,就看得出他存储粮食到底有多么的先进了。

此时他可以用陈粮去换取新粮,每个大概是1比12。

这种情况下,可以让百姓们吃到粮食的同时,还能让幽冀二州不崩。

从这一点来说,程昱等人确实应该崇拜方莫。

他所做的事情,完全就是无法可依的,除非是跟他一样穿越而来的,要不然没有人能够做到这一步。

因为,大部分的官员没有那种权利,世家最多储存足够几年的粮食。

对整个乱世来说,根本就没有多大的补充。

相反。

方莫之前将粮食都拉到了自己手中,就让很多人世家和权贵陷入到了粮食荒当中。

这种情况下,他提出用之前的粮食来换取丝绸,简直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了。

算下来就是:一开始用超前的意识堆砌足够多的粮食资本,接着将这些粮食资本储存起来,每年跟百姓更新换代。

这样一来,每年流失的很少很少,外加粮食都是他自己经营的,每年不仅没有半点损耗,还会会增加。

因为每个人都是限量的,你家里多少人口,就买多少粮食。

其中肯定会有人从中上下其手,但是这一点几乎不可能被避免,只要大局不崩就行。

现在看来,大局确实没有崩。

到了此时,他再用当初坑蒙拐骗过来的粮食,换取到足够的人能够活在这里。

稍微一计算就知道,这是一笔多么多么划算的生意。

甚至可以说,拯救了一个时代。

如果能够继续下去,那方莫还真的就拯救了一个时代。

不过现在估计还不会有人知道这一点,他们大多都只是看到了方莫手中有很多粮食,不怕打仗,外加可以保证民生

实际上,保住未来的百姓,那才是最应该的。

现在的方莫,就正在做这件事。

四斗一匹丝绸便宜吗?

如果按照之前天下没有乱起来的价格来计算

方莫可能是天下头一号的奸商,所有人都觉得他应该去死,因为这种价格怎么就去收购丝绸了呢?那不是臭狗屎啊!

就算是狗屎,在一些人家里面,也还是很值钱的。

毕竟这年头又没有什么化肥之类的,大部分都是用的人中黄,狗中黄

狗屎确实很贵,尤其是在很多地主看到地里不怎么长粮食的时候,就更慌了。

丝绸的话,之前更是贵到了一种可怕的地步。

一匹丝绸,可以换差不多十石粮食。

十石粮食也就是一百斗

一百斗粮食,足以让一千个人活两三个月时间不成问题。

现在呢?

区区四斗而已

换来就是赚到!

当然了,也不是谁都有这种资格去赚钱的,只有像是方莫这种垄断性的人,才能真正的做到公平公正的去分配。

如此一来,才能让更多人活下去。

相反,要是给普通人丝绸

他们不见得会要。

因为这东西不能吃。

就算是能吃,也不好吃,还不订饱。

对于权贵来说,却需要时常保证衣服的光鲜亮丽,起码也得用汰渍咳!

呸!

权贵们都是一边穿一边扔的,只要有一个补丁,基本就会扔了。

有良心一点的,可能还会让身上带着那么几个补丁,但是出门必然会有正装存在。

像是清朝那种满朝都是补丁装的,还真是少见的很。

这也说明,爱新觉罗家的人到底有多么好骗

穿一个补丁,就是清官?

和珅据说就曾经在朝堂上穿过补丁,他是一个清官吗?

他要是清官,海瑞能从墓里面爬出来,包公能把地面鼓起来个包。

但此时不讲究那些。

讲究的是,你要对我有礼貌,就起码要穿的好一点。

起码也要让我看到,你身上穿着的衣服,跟我是一个等级的,要不然咱们连说话的必要都没有。

这,就是阶级固化之后的可怕之处。

华夏历史上面,固化之后基本都灭亡了。

因为这个时候变成了权贵们的话语场,他们说什么就是什么,百姓如何能不揭竿而起?

当然,在这里还是要说明一下的。

看一个地方有没有阶级固化其实很简单

如果,你的同学里面没有什么年入百万,或者几年时间就弯道超车,或者一辈子都在某个岗位上时,那这就说明阶级已经固化。

相反的是,如果一个地方奉行加班制度,每个人都想往上爬,累到各种主机游戏,单机大作都没时间去玩

那是个狗屁的阶级固化!

阶级固化的意思是,一辈子只能在一个位置上面,你是卖猪的,你儿子也得卖猪,当然

大家都知道,卖猪是一个很发家致富的生意。

就只是一个比喻而已。

就像是某岛国里面,之所以会有那么多道,像是面道、茶道、武士道

都是因为,他们生来就只能做这个,一代代研究下来,也就成了道。

但是在外人看来

不,应该说是在华夏人看来,那不过就是很简单的用心吗?

谁用心不都可以做的那么好吗?

但是没办法,你今天想去开拉面摊,直接就去了,明天又想卖肉夹馍,又可以直接去,后天你觉得这些都没有什么水平,然后你拉来了一车梨,这都可以。

岛国相反,如果你不去做,那你就只能去做另外的事。

譬如,如果一个女孩的父亲是某集团高层,她要是不想接班,却追求高自由化的生活,那她很可能就会成为快餐店里帮工的。

服务员、服务生、亦或者是电脑储存空间里的一个

你说自己有钱,想开店?

好啊,人家这个店铺传承八代,凭什么卖给你?

这,才是阶级固化。

显然东汉末年已经出现了。

你跟人家不穿同等衣服,人家都不搭理你。

所以,丝绸不愁卖。

除非将这个世界彻底打崩,重新再造一个,不过是个人都知道,再造之后的九品中正制到底有多恶臭

之后有人为了改变,甚至还想出了极端性的改变方法。

阉割,才能当官。

据说,当时有数万人亲下其刀

也算是为民除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