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川南的明军也全线出击,协助其余两路明军,将刘文秀和艾能奇部全歼于自贡,刘文秀受伤被俘,艾能奇被生擒。
九月三十日,高一功,高桂英和李过部走投无路,在荆州附近的平原上被围,明军发动总攻,顺军死伤过半,李过,高一功均负伤,不得不率领顺军余部约十万人投降。
自此,给大明的统治带来严重动摇的农民起义,在经过了十八年的时间之后,终于被几近完全扑灭。它沉重地动摇了明朝的统治,给大明造成的危害不亚于建奴,甚至还有而过之。
流寇每过一地,都会劫掠当地,嘴上喊得不抢不掠不淫,结果照样祸害老百姓,照样逼良从贼,照样打粮。他们经过的地方,生产力被破坏殆尽,民众所受苦难比流贼来之前被士绅阶级还要酷烈。
这也多亏朱元璋的愚民政策,元末农民起义的时候,不论张士诚,朱元璋,陈友谅他们,都知道根据地的重要性,都知道鼓励生产的重要性,都知道“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而明末的农民起义,刚开始的好几年,这些目光短浅,被朱元璋用愚民政策和严苛的户籍制度捆绑在土地上的农民起义者,都失去了长远的眼光,造反之后只知道大肆劫掠,毫无长远眼光,直到少量读书人加入之后才有所改观。然而,这个改观太晚了。
朱元璋纵容北逐蒙元,一时间内恢复了汉人衣冠,并且收回了丢失了几百年的幽云十六州,这固然是极大的功劳。但他制定了非常多继承自元朝的歧视性制度,和过于严苛乃至不近人情的官吏俸禄制度,同时过度纵容子嗣的放纵,过度优待士绅,还带头践踏法律,放纵藩王的行为,并且还不许后人对他的不合理制度作出更改,为原本历史上明朝的灭亡埋下了制度上的引子。同时他大肆愚民,对民智造成了严重的伤害。这也就是为什么李自成等人没有能抵抗住满清的入侵的重要原因。
所以总的来说,朱元璋恢复汉家河山的功劳是有的,但他的各自不合理制度政策对民族的伤害也是巨大的。因为他还是把大明看作家天下,过度自私,对先进思潮大加打压。从这方面来看,他有罪,而且罪责不轻,在姬轩辕分身所造的梦境挨姬轩辕一顿臭骂都是轻的。
渤海上的法阵差不多有方圆十公里,被设计得非常复杂繁复,他们要设计得非常完善,这样才能骗过那个窥伺了这个时空的人族的魔域势力,还要易于销毁,不能留下太多的疑问。
不然别人指定不会出来。
魔域,翳影和其他几个大天魔不欢而散。
指望那几个家伙的支援,显然不太现实了。他也拉不下这个脸再去。
所以他决定,这次要冒险亲自侵入人间。反正他还可以驱策多个异种魔给他打前站,他就不信,这次他堆数量还堆不死这边的抵抗势力。
而大魔以上境界的魔族生物进入人间,会造成严重的天地异象,同时他们的力量还会受到严重的压制。
不过他一时找不到下手的地方,这个平行时空是依附于人间主时间线的分支,理论上比主时间线要脆弱得多,他相信他肯定可以夺取这里。
……
崇祯十八年,经过大举北伐,大明基本恢复了万历年间的国土面积,崇祯也将六部迁回北京,南京六部不再设尚书,只留值守人员,并时常和北京的轮换。
但随后,石油的大规模开发利用,铁路的修建,汽车的制造,使大明拥有了不需要马匹的长途机动能力。这让明军的大举远征成为了可能性。
为此,崇祯下令全国多地大力建设水泥厂,修建水泥官道,方便朝廷调兵调粮和商贾运送物资。这笔钱是他用内帤出的,这倒是让民间对他的好评大幅增加,就算是被他清丈了隐田的传统士绅都不得不承认,修桥铺路这是造福老百姓的好事。16读书16ushu
同时,崇祯终于下定决心彻底废除了朱元璋极不合理的户籍制度,所有人都是民籍,入伍的是军籍,退伍后转军为民,不再世袭,当然,贱籍还是存在,专门给犯罪的官员的家眷准备。之前的贱籍倒是都被他饶过了,比如疍民。
这不,他清理南方卫所,就送了一大批不愿意就范的卫所军官这伙人心里没数的家眷进了贱籍,她们大都被充入了教坊司。卫所军制也被彻底废除。
李信被崇祯调到西北,准备打通西域,收复汉唐故土。
崇祯十八年十月份,经过一段时间适应的一个军在李信的率领下西出宁夏三卫,沿着河西走廊,西出嘉峪关,直扑玉门关旧址。
因为他们照着薛凌云的资源分布地图,按图索骥,要开发这里的油田。必须将这里占领,作为支援内燃机车辆补给的前沿基地。
……
崇祯十九年三月,李信所部一个军一个师向叶儿羌汗国发动大举进攻。
“战士们!差不多两千多年前,大汉的铁骑曾经横扫朔漠,击溃匈奴。差不多一千年前,大唐的轻骑也曾纵横西域,大破突厥。他们没有援军!许多人,一辈子都没能等到援军的到来,就战死沙场,或是老死异乡。而现在,过了这么漫长的时间,我们要站在这里,站在这片我们的祖先曾经浴血奋战的战场上,我们可以大声告诉我们的祖先,我们又回来了!你们的援军来了!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杀!”李信非常赞同薛凌云要求的老妪能解的思路,他是举人,但他得演说很亲民,从来不太摆谱。
“杀!杀!杀!”战士们士气大振,河西走廊上,杀声震天,就好像回到了千年之前,威加四海,睥睨天下的强汉盛唐,他们的身影,渐渐地和自己祖先的身影重合到一起。
大汉和大唐的勇武好战实际上仍然深深根植于这个民族的血脉中,魂魄里,就等真正的有心人去唤醒它。不论是在这里,还是现代,都不缺。
……
这其实是薛凌云给建议的,早在去年他建议崇祯一定要严防那个世界之癌,他直接把后世的许多例子举了出来,把崇祯吓得不轻。而对付最好的办法就是像唐朝一样,打败他们。并且,组织起包括道教,藏传佛教,中原佛教去西域进行对应的信仰压制,把他们的活动空间挤出去,再派人移民,套用现代的思路来解决问题。崇祯大喜过望,基本上采纳了他的建议。
其实当年唐朝只赢了第一场,第二场由于唐军的仆从军太水,拖累了唐军。然而就算是这样,唐军也基本保证了撤走主力,没有损失过多,这使得啊剌伯帝国纵使赢下了这场战斗也不敢再东进。要知道,再东进,唐军的补给线就会大幅缩短,他们的优势就没了。
要知道,当年一个汉军士兵的战斗力,可以顶得上五个匈奴,而一个唐军士兵的战斗力,可以顶得上三个突厥,宋军有步人甲,步战也不太吃亏,就是由于丢失了产马的地区而难以对抗骑兵,至于之前的明军,早期尚可,能大胜或者五五开,等到了中后期,那还是算了……别提了。
至于为什么朝臣不反对崇祯大举用兵,那当然是因为黄金,铜,石油,还有马匹了。
首先,现在的朝廷的岁入大幅提高,早就不像之前那么拮据,倪元璐作为户部尚书,早就不用看别人脸色了,本官有钱了!
特别是当朝臣们得知蒙古的土地下埋着大量的铜的时候,户部和兵部的大臣都建议崇祯远征漠北蒙古,而工部的官员则建议优先考虑西域,他们需要油气。
崇祯大手一挥,两线作战,不够的钱,朕拿内帤补。
于是同年四月,宁武伯周遇吉率领大军十万远征蒙古,横扫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