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伐齐 > 第106章 衣锦还乡

第106章 衣锦还乡

南陈大举北伐的消息迅速传至了北齐帝都邺城,高纬接报,急忙召集一众亲信朝臣商议发兵增援秦郡,结果,侍中穆提婆当庭举荐大将军尉破胡为将,开府长孙弘举、沧州刺史王琳为副,统兵十万火速南下,抵挡陈军。

朝议散罢,三朝元老,时任尚书左仆射的赵彦深在退朝的路上悄悄问曾在淮南任职的秘书监源文宗道:“公以为淮南形势如何?”

源文宗素来敬仰赵彦深为人,面带忧色地据实答道:“尉破胡人品,相公自知。以下官愚见,朝廷莫不如独任王琳为将,往淮南招募当地丁勇,以拒陈师,庶几可保淮南无虞。如今之策,则下官实不敢臆断胜负。相公若以为是,不妨以拙见密奏圣上,改弦更张,尚不为晚矣。”

赵彦深摇头苦笑着说道:“今上宠信‘三贵’(指高阿那肱、韩长鸾、穆提婆三人),仿佛武成(指高纬之父高湛)宠信和士开也,言听计从,莫可动摇。今若贸然非议其事,多半不成,倒不如待尉破胡兵败,再荐王琳,成算还大些。”

赵、源两人如此看重的这个王琳,实是南北朝末期一位大大有名的枭雄。

此人系淮南人氏,原为南梁朝中的一员偏将,后在南梁诸宗室平定侯景之乱的征战中投奔了湘东王萧绎,并辅佐萧绎在江陵称帝。萧绎被北周大将于谨率军攻破江陵,逼死之后,王琳不肯向陈霸先建立的陈朝俯首称臣,曾率数万骁勇之士东讨陈霸先,意图割据江南,被陈霸先击溃,不得已才归降了北齐。

王琳智勇兼备,作战彪悍且轻财尚义、善抚军中将士,在江淮一带民间享有祟高的威望。正因如此,北齐在接纳他之后,深疑他并非诚意归降,将他远远地调离江淮,到千里之外的沧州做了刺史。

王琳此次虽被征召,随同大军南下增援秦郡,但因其本为降将,又担任的是副将,故不被主将尉破胡所重用,只充当了个随军参赞的角色。

北齐援军主将尉破胡的人品,才略虽然不被赵彦深、源文宗等人所看好,但其军中却有一支战力超强的“特种部队”,也就是号称苍头、大力、犀角的由西北杂胡勇士组成的先锋队,在秦郡城外与吴明彻率领的陈军甫一交锋,即给了陈军以重创。特别是队中有一被称做西域胡的神箭手,一战射杀了陈军十多位将校,以至陈军将士无不谈胡色变,再次与齐军对阵之时全然没有了先前的勇猛奋进之势。

“西域胡”的器张气焰可惹恼了陈军营中一员猛将,此人名唤萧摩诃,平日里两军阵前惯喜穿青戴皂,掌中一柄玄铁锻造的丈八马槊,跨下一匹千里乌骓驹,令人乍一见,恍若西楚霸王项羽重生,又如魏蜀国三国相争时猛将张飞再世。

书中暗表,萧摩诃自十六岁跟随南陈高祖陈霸先在岭南起兵征战以来,大小历经不下百余战,其间被他斩于马下的上将就有三四十位,隐然已有江南第一猛将之称。

此次萧摩诃跟随吴明彻北伐,率领本部人马五千,担任的是左军主将一职,前些时佯攻秦郡东城,险些破城的就是他。

当萧摩诃听说北齐援军中有一位箭法堪与已故“落雕都督”斛律明月相媲美的神射手,一战射杀了已方十几位将校之时,遂从城东赶到中军大帐,向吴明彻主动请令,要在次日出阵亲自会一会“西域胡”。

待到次日天明,齐陈两军在秦郡城南摆开阵势,齐军仍以三千“特种部队”为先锋,步军居中,骑军分作两翼,率先向陈军发起了进攻。

萧摩诃手持大槊,骑马隐身于大纛旗后,任凭齐军将已方的先头部队冲杀得七零八落,四散奔逃,丝毫不为所动,专等那“西域胡”现身。

果然,齐军冲至距陈军大阵约二百步远的地界,陡然从居中的步军队列中窜出一位精瘦的胡人汉子,手持长弓,使用连珠箭法,冲正在后撤的陈军队中“嗖嗖”就是几箭。但听弓弦响处,登时便有三名军士向前扑倒在了地上。

“尔等休走,纳命来!”萧摩诃两腿用力一夹跨下马的两胁,犹如一道闪电从陈军行伍中飞驰而出,高声呼喝着直奔“西域胡”冲杀了过来。

这西域胡也是位久经战阵的老手,瞅见萧摩诃来者不善,立在原地不慌不忙地弯弓搭箭,瞄着来将面门一连又是三箭。

萧摩诃在马背上左避右闪,堪堪躲过先头两箭,刚直起腰来,第三支羽箭已呼啸着飞到了面前,他急中生智,忙举起大槊奋力一挡,磕飞了第三支箭,旋即摧马冲至“西域胡”近前,抢先抡动大槊,劈头便砸。

可怜堂堂一位神箭手,还没来得及再次抽箭弯弓,就被萧摩诃一槊砸中顶梁,脑浆迸溅,死于了非命。

萧摩诃一击得手,豪气顿生,舞动大槊,匹马冲进齐军队列,见人便砸,逢阻就杀,将那些个苍头、大力、犀角之辈杀得是哭爹喊娘,溃不成军。

吴明彻在后瞧得清清楚楚,一见萧摩诃阵前斩杀了“西域胡”,当即把令旗一挥,指挥着大队兵马趁势掩杀了过来。

齐军主将尉破胡本欲率军撤回城中,却被萧摩诃策马抢在了头前,封住了回城的退路,他不敢与萧摩诃直接对战交锋,便仓皇带领残兵败将绕过城池,径直向北逃跑了。

秦郡城内留守的齐军眼见大队人马被陈军杀得大败,也都无心恋战,纷纷下城归降了陈军。

吴明彻率军攻克秦郡的第二天,南陈皇帝陈顼即派徐陵赍带太牢(一牛一羊一猪)前来劳军,并当众进封吴明彻的军号为征北大将军。

吴明彻领受罢圣旨的当日,即在秦郡城内举行了盛大的祭天仪式,遍邀当地耆老士绅躬与其事,算得上是享尽了衣锦还乡的诸般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