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都市现实 > 崩坏校园 > 第二十八章 生活中要有仪式感

第二十八章 生活中要有仪式感

第一缕破晓的阳光如剑一般划破黑幕,同时也为沙漠中的这台钢铁机器注入了启动的能量,黑色的方形轮齿在学院的一角缓缓地运作起来,并发出阵阵低吼。

二年级的跑操队伍是以班级为单位按顺序排列的,一班一列,七班处于被前后夹击的位置,对于突然增添的三名新人,周围人表示好奇,但碍于校规的限制只能在底下偷偷的用眼神交流。

许多多自从第一次跑操再加上入学测试把小腿跑废了之后,经过几天的调养,小腿涅槃重生,比之前强壮了不少,走路带风,所以站在人群中央倒也没有那么紧张。

唯一压力所在是他左手边的女生,班级的站位是按身高排的,许多多高中时期借着一米七八的个子常年占据在队伍的后方,学校偶尔举行个活动,需要搬桌子什么的力气活基本上都是使唤的他们那一群人。

如今他站在队伍的第四位,旁边的女生只比他低了一个指节的高度,她拥有一头仅盖过颌骨的短发,看起来干净利落,在集合的时间里她无声无息的出现在许多多身边放佛鬼魅一般。

许多多被吓的浑身一哆嗦,盯着她看了好一会儿确定不是钱圆圆后快速收回了眼神,当时光线还比较昏暗,许多多看不清她的脸但能隐约的能观察到那曼妙修长的身体曲线,那不是一个萝莉该有的身材,对方是一位标准的御姐。

许多多强行压制住自己飘忽不定的眼睛,生怕被这个女生注意到,但就光线而言,他大可不必担心自己的偷窥会被发现,可身上一种被红外线瞄准镜锁定住的感觉,一直在提醒他不要怀抱侥幸。

她叫吉亚利,是七班的实力担当,她浑身透着一股刀锋的锐利,站在她身边跑步像是在高空走钢丝,地面上布满刀刺,即使太阳已经升起,温暖的阳光洒在每一个人身上,但她给人的感觉还是冷的。

下操后,许多多和王康他们一起吃过早饭,然后就自己一个人先回了宿舍。

换下被汗浸透的衬衫,把崭新的课本按大小排好,将新买的文具摆放整齐搁入笔袋,然后一同塞进新书包。

许多多很喜欢在这种小事情上面认真,这样做会给自己带来小小的仪式感,生活会觉得很有趣,就好像古人要去做一件大事前总需要先整个什么仪式来祈求上天保佑,其实管用不管用无所谓,主要是让心里有所寄托,对未来保持着向往。

今天是他大学中第一天上课,心里莫名的有些激动和期待,好久没有这样像个小学生一样背个书包去上课了,肩膀上沉甸甸的重量让前进的脚步变得踏实。

许多多走到镜子前,傻里傻气地对着镜子里的自己说加油,跟个孩子似的。

昨天晚上许多多回到宿舍,躺在床上盯着天花板想了很多,他决心要在这里重新开始,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好好训练,身体倍棒,不能给七班丢人,要有A班学生的样子,不去想家里的那些事,全部交给父亲就好了。

虽然他现在还没想好自己未来要做什么,但他笼统的总结为要成为很厉害的人,尽管听过七班各位成员的故事之后,许多多觉得自己和他们的差距更大了,但他在心里这样安慰自己。

‘再怎么说我也是18级潜力值第一的超S学员呢!’

许多多来到一会要上课的教室,多媒体正对的位置,也就是整个教室的中央,那里聚集了大概十几个人,正在低着头预习功课。

这是一个能容纳二百人的大教室,因为学校的特殊性质,在筛选老师的过程中条件十分严苛,这也导致了这里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所以教学楼里很多都是这种能装下几百人的阶梯教室。

许多多挑了一个靠前排的位置坐下,掏出高数课本,从第一章二重积分开始看起,还没有搬宿舍之前他简单的翻过这本书,见识到了很多他从来都没见过的抽象的,晦涩难懂的,长相奇特的数学符号,心里有种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感觉。

在此之前许多多觉得自己的脑子还是挺灵活的,因为高三之前他的数学成绩一直能排到班里的前二十名,而且其中很多分数都是因为失误扣的,所以他理所当然的觉得和那些学霸们的数学水平差不了多少。

导致他总成绩低的主要原因是英语和语文,在整个班的语文成绩都是一百一,一百二的时候,他能考个八十分出来,原因出在作文上。

高中的作文题材大体分为两类,记叙文和议论文,还有一小部分小说题材,但是敢写这种小众类型的文章基本上都是那种书香门第,从小读书看报长大,一路拿各种作文竞赛大奖的高手们。

不过也有一些亡命之徒,例如许多多,他以为自己的想象力很丰富,每次作文都写小说,但是每次得分不超过十分,倒不是老师故意排挤他,是他根本没法在考试时间内构思出一片优秀的小说,老师批评他他还不听,最后老师只送他了一句话“老老实实写议论文,你能上个一本大学,写小说,二本你都上不了个好的。”

这句话听起来很像‘吃屎都赶不上热乎的’,不过确实说的有道理。

至于英语,想想都是泪,初一的时候还被叫成英语小王子,但沉溺了一段网络游戏后,成绩急转直下。

在那段日子里,许多多明白了一个道理,英语题抄的是真他妈的快。

打开大学的数学书有种打开化学书的错觉,就是一个公式读都读不下来,和一长条化学方程式一样。

全书看下来许多多就记住了几个人名,拉格朗日,柯西,莱布尼茨,当然还有让无数学生崩溃,闻风丧胆的牛顿,人家除了在物理方面成绩斐然,在数学上也留下了丰功伟绩。

上课铃响,教室里只做了一半人,二年级上课的安排是A班独自上课,BC班一起上课,DE班一起上课,当然各班必修的课程都一样,只是老师不同,但水平相近,在学习方面没有那个班能享受特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