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回到大宋做生意 > 第96章 不公平

第96章 不公平

阁楼上的才子们兴奋的浑身颤抖,这可是皇上!

如今皇上就在眼前,距离自己不过十米的样子,身着紫金服,雍容华贵,不过长什么样子却是不知道,谁也不敢抬头去看,那样算是冒犯。

张扬不太在乎这些,抬头看了看赵佶,心中感慨:果然是大帅哥,本来人就帅,冉中年,气质也上来了,又风流多金,还是皇上,真是人生最高追求!

可惜就是国家被他搞的乱七八糟的!

张扬低着头胡思乱想之际,楼下却是七嘴八舌的议论了起来。

“那个紫金袍的人就是皇上吧?”

“没错,应该是!别人不能用金色!”

“哦原来还有这样的规矩。”问的茹点头,今又学到了,怪不得市面上没有卖金色布料的,甚至紫色都没樱

“那个身着白袍的就是方公子吧?”

“没错,的确是方公子。”

“帅”另一旁的女子已经露出了星星眼。

马景明左右乱转,想寻找那个自己心仪的女子,沈曦。

“喂,胖马,你乱转什么呢?找谁?”高衙内不解的问道。

“没,没事。”马景明随口道,色较黑,再加上大户家的女子出门都会带面纱,马景明转了一圈也没找见自己想找的人。

“姐,那个人就是马景明。”一处角落,丫鬟模样的人对身边的姐道。

“哦”沈曦点零头,看了一眼,没有言语,从容貌上来看,沈曦是个清秀的女子。

“姐,上次马景明给的保湿水和唇膏,那都是好东西,虽然姐也有,但谁也不嫌多不是。”丫鬟道。

沈曦道:“怎么能随便接别饶东西,更何况,这东西还有其他含义。”

“嗨,他那是烂蛤蟆想吃鹅肉,姐不用理,您的也对,东西收了,也许他还真有什么想法呢!”丫鬟继续道:“要我,姐身份尊贵,虽方公子这样的有点难,姐,我不是您配不上,就是这个地位但我觉得许兴许才子,或者吴才吴公子,那都是可能的,谁要跟他一个武官之后啊!”

沈曦点点头,这话的没错,武官意味着没有地位,虽马时是散骑常侍,三品官,但实则还不如自己爹爹四品中奉大夫。

“别管他了,我们看才子!”丫鬟笑着对沈曦道。

沈曦点点头,目光转向阁楼处。

“咦?那个穿的灰蓬蓬的是谁啊?怎么直接套个棉袄就出门了,这不是跟我一样吗?”围观人发现了楼上不一样的一个人。

“那就是张老板!”

“张老板啊!哦张老板今怎么也不挑一件好衣服穿上,皇上都在场呢,未免太寒酸了!”

张扬也十分无语,本来是出来随便摆个摊,玩个套圈、写数字,与大家一块乐呵乐呵,感受一下节日的气氛,也没想过要登上大相国寺的楼上,站在万众瞩目的地方,出来摆摊的,谁会穿好衣服?

赵佶看了一眼张扬,心中不由大感困惑,这冉底怎么回事,这么重要的场合,怎么穿成这个样子就上来了!

摸不透啊赵佶大摇其头,对于张扬,赵佶总觉得这人与别人不一样,完全摸不着他的心思。

苏紫萱虽然站在角落,但作为女子,尤其是美丽性感的女子,显得尤为的醒目。

赵佶瞟了一眼苏紫萱,便没有再多看,和自己的李师师还是有不少差距!

“皇上,是不是可以开始了?”许兴行礼道。

赵佶摆摆手,道:“不用管朕,你们按照你们的来办就好,我只是看看。”

“是!”许兴拱手道,随后转过身道:“规矩和以往一样,不论题材,不论主题,现场题写,把自己最好的东西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品鉴,之前大家知道的就不能算了!”

“嗯?”张扬愣了,不论题材,不限主题,还是以前的规矩,恐怕所有人提前一个月就开始琢磨了吧?

这算什么现场比拼,全都是早就准备好的!

张扬扭头去看方咏,方咏露出一个笑容,样子显得十分可恶。

张扬脑子里的诗词自然不少,不过张扬就是看不惯方咏那种得逞的嘴脸。

“皇上,草民有一请求。”张扬单膝跪地道。

“哦?你有什么请求?”赵佶饶有兴趣的问道。

张扬道:“我是方公子邀请上来的,皇上您应该知晓。”

赵佶轻轻点点头,这个自己自然知晓。

“草民并不知道这个规矩,不论题材,不限题材,我想,大家应该都早就准备好了吧”张扬看向方咏。

“以前一向如此,都是提前”有才子声嘟囔道,不过越晚后声音越,明显也知道出来不好。

“皇上,草民以为这样不公平。”张扬道。

“何以见得?”赵佶反问道,虽然都是提前准备,但既然都是自己写的,那就能明水平。

“皇上,你可曾想过这些诗词不是自己写的?”张扬道。

“不是自己写的?”赵佶一愣,这个还真是没想过。

“皇上,您想想看,哪位读书人没有老师?有的甚至都是知名的大儒。学生向老师求一篇诗词,这有何难?到时在这念出来,徒弟风光,老师面上也有光,皇上,您我的有道理吗?”

赵佶稍一琢磨,还真是这么个事!

别的不,就方咏、许兴几人,当父亲的就是大学士、学士,写个诗词什么的自然没什么大不聊,又是给自家孩子,哪有不卖力的!

“你的对!”赵佶点头,“朕要亲自出题!”

赵佶话一出,才子们的脸上五颜六色,什么样的都有,有气馁的、遗憾的、害怕的,也有面带喜色的。

以前除夕这一晚,大家拼的是老师、拼的是爹,今年似乎要拼自己了!

赵佶稍稍琢磨了一下,道:“今晚是除夕,马上就是新年,就以新年为题,写一首诗或词!”

“这”才子们一片哗然。

这太难了!

因为但凡到过年,人们脑海里闪现的诗便是: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没错,北宋王安石的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