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都市现实 > 大时代的熔炼 > 第二百五十九章 贵宾

第二百五十九章 贵宾

很多学生抱怨在农村流转一片土地都很难,就是因为不熟悉农村村情民风的原因造成的。成本高和周期长这是发展农业的瓶颈,普通存在的问题。

工作辛苦并且收入低,学生都不愿意服务于农村,造成了学生择业风向转变的问题,选择学院就学仅仅只是为了一张文凭,改行后因为专业问题就业又没有竞争力,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动力。

正因为如此,学院一直尝试着改变。奈何受农村农业大局势的影响,他们无力改变这个状况。在李坚讲了合江村的情况之后,再加上从合江网和兴悦网上了解到程洪的那些观点,学院高层认为这是一次机会。

可是运行一年多了,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物力,效果并不明显。他们正想着放弃之时,接到了李坚的邀请。

这走一走看一看,再加上程洪的讲解,他们明白问题的关键在哪里了。还是没有考虑好细节架构问题,没有组织好运营管理。

专家们对合江村的环境很满意,合江村的确是上等的农村休闲地。空气、自然环境、人文素质和人居环境都非常不错。对于喜欢农村的人这里是度假的胜地,而这些与农业打了一辈子的专家教授们都有农村情结。

合江村是梦想之地,是他们想象中的农村,而今天他们看到了这现实的梦想之地。都向合江村的决策层点赞。

第二天学院的领导层与陈悦达成了合作意向,鲁敏华、何明、郭征东和程洪全程参与。合作成立农兴科技公司,兴悦公司前期注资三千万,占公司三成股份,学院占公司七成股份。

运营由兴悦公司负责,科研技术由农学院负责。兴悦公司派遣一个运营负责人长驻前车镇负责整个团队的运营和管理。

学院实验室出来的科研成果专利最属学院方,农兴科技公司只享受推广中产生的利润分成。共同研发的科研成果由双方共享。

在前车镇设立动物科学、农学、园林园艺学和食品科学四个部门,四个部门都在前车镇设立基地,为学院指定的实习基地。至于其他环境、信息、金融等专业方面的合作,再进一步商谈。

学院将进一步向前车镇投放科研力量,前车镇将成为实验室成果优先试验基地。这四个部门的设立对前车镇来说是一件大好事,农学院的科技成果将被前车镇率先享受,凭这一点将给前车镇的群众带来巨大的实惠。

另一方面,也会进一步解放群众的思想,培养群众学技术使用技术的好习惯。相当于在前车镇办了一所技术实践大学。鲁敏华看程洪的眼光有点怪怪的,何明眼睛里也闪烁着异样的眼神,郭征东不时朝程洪伸大拇指。

不动声色地程洪又办成了一件大事,对前车镇的影响将是长远的,给前车镇群众带来的好处也是无穷的。前车镇片区,甚至全县农民都将从中受益。也会打造出大量的种苗种子基地。

陈悦也是偷着乐,兴悦公司与农学院成功达成合作意向对于兴悦公司非常重要。可以弥补兴悦公司科研力量不足这一短板。农兴科技公司有学院科研技术做背景,绝对可以成为行业内顶尖的存在。

不仅可以给兴悦公司带来丰厚的回报,而且还可以提升兴悦公司在行业内的地位和影响力。农兴科技公司简直就是兴悦公司的台柱子呀。仅仅投资三千万就占有农兴公司三成的股份,兴悦公司占了大便宜了。

从前景来分析,农兴公司的市值会水涨船高,将来市值会十亿百亿地增加。兴悦公司这一千万投资回报率将创造出行业内的奇迹。

都在打着自己的算盘,从公司利益,群众利益和国家利益思考着下一步怎么做。但目标是一致的,就是要把农兴公司做好做大做强,真正做的是利国利民的大事。

兴悦公司第一时间发布了合作消息和成立农兴公司的消息,合江网也紧接着公布了消息。陈悦则忙着在合江村长期租了几处民居,作为农学院专家的住地。一部分农学院专家留在了合江村调研。

曾正明则忙着调整产业规划,调剂出一些土地作为科研基地用地。郭征东也忙着在前车镇片区流转出部分土地用于科研基地用地。

动物科学科研基地设在长庚村,长庚村与前车村相邻,背山临水适合发展养殖业。农学科研基地分别设在合江村、松树村、前车村和邻近的花园村,果树基地已经建在了前车村,蔬菜科研基地放在了合江村。粮食种植和经济作物种植科研基地放在了花园村。

园林园艺学科研基地设在李塘村,李塘村已经具备了良好的条件。食品科学科研基地放在了马子坪村,目前马子坪村是食品作坊最密集规模最大的村。

这样安排也是考虑到产业基础和交通方便的问题,筹备工作进度很快。陈悦负责营运的高层也走马上任,具体运营上的事情镇里也不需要再操这份心了。有陈悦和学院方负责人商量着办就是了。

基地建设进度很快,陈悦在投入三千万的基础上又追加了两千万,股份也从三成提高到三成半,主要是动物学科研项目投资增加。学院也开始派遣科研人员参与基地的建设工作,镇里的工作量也增加了不少。

紧张了一个阶段的程洪也轻松了一些。郭征东经验上还是有些不足,很多事情最后还得程洪出面处理。回过头来关注了一下马子坪的事务,发展得还不错,一切都已上了正轨。

有了食品科学科研基地的指导,产品质量合作社产能都大幅度地提升,作坊主们也很积极地支付指导费用。参与实践的大学生们一边学习一边指导,相互进步。

这些大学生们毕业之后估计多数会象马子坪村人一样选择从事食品加工行业,甚至更多的会自己办作坊或工厂。也将会成为聚源公司的加盟合作伙伴。

琼丫头抓住了这个发展的机会,她在帮助这些大学生们,实际上也是在帮助聚源公司。聚源公司要想发展,一方面要增加顾客的关注度,另一方面要增加加盟合作伙伴的数量和规模。她的平台才会更热闹,交易量才会更多,交易规模才会更大。

兴悦公司也不甘落后,对大学生们进行运营管理培训。从基地建立、管理、市场信息分析到产品销售整个流程都传授给学生们。

这些大学生们就是火种,他们从五湖四海而来,又将回归五湖四海。把技术和经验带回去,也把兴悦公司的人脉带回去。他们只要从事这个行业,都将成为兴悦公司的重要合作伙伴。

学院也乐见其成,他们没有想到兴悦公司和聚源公司的合作诚意这么好。参与实习和实践的学生都在改变着,这种改变正是他们想要看见的。接下来的合作更顺利了。

虽然科研基地的直接效益还没有看到,但间接的效果非常明显。正如程洪所说,普通的群众都能做出基地,这些大学生们缺少的只是经验而已,一旦学习到了经验,绝对比群众要做得更好。

剩下的事都是郭征东来完成了,程洪终于想通了,到驾校报名学习开车。练习的时间不够,张乐泉用自己的车亲自手把手地教他。这一次张乐泉也是受益者,他家里是在水乡,选择的是蔬菜种植和水面养殖项目,终于有了技术上的支持。

家里带来的几个兄弟都看到了奔头,张乐泉自然得以他的方式感谢程洪了。余耀民终于坐不住了,也要到前车镇调研,也算是为国家验收做准备。现场、理论和数据准备。

汇报时总得要说点验收组感兴趣的事情吧,总得要展示一下自己的亮点吧。这一次他也点名要程洪参加陪同。第一站就是去了马子坪村,看到程洪他很怪怪地眼神看着他,程洪有点后背流汗的感觉。

“小贱人,干得不错。”听到余耀民这么叫程洪有些惊讶地看着他。见程洪这鸟样余耀民接着说道:“刘德超同志都是这么收你的吧?我认为他叫得很贴切,也很亲切,所以我也这么叫你了。”

“切......”程洪心里默哀地低着头,不敢发声辩解或顶撞,怎么这事也被余耀民知道了。这话从老刘嘴里说出来是亲切,但从余耀民嘴里说出来,就不是滋味了。

“书记,过奖了。这事算不得什么。”程洪放低姿态解释。

“你这不是谦虚。好象是在夸自己呢。这事放谁那都头疼,你却说是小事。哈哈......”看着程洪这憋屈的样子余耀民开心地笑了起来:“你对我还有成见?”

“我敢吗?”见余耀民随意,他也随意起来。

“听得出来仍然有成见。”余耀民淡淡笑着:“你不是常说,经济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经历了挫拆发展才更顺利。干部要有危机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