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军事小说 > 明汉 > 第七十九章 请旨南伐

第七十九章 请旨南伐

如今陈昌的次子已经加入了两广水师,幼子只有九岁,虽然次子的军饷已经够陈昌养家,但陈昌还是找了个总督府做菜的事情做。

今天中午给会厅的薛仲他们送饭时,陈昌也听到了新军准备南伐的事,原本他还想回了家让次子好好在南伐的时候给自家报仇,结果没等多久,他就见到了发起这次南伐的薛仲。

听完了陈昌这位经历了两次屠杀老人的故事,不仅是薛仲,连带着薛询还有而后跟来的一些想混些吃食的五官文臣都心头压郁。

“碰!!!”

“他娘地!大都督!咱老张说什么都要去南洋,这群狗日的!就算您要降我的级我也要去!哪怕降成师长、旅长、团长!我老张也要去南洋多杀几个这种狗娘养的西夷人!”

听完了陈昌的故事,武官中脾气最为火爆的张虎直接一拳砸在了灶台,放出了狠话!

“大人!尚虽手无缚鸡之力,但也愿做后勤主事,跟随南伐大军南下!!!”

放狠话的不仅仅只有张虎,还有从海南卫一同走来的老人刘尚。

“大人!我也要下南洋,参军!”

“大人!我….”

随着张虎、刘尚两人的站出,进入后厨的六七名总督府小吏和武官都纷纷走前请命!

“唉….老人家!您愿意再和我们下一次南洋吗?不过这次咱们是回去报仇的!”

听到大伙的声音,薛仲这才从刚才故事中走出来,他没有回答张虎、刘尚他们,而是轻声询问起了陈昌这位年过五旬的老人家。

陈昌在听到薛仲的话后,积攒已久的委屈立马迸发了出来,眼眶中的泪水如溪流一般缓缓流出,而后陈昌用着自己哽咽的声音回答:

“大人…..老朽愿意!老朽愿意下南洋!谢谢大人!!!”

看到陈昌流泪,薛仲更发决定了攻打南洋的想法。

“万岁!这是孙伯雅的奏疏,李自成的二十万大军已被尽剿十六万,剩余数万残兵败将已经退入随州西南的大洪山了,孙伯雅说要留兵驻守,以免当年之事重演。”

紫禁城文华殿内,在帮崇祯处理奏疏的王承恩看到了从湖广发来的急报后,立马将面的内容告诉了崇祯,至于同意不同意、这是崇祯才能决定的事。

“好!这孙伯雅出狱后倒是本分了很多,当年吾一时不查,让李自成十八骑重新起家,这次可不能再犯了!大伴,下旨让孙伯雅务必将李闯困死在大洪山!”

听到李自成再次被孙传庭在随州击败,崇祯原本大好的心情更是溢满出来。

言语间还夸奖了孙传庭,而王承恩听到崇祯的话后,心里虽然替他高兴,但却突然面露尴尬。

“万岁,内库中的粮草已不足三十万石了…..这十六万大军若全数用于围剿李闯、人吃马嚼,每月都需要二十万石、前些日子户部尚书才哭诉国库已空、这会……朝廷恐怕拿不出钱粮了。”

王承恩说的很委婉,但崇祯还是听出了其话中的意思。

是啊!朝廷缺钱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这些年都是靠加派响银挺过来的,也就去年自从薛仲担任两广总督携开府事宜后朝廷才阔绰了一把。

“大伴…..要不…再让两广输送钱粮?”

听到国库内库皆无钱粮抚慰中原人马,崇祯不得不硬着头皮说了一声,对于崇祯来说,王承恩对他从小陪伴,他的意见崇祯还是比较入耳的。

“万岁…薛大人自去年起这前前后后已经运送两次钱粮了,算来已经缴银百万,粮两百多万了….奴想、便是薛大人有再大的才能,这两广恐怕也….”

王承恩看着崇祯的眼睛试探性的为薛仲说话,毕竟薛仲没到任前,两广一年也就纳银几十多万,粮百万,

现在翻一倍了,估计薛仲也就为了在朝堂诸公前表达为朝廷鞠躬尽瘁的心罢了。

“唉….也是”

听到王承恩的话,崇祯不由叹了一口气,薛仲能将两广赋税翻了一倍已经是通天的才能了,往年广西土司作乱、朝廷还要倒赔不少。

“万岁!阳武侯与鸿胪寺卿求见!”

就在崇祯与王承恩讨论两广赋税的时候,门外的小太监将薛濂还有鸿胪寺卿求见的消息带来了。

“宣”听到薛仲和鸿胪寺卿求见,王承恩看了下崇祯,在征求完意见后回答道。

“侯爷!大人!请…..”

在得到王承恩的回答后,小太监立马走出文华殿向殿外等候的薛濂还有鸿胪寺卿说道。

二月的顺天府还是很冷的,薛濂与鸿胪寺卿在门外等候了一会,已经略感寒意。

一进文华殿、殿中的铜炉散发的热量立马将两人的寒意给驱赶了,两人在行过礼后鸿胪寺卿退后半步,示意让薛濂先说话。

毕竟薛濂现在是朝中的大拿,鸿胪寺卿这个位置也就在太平时节有些重要,可以帮大明周边的藩属说话。

现在大明风雨飘零,鸿胪寺卿的位置自然也当不得什么重要职能。

看到鸿胪寺卿后退半步,薛濂轻点了头略表谢意后便开口道:

“万岁!两广总督薛仲遣人拨稻米一百五十万石北,预计三月抵达天津,臣此次进宫便是告知万岁此事….”

“辛苦阳武侯了”听到薛濂进宫,崇祯就察觉可能是好消息,没想到是薛仲又送粮了。

这样一来,自己想让孙传庭围困大洪山李闯的事就能敲定了。

一百五十万石粮草,加内库中的三十万,足以在运转皇宫的同时给洪承畴与孙传庭运粮,并能坚持到秋收。

薛濂看到崇祯面露喜意,外加他知道了随州的捷报,猜出崇祯心意的薛濂顿了顿又开口道

“陛下,北地的事情薛仲已知,并且在送粮北的同时还从韶州府调五十万石粮草走水路,经洞庭湖将粮草运送给了孙伯雅,薛仲说领万岁开府权力,当为大明尽忠。”

“好!大伴!起旨,加封两广总督薛仲为太子太保,赐蟒袍!望其勤政爱民,不负圣恩!”

听到薛仲不禁往京师运送了百五十万稻米,还给前线的孙伯雅运粮,崇祯心头感动之意不必多说。

这已经是薛仲第四次运粮了,几次相加,两广的赋税基本占了大明去年的三分之一。

在此之前两广不过是江南与湖广、四川、河南之后的赋税之地。

薛仲到两广后,崇祯才感觉自己位至今唯一阔绰了一次,自己也终于能施展了一次手脚。

往年的朝臣只知哭诉国库空虚,却不想为国增收,想着想着、崇祯都想把薛仲调回顺天,加封阁臣携领六部了。

不过这也只是崇祯个人的臆想罢了,先不提薛仲愿不愿意,但朝中的文臣就不会同意。

薛仲今年不过二十八岁,哪怕近百年最年轻的首辅,也不过是如今的周延儒。

即便如此,周延儒第一次入阁也三十六岁了,想到这里,崇祯不得不打消了这个念头,如果薛仲知道崇祯的想法,估计得被吓得发慌。

“臣代薛仲谢过万岁!”

听到崇祯加封薛仲为太子太保,薛濂立马表谢意,如此年轻便加封为太子太保,自己这个堂弟,恐怕是今朝为唯一人了。

“阳武侯不必如此,应该是吾多谢你兄弟二人罢了!”

看到薛濂行礼致谢,崇祯立马微笑回答道,当他说完这些后,才看向了薛濂背后的鸿胪寺卿:“不知鸿胪寺有何事?”

鸿胪寺卿求见、这在崇祯朝可是稀罕事。

自神宗后,大明藩属已经不过数国了,如今还略显听话的也就是南边处于分裂状态的安南、还有南掌、东面的琉球国了。

南面的东吁缅甸与驻守云南的黔国公多有摩擦、长城以北的土默特蒙古诸部皆服从清虏,朝鲜也委身与清。

崇祯实在想不到鸿胪寺还能有什么事,除非东吁缅甸又进犯云南了!

“万岁!前日南洋有汉民至鸿胪寺喊冤,臣在通晓问题后才来叨扰万岁的…..”

听到崇祯与薛濂结束对话,鸿胪寺卿立马前诉说了此行的目的。

“南洋?吾记得四年前已经警告过南洋弗朗机人,这次又是怎么了?”

听到又是南洋汉民,崇祯立马想到了四年前的南洋事宜。

明朝现在自己都忙不过来,所以当年崇祯得知南洋有人加害汉民时也不过是让人斥责弗朗机人。

而自那之后也就没听到南洋有什么事了,毕竟自旧港宣慰司被废除后,明朝对南洋的掌控力就日渐下降。

到明末时,南洋诸国只知道北面有个大明朝,还有一个大皇,其他的早就忘了。

“万岁!南洋之事臣已询问完毕,这是南洋数万汉民共同书写的文书,原本过于长大,臣翻阅过后令人抄写至奏疏之,其中诸多事情臣不好妄自评论,请万岁翻阅。”

说完之后,鸿胪寺卿将手的奏疏递给了前传递的王承恩。

由于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崇祯也就随意的接过了奏疏,并缓慢的翻阅了起来,但看到其中的内容后,崇祯是越翻阅快,最后不知道受了什么刺激,直接将奏疏狠狠的砸在了桌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