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都市现实 > 坝上花开 > 第051章 青春放歌

第051章 青春放歌

音乐,是人类的第二语言。

它是我们生活中永恒的主题,能给人带来一种美的享受。

但对袁初冬和他的那些同学们而言,虽然他们已经到了高二,可他们对于歌曲的接触,仍然是十分有限的——每学期能够有班上同学当老师教上两三首歌曲就已经很不错了。

至于有一定音乐功底的同学,更是凤毛麟角。

但生活如歌。

美妙的歌声,使这些正处于青春期的同学们,对于唱歌充溢了满满的渴望和火一般的热情……

好在随着时间的推移,单放机的出现,有效解决了同学们这一需求。

家里少数条件稍好的同学,可以拥有一部单放机,比如班上的张三清、秋冰雪、龚帅等就各有一部。

张三清买单放机这事袁初冬知道,是三三这小子死皮赖脸缠着在初中校教书的大哥给他买的。

不过这相当好,袁初冬可以成天跟张三清泡在一起听歌了。

一部单放机,磁带和电池两人省吃俭用轮换着买。

一副耳机,两人一人一个耳塞,一起躺在床上听,一起走在路上听,甚至是吃饭的时间也不放过……

当然,有限的几部单放机,肯定是会在班上同学之间互相借用的。

于是久而久之,同学们能够翻唱的歌曲也就多了起来。

那时候,校园歌曲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我喜欢看你,认真的表情,在下午三点的自习室里;你年轻的样子,像五月的颜色,连彩虹都羞愧地闪躲;你微笑的样子,像五月的天空,花儿都比不上你的笑容……”一首《五月的你》唱出了同学们的心声。

《外婆的澎湖湾》中“那是外婆拄着杖,将我手轻轻挽,踩着薄暮走向余晖,暖暖的澎湖湾……”,则勾起了同学们对童年的美好回忆。

而《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就不用说了,“再过二十年我们重相会”点燃了同学们努力读书建设祖国的热情……

也流行囚歌系列。

“有一位收容的青年,闪动着茫然的目光。回想起收容的情景,痛苦还留在那心上……”

迟志强所唱的《收容回忆》,歌声朗朗上口,歌词透着深深的悔恨和悲凉,深受班上那群“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少男少女们的追捧,有事没事总是轻轻的哼唱几句。

可“开心果”宋国良是个乐天派。

他利用晚自己时间,把《收容回忆》的歌词改了——“我如那展翅的乳燕,沐浴着金色的阳光。从此将征程万里,向着大海进发……”

编排的歌词一改原来的风格,处处透着满腔豪情,班上同学纷纷传唱。

传唱之余,修改歌词蔚然成风。

“作词家”也不断涌现。

不少歌曲,原本的歌词被改的面目全非,风格也统统换掉了。

婉约变成了豪放,肃穆变成了搞笑,偏偏同学们还很喜欢——要的就是那个调调。

有一天,坐在袁初冬前排的女同学逢春悄悄递过来一张纸条。

袁初冬摊开纸条一看——原来是逢春同学,让语文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的他,为罗大佑的《恋曲1990》改歌词。

女同学逢春性格开朗,亭亭玉立,与班上的张兰并称两朵“班花。

不仅学习成绩比较好,还是全年级女生组的长跑冠军。

袁初冬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这对酷爱歌曲的他来说,只不过是小菜一碟罢了。

但请读者朋友们不要误会,我们的袁初冬同学,跟逢春高中阶段的交往,也仅仅局限于此,除了仅有的一次传递纸条,其他连说话的机会都不算多。

……

高二上学期,在同学们热情的歌声中欢快度过。

这学期,袁初冬的期末考试成绩还是全班第二,“千年老二”的名号实至名归。

第二名就第二名吧,下学期再加油——其实他已经有很大的进步了,这可是全校理科学生中的第二名。

回到宿舍收拾好衣物,袁初冬和来自阳新乡的同学一起走出校门。

这一次,他们十来个同学约好了,从学校走路回家。

因为已经有同学探出了一条捷径小路——沿着这条小路回家,比离家近四十里的公路里程,缩减了至少五六里路。

正常情况下,以他们的脚力,最多两个半小时就能到家。

只不过因为学校期末考试成绩出来的时间比较晚,等袁初冬和同学们走出校门时,已经快到下午五点了。

冬日的夕阳斜斜地悬挂在天上,散发着清冷的光辉;晚风徐徐吹过,拂在脸上有些寒冷而冰凉;经不起寒冬的树叶片片凋落,只剩下光秃秃的枝干;耷拉在山坡上的荒草枯萎衰败,只待春天的来临……

十来个同学有说有笑行走在崎岖的山路上,路途并不寂寞。

他们赞叹着家乡的变化和美好——那林间的果园里,橙树上挂满了黄澄澄的果子,那成片的鱼塘,在夕阳下泛起了丝丝白雾。

他们共同回忆初中时一起“并肩作战”的时光。

他们热情的讨论着高中课程,对各科老师做着“中肯”的评价。

嗯,语文老师林岗走路带风,从来都是那么精神;政治老师年纪轻轻的却是个超级排骨;英语老师上课时,居然还在课堂上叶子烟,实在是太有趣了……

一路山水一路情。

过了一会儿,胡珍英提议大家每人唱一首歌。

这个提议好哇!

十来个人齐声应合,现在的他们,几乎每人都能唱上好几首完整的歌曲。

胡珍英和莫海霞两名女同学率先开唱,她们合唱了一首《妈妈的吻》。

“在那遥远的小山村,小呀小山村,我那亲爱的妈妈,已白发鬓鬓,过去的时光难忘怀,难忘怀,妈妈曾给我多少吻……”

歌声甜蜜清脆,却让人对妈妈充满了无尽的思念。

男同学也娓娓唱来——《铁窗泪》、《牧羊曲》、《黄土高坡》等等,稚嫩的嗓音飘荡在乡间小路,唱响了同学们的回家之路。

袁初冬选唱了一首《人在旅途》。

“从来不怨命运之错,不怕旅途多坎坷。向着那梦中的地方去,错了我也不悔过。人生本来苦恼已多,再多一次又如何……”

歌声引起了同学们的强烈共鸣——这群来自贫寒农村的青春少年,他们从来没有埋怨过命运,也从来没有向命运低下过抗争的头颅,此时寒窗求学的他们,不正是在向着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目标奋进吗?

一首歌曲,大家齐声同唱,引得路人侧目。

但同学们仿若无觉,此时此刻,歌声是他们情绪的表达,歌声是他们灵魂的寄托……

炊烟慢慢升起,天色渐近黄昏。

房舍旁,焦心的农妇倚在门口,声声呼唤着晚归的稚子;田野里,回笼的鸭子扑愣着翅膀“嘎嘎”的叫着;院子里偶尔传来看家狗的一阵犬吠,昭示着夜晚即将来临。

同学们加快脚步。

走到阳新乡地界,由于大家都来自不同的村庄,一行人开始分散各回各家,同行的人数越来越少。

张三清这次因为有其他事情没有同行。

袁道军虽然同行,但要去小姨家。

也就是说今天袁初冬只能一个人回李袁坝。

回家的路线他已经想好了,从矮子桥方向回去。

这样的话,他可以与朱胜勇一起多走一段路程,因为朱胜勇家就在矮子桥对面,离矮子桥只有三四里地……

两人到达朱胜勇家附近时,天已经完全黑下来了。

匆忙告别朱胜勇,袁初冬抓紧时间向家里赶。

夜幕黑沉沉的,路上空无一人。

远处的农家院落亮着稀薄的橘黄色灯火,没有月亮的路面光线也是暗淡的。

袁初冬凭着眼力和感觉,摸索着双腿疾步而行。

行走间,他的心中突然感到一阵莫名的恐惧——这样的夜晚,实在是太安静了,安静得让人害怕。

越是害怕,越容易想起一些恐怖的事情。

下意识的,袁初冬回头望了望,顿时感觉身后好像被什么东西跟着一样,连远处的山峦都变得有些狰狞了。

袁初冬毛骨悚然,一首《北国之春》脱口而出——

“亭亭白桦,悠悠碧空,微微南来风。木兰花开山岗上北国之春天,北国之春已来临。城里不知季节变换,不知季节已变换,妈妈犹在寄来包裹,送来寒衣御严冬……”

歌声嘹亮,驱除了寂寞与孤独,也赶走了恐惧和害怕。

是的,人生总要有许多支撑。

少年的理想,青春期的恋情,事业和友谊,许许多多。

然而,这一切都有随时失去的可能,人生总有几段黑暗的隧道需要我们独自穿行。

在这些路上,没有陪伴,没有鲜花,更没有掌声。

而我们必须学会为自己伴奏,为自己喝彩,一路高歌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