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大明柱国 > 第三十二章:缺钱

第三十二章:缺钱

陈发吉默然不语,从表情看,他在进行激烈的思想斗争。

两成干股,

白送的,

他只需要把以前的朋友,商家重新聚集起来便可。

张苍水不走私,不用担心脑袋。

......

陈发吉到底没有给张苍水一个准话,只说容他考虑考虑。

张苍水并不着急,客气的送走陈发吉。

说服一个人需要时间,张苍水给足陈发吉考虑。

倒不是他少年老成,实在是因为茶马互市距离开市尚早,要等到初夏,草原水草肥美的时候才行。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

张苍水没钱。

即便陈发吉马上答应,他也拿不出钱来。

张苍水本来给自己留了两条路筹钱。

第一条,说服巴特尔先付定金。

第二条,说服商家赊账。

无论哪一条都需要极大的运气。

张苍水不是嘴遁强者,更没有让四方拜服的王霸之气。他甚至想去说服李成蹊把军饷先借给他周转。

正在左右为难的时候,朱七的到来让张苍水看到了希望。

锦衣卫的年俸并不高,朱七也不是贪污受贿之辈。

张苍水没指望跟他借钱,只需要借势便可。

等朱七从新军卫归来,张苍水决定铤而走险,在宣府商号里好好秀一番。

马六接到张苍水的亲笔信,立刻跑去找父亲马明哲商量。

兴合卫跟班兵素来不合。

兴合卫指挥使被功劳全被杨本昌夺去极其不满。

马明哲请示上官后,上官立刻顺水推舟,指示马明哲大胆的告状。

不光要据实上报,还要添油加醋送姓杨的一程。

离开兴合卫,朱七找李成蹊和韩三平这些亲历者了解到第一手信息。

还在李成蹊的暗示下去独石口抓了董家礅甲长陆明,走访了董家庄里的村民。

了解到大量人证物证。

看着手里汇总出来的情报,朱七有些犹豫不定。

各方提供的证据出入很大,这种东西呈报上去,不仅扳不倒杨顺父子,还会让他们浑水摸鱼。

“传马忠上前听话。”

朱七揉了揉太阳穴,让手下把马六带来。

张苍水特意交代过,让朱七一定要好好利用马六的意见。

他提供的消息极其重要。

朱七一开始不以为然,一个15岁的孩童,连军籍都没有,能提供什么有用的消息。

等他看到一大堆出入巨大的数据汇总后,终于想起马忠来。

张苍水走后,马六跟着父亲进了兴合卫的军营,驻扎在新军卫外的堡垒里。

平日里除了操练和读书,就是憧憬着朝廷奖励下来的军功。

按律,

马六当加入军籍,并连升两级,成为从七品小旗官。

归属当然在兴合卫账下。

此外,他能得到90两银子的人头奖,他心知里面的门道,所以要求不高,到手50两便知足。

他想好了,这些钱交给张苍水,每月吃利息,花的着的时候支取不迟。

眼看过年。

眼看过元宵节,

奖励的事情越发的没影了。

他开始慌了。

命拼了,好事却让杨本昌这个混蛋杀良冒功搅黄了。

心里恨不得把杨本昌扒皮抽筋。

张苍水的亲笔信让他重新看到希望。

朱七的手下喊他进屋的时候,他屁颠屁颠便跑进来。

朱七正襟危坐,双手放在膝盖上,一脸的杀气。

朱七下首,左右各三名锦衣卫手握绣春刀,脚踏云靴,一脸冷酷的盯着他。

张苍水信里说朱七是他的七叔,马六还以为能攀上关系,也随着喊七叔。

等他进屋后,立马怂了。

这场面一辈子没见过,太吓人了。

他扑通跪倒在地,头也不敢抬的高呼:

“上差大人在上,在下马忠。我是张苍水的过命兄弟,我们很要好,我时常请张苍水吃饭,帮他娘干活,那个...哦...请上差大人问话。”

话说的断断续续,毫无逻辑。

马六也知道自己这是怯场,为了不出丑,干脆闭嘴,趴在地上等朱七开口算了。

朱七板着脸问道:

“董家礅外七里溪之战你可曾参加?”

“不才正好是其中一份子。当时那场面,我跟你说啊...”

提到他的高光时刻,马六抬起头,俏皮的想讲述一番自己的英勇历史。

“好好说话。”

锦衣卫大喝一声,马六吓的再次低下头,一个字都不敢说了。

“杨本昌杀俘虏可是你亲见?”

“是小的亲眼所见。”

“50名俘虏在董家礅被杀你如何见得?!”

朱七怒道。

“董家礅甲长陆明告诉我的,现场的血迹可以证明。”

马六说完,也举得自己说的这些等于放屁。

如今哪还有血迹。

他干脆连珠豆般把心里的话全抖了出来。

“上差大人,杨本昌杀良冒功是事实,新军卫,兴合卫和班兵多人可以作证。我不想说这些,我想说的是,杨本昌把死去的班兵和卫所军人砍掉脑袋,也当了鞑子首级报上去了。”

杀良冒功这种事古来有之,可大可小。

但是杀自己阵亡将士的脑袋冲当军功,严阁老也保不住。

“可有凭证?”

朱七一点也看不出欣慰,依然板着脸问。

常年的职业习惯让他在外人面前从来不表露自己的情绪,给人一种威严和捉摸不透的感觉。

“有,小人已经写在这封信上。”

马六见朱七之前,最先沟通的是他的父亲马明哲。

马六身份特殊,他不属于兴合卫也不属于班兵营。

没人替他顶雷。

马明哲出于谨慎,不让他当证人,也不让他告状。

除非锦衣卫点名要见,那也不能直抒胸臆,免得被人抓住把柄。

按捺不住的马六索性写了一封看似荒唐的汇报文书,只要是明眼人一眼便知真相。

“独石口一战,杨本昌千户跃马飞奔前线,不计各人安危,勇敢杀敌。

经过三刻钟厮杀,杨本昌千户亲手斩杀鞑子兵17人,自己毫发无损,实在是我辈之楷模。

在他的带领下,班兵营,兴合卫,新军卫所部一万两千余人奋勇杀敌,斩首无数。”

“此战扬我大明军威,泻我民众怒气,可谓旷古绝今矣。

一下附录此次战果:

.......”

战果是马六从三大营处小心搜集得来的。

均为实际战果。

鞑子兵总共被杀78人,受伤无算。

涉及到自己人的损失,马六听取父亲意见,写的含糊其辞。

不过涉及杨本昌班兵营一块,马六写的极为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