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都市现实 > 重生之财缘广进 > 第七十四章 吉通是个空壳

第七十四章 吉通是个空壳

北京申奥成功,普天同庆。

全国上下啊,一片喜气洋洋。

吉通通信总经理齐明秋,看着外面燃放的烟花,一脸苦闷。

这也难怪,随着国内电信改革的推进,吉通通信正处在一个十字路口。

或者说,是面临生死攸关的考验。

在它前面,有移动和联通相继上市,市值接近千亿人民币的水平。

等轮到吉通想上市了,美国科技股开始暴跌,导致吉通上市的时间一推再推。

同时国内电信领导层,已经对吉通通信电信发出了重组通知。

毕竟在通信领域,没有大笔资金的支持,简直寸步难行。

小姐的心,丫鬟的命!

吉通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目前国家扶持的几大公司移动和联通,都已获得长足发展。所以很已经有很多人对吉通的存在进行质疑。

他们觉得吉通成立这么多年,一直在亏损,完全是一个资金无底洞。

面对这种指责金明秋也没有很好的办法,结果就摆在面前,吉通没有筹到钱。

作为电信改革的试验品,要不另寻途径筹集到足够的金钱,要不接受组织安排。

毕竟这么多年来,吉通的规划和发展路径都很不明确。

引起外界的质疑,也无可厚非。

可作为吉通的总经理,他又不能不对基通的员工进行负责。

一旦吉通被归入移动或联通,那么作为最后一任总经理,齐明秋的名字,势必会钉在耻辱柱上。

这是对于员工,就算对齐鸣秋自己,他内心也是对收编存在拒绝的。

以后进入其他通信公司,大家彼此一介绍,大家对他的头衔,肯定是吉通通信最后一任总经理。

齐明秋的个人能力会受到质疑,前途必然会蒙上一层灰影。

最多会进入中层领导行列,进入高层位置,难上加难。

可这一切,真的只能怪自己吗?

发展到现代,吉通目前对基础设施的投资,还不到10个亿,却有8亿的外部债务。

本来吉通的出现,就是按照国务院金桥工程的意图成立的。

创立时根本没有进行资金大规模投资,只是联合30多家国有公司联合投资。

每家投资金额都很少,只有几百万,30家的总投资,只有8000万资金。

吉通能够坚持到现在,除去国家补充的一亿资金,剩下的资金来源,可以说,完全是靠银行借贷。

可随着网通对电信资费,尤其是长途电话业务资费的下降,吉通唯一的盈利点,IP电话卡业务,也开始有亏损的迹象。

不能说国家对吉通没有政策支持,IP电话卡业务里,17920、17921和17931,都属于吉通的电话业务。

电信局把134号段,发给了吉通,但由于吉通自身基础设施的薄弱,一直无力推进。

吉通制定的上市计划,至少融资10亿人民币,然后开始铺设自己独立的基础通信设施。

这样一来,吉通就可以利用相应的政策优势开展业务,增加盈利点。

可谁知道,规划很丰满,现实很打脸。

居然遇到了美国科技股的暴跌,吉通这个濒临死亡的娃,始终吃不到那口救命奶。

这也是齐鸣秋四处参加宴会,密集接触投资集团的原因。

可在这个对科技概念普遍悲观的时间点,即使是有充足资金,也没有人愿意投资吉通。

况且齐鸣秋为了给吉通留足充裕的资金,对自身的估值也相对较高。

即便是最后一次上市策划书里,吉通市值已经低到70亿人民币。

但对国内投资人,吉通的估值齐鸣秋一直保持在100亿这个水平。

作为投资人,嗅觉都很灵敏。

国内国外两个市值,相差三十亿,谁接盘谁是傻子。

当时的投资人大多是外国资本的代言人,眼睫毛都是空的。

自然不愿意被人当冤大头。

他们早就将吉通的资产调查的一清二楚,知道这是个资不抵债的皮包公司。

没办法,吉通上市的估值,取决于中国政府的支持力度,以及以后吉通能够描绘出的美妙前景。

当投资人不喜欢玩概念了,吉通能拿出来的就只有固定资产和巨额外债。

以前陪人家看星星的时候,叫人家小甜甜,现在叫人家牛夫人。

吉通的境遇,不外如是!

齐鸣秋不是小孩子,当然知道,人得向现实低头。

他报高价的目的,就是等着下家来还价。

可是,只要他一出现,那些投资人就会借口离开。

他一给人家打电话,不是打不通,就是打通之后信号不好。

要是诅咒能管用,齐鸣秋早就蹲地上画圈圈了。

万幸,一个冤大头出现了。

不对,确切的说,一个意向投资人出现了。

本来齐鸣秋是看不上秦瑞这个人的,但是他上网一搜索,发现新生科技居然是个港资集团。

名下的公司,他能叫出口的就有新生娱乐和新生网络。

反正在菡城招商网站宣传上,这是个实力雄厚的企业。

总而言之,齐鸣秋觉得自己一定要抱住这个大腿。

反过来,秦瑞和许卫东通气后,再次详细调查了吉通通信。

这下,他差点没气死。

齐鸣秋在估值上搞双标就算了,你固定资产倒是给人点信心啊。

说皮包公司都觉得对不起皮包俩字。

吉通公司的业务可分为两部分,一个是IP电话卡为主,租用的中国卫星通信公司(卫通)的卫星。

另一个则是数据网络增值服务,租用的是中国电信网络。

在当时,吉通面对的两大对手就是卫通和电信,这种被人卡脖子还想要反击的公司。

要不是政府的行政命令,吉通都活不到现在。

这种公司,一旦接手,投入十个亿,就只能是还外债了。

秦瑞知道许卫东发家是靠接手拖鞋厂完成的,当时拖鞋厂的情况和吉通都是资不抵债。

可拖鞋厂那里,还有固定资产,只要运作得当,就能卖出高价。

可吉通这里呢,卖什么呢?

看到的只是行政命令,谁敢去卖,又有谁敢接手?

秦瑞觉得自己犯了一个大错,就不该去接齐鸣秋的电话。

秦瑞不知道,许卫东那里,也在为另一件事情而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