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陈觉这简单一画,却是让他突然意识到这件事背后的隐藏风险。
“瑞祥新区本就是瑞城市政府拿来拉动经济,炒卖地皮补贴财政的未来规划。”
“我若是提前下手,算不算断了一手瑞城市政府的财路了?”
“咦!”
“也不能这么想……换个思路角度,我现在提前入场买地皮,那也得等瑞城市政府同意才。”
“若是争得瑞城市政府的同意,给出一个合理的市场价格那就不算断人财路。”
“而且就算拿下了瑞祥新区大部分地皮,我也不打算全部拿来做商业住宅。”
“最起码也要弄出点地区规模化的产业出来!”
“要不然我这个重生者光知道炒房炒楼,那就太俗太没有追求了!”
陈觉脑筋一动,很快就在黑色小本子上写出了“乌市国际商品城”“杭城四季青服装批发市场”“花都沙河网络服装批发市场”这3个未来国内比较有名的大型商贸市场。
要知道,最能拉动地方经济产业的无非就是商品贸易,而陈觉书本上的这3个未来大型商贸市场则是凭借一己之力就能拉动一个地区、甚至城市的经济活力。
杭城四季青和沙河档口这两个卖服装的批发市场先不用讲,这两个批发市场全都是依托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兴起,才在2010年以后将名气逐渐推向全国。
后世但凡是涉及淘宝、天猫、拼多多、京东等等服装电商的销售,基本都绕不开这两处国内最大的服装批发市场。
至于“乌市国际商品城”则是打着全球最大规模的小商品批发市场的旗号,硬生生地将金市乌县这个本来比瑞城还差的三流小县城给推进了华国百强县的位置。
要知道,在前一世的时候陈觉不止一次在饭局上听过这么一个段子:“其实乌市的国际小商品批发市场之所以能建起来,里头有一多半都是温市人的功劳。”
这话可不是在说着当玩笑的!
根据市场调查,前世的乌市小商品批发市场里,有一多半的档口老板都是操着一嘴温市瑞城口音。
为什么这些温市瑞城的小老板都喜欢背井离乡,跑去乌市做生意?
还不是温市这边地里位置尴尬,交通不发达是一个前提之外,最主要的还是缺少地方上的凝聚力。
就拿前一世的瑞城来讲,遍地的轻工业作坊、加工厂,订单也是来自全世界五花门,愣是耗费了几十年时间没有弄出个像乌市国际商贸城这样规模的大型批发市场。
其实瑞城早在上世纪0、90年代就曾建立过一个瑞城商贸城,占地296亩,建筑面积达到12万平方米,档口摊位5291间,是一个集服装、针织品、日用小百、家私、家电、灯具、鞋、布匹、毛线、服装辅料、床上用品、化妆品、袜(礼品)等十三大行业,数万种商品的综合性批发市场。
陈觉小时候每逢过年,还经常被父母带去这处瑞城商贸城采购新衣、新鞋,整个商贸城内每日里都是人山人海,哪怕是搁到200年这会儿也依旧人潮涌动,陈觉身边也有不少亲戚在这处商贸城内做生意谋生。
奈何这处瑞城商贸城格局太小,虽然早期也在华国各大批发市场内赫赫有名,甚至一度挤进全国批发市场前3强的位置,来自五湖四海的商人也爱来此地采购货物。
但是进入21世纪之后,苦于建筑的老化,外加周边的配套交通跟不上,瑞城商贸城就被逐渐被淘汰出了市场。
跟瑞城商贸城有着同样命运的温市火车站批发市场,也是经历了互联网电商的冲击,直到2011年之后开始逐渐淡出历史舞台。
而那些受到市场和时代冲击,变得四散飘零的温市、瑞城档口老板们,则是带着全家老小跑去了前文提到过的“杭城四季青”“沙河档口”以及“乌市国际商品城”谋生去了。
对于这样人才流失的局面,哪怕是瑞城、温市的领导每日在喊“吸引温商回流”,各种政策补贴齐出,也抵挡不住历史滚滚车轮的碾压。
可是这都是前世2010年后发生的事情!
眼下电子商务在华国还不算完全崛起,移动互联网的时代还未到来,“杭城四季青”“沙河档口”这些大型网络批发市场还没真正发力。
摆在陈觉面前的,是一个能够拉动整个瑞城市场经济的天大机会!
“如果照搬照抄这些前世大火的批发市场,估计很难在瑞城搞出名堂来。”
“毕竟瑞城的交通太不便利,没有物流的优势,就算有满地的工厂也很难竞争过四季青、沙河档口这些地方。”
“但是如果靠单独的商品类目,走特色的地方优势,或许能在电子商务到来的时代给瑞城老百姓们谋出一条财路!”
陈觉脑海里思绪飞转,整个晚自习时间基本都在思考什么样的商品类目适合温市、瑞城。
很快!
“鞋”“皮鞋”的字样就在陈觉的脑海里一闪而过!
“对啊!”
“就弄一个全球最大的鞋类批发市场!”
“隔壁温市不是号称华国鞋都吗?就往这个方向搞,准没错!”
要知道,鞋都这个称呼可不是陈觉“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给自己的家乡安上的。
温市鞋都的名誉称号,是由华国轻工业联合会、华国皮革工业协会直接授予的。
像前一世靠贩卖假鞋出名的闽省莆市,那在温市面前都是弟弟中的弟弟!
自打上世纪皮鞋在华国兴起时,最早一批靠皮鞋发家然后在华国市场上市的公司可全都聚集在温市、瑞城。
奥康、红蜻蜓、蜘蛛王、意尔康等等,但凡是华国人脚下穿的皮鞋,10双里有9双是温市瑞城这边制造出来的。
当然了,除了皮鞋之外,温市瑞城本地也有一大批为国际大牌打下手的运动鞋、休闲鞋厂家。
诸如耐克、阿迪这些大品牌,很多都能在温市瑞城找到材料游供应商。
鞋都、鞋都,可不光光是靠单独几个知名品牌就能支撑起来的!
从鞋材到制造、从设计到销售、还有进出口,温市的鞋产业确实当地起“鞋都”这个称号。
可是光有历史的荣誉也不行!
一座城市就像一个人一样,不能躺在历史的功劳簿上吃剩饭。
人要活着向前走,城市也同样向前不停飞奔发展。
“决定了,就以瑞祥新区为中心,打造华国乃至全世界都算最大的鞋类贸易商城!”陈觉眼神火热,信心满满地在自己黑色笔记本上写上了投资计划。
而这笔涉及推动家乡经济发展的巨额投资计划,则是被陈觉涂涂改改,从十亿、百亿人民币的预估金额,一直到最后被陈觉画上了像这样的“????”四位数问号。
“想要布局完这个鞋类贸易商城,手头的钱看来有些不够。”
“不过还好,没钱了我就去M股市场捞。”
“抽M股的血,挖M国人的地基来补贴家乡发展,天底下最痛快的事莫过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