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盛世小闲王 > 第一十七章中秋诗会(求收藏,求推荐)

第一十七章中秋诗会(求收藏,求推荐)

阁楼当中传出渺渺靡靡的歌声,汇集在了这沸腾的街市声中。

随着靖王等人的到来,中秋诗会也正式开始了。肯定的,开始这也只是个形式。其实已经有众多文人学子在底下暗暗比较。

靖王和诸多文人大家登上了阁楼的三楼,而此时三楼之上正有一老者凛威正坐。靖王众人刚一上楼,便已经看到了此人。

“陈师”靖王看到此人,便立马加快了脚步跑了过去。站定之后,行礼问好。

“靖王殿下”老者回了一礼。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太学院院长,陈老夫子儒学大家。当然,这些只是他明面的身份。如靖王等人自是知道此人相对大夏国的地位。三朝帝师,在大夏文坛是站在金字塔顶的人。甚至有好事之人,评价为文坛圣人也不为过。

当任何事做到了极点,都是了不起的存在,陈师亦是如此。

众人一一见礼,一一坐定。陈师居上位,靖王也只是居陈师之下。可靖王却无丝豪不满,诗会之上本就以文才高低而论,自是不提地位官职高低。宁,梁两帝师夫子不也居其下,何人敢言,何人敢语。

自是无人敢言,这就是文坛圣人该有的威严。居其下者,皆是弟子,见其都要行那弟子之礼。

三楼的气氛自是不论,此时阁楼的二楼一楼却是格外的喧嚣。

“凌云书院,张正瑜张公子新词咏月……”不一会儿一张宣纸,便从众多人手中传阅。每传到一处,便已是人头涌动。

“张公子大才呀,读完此诗宛如一轮孤月,直照心间。”

“看来今日,端是这一轮咏月便已然能博得头筹。”人群之中此时已经有才子挽着纸扇,对这首咏月称赞了起来。

在场的众多文人才子,也是在暗暗点头。更有人甚至已经默默的,拿出自己的得意之作与这首咏月开始比较。只是没一会就摇头摇头,显然是后者是更胜一筹。

叶轩此时也是在二楼大厅之中,之前他自是没有随自家父王去三楼。其实以他靖王府世子身份,就算去了三楼也是无人说他的。他更多的是对那些文坛前辈持学生之礼,更是懂得规矩,就在二楼待着。

至于此时的叶灵儿,自从到了这阁楼,就已经不见了她的身影。

在叶轩的一桌之上,总共有四人。除叶轩以外,其余三人皆是身着学子各色衣袍,端座其上。居左手者,一衫青衣,腰间有不知名材质的玉佩。居右手者是灰袍长衫,是学子打扮没错,头发却是随意披在了肩上。居叶轩对面之人,面目英俊,唇红齿白眉清目秀,轻衫白袍的俊郎青年。

三人言谈举止之间自然大方,谈吐非凡。一言一行,更是显得富贵逼人。

“叶轩堂弟,你觉得这首咏月怎么样?可否说说你的见解。”说话之人正是叶轩右边长发披肩男子。

叶轩闻言,略微思索。便轻点笑信道“二皇兄过誉了,我哪来什么见解?只是觉得这首词写景有余意境不足。其实我更想听听云廷兄的见解。”

叶轩说完,便直视着坐在对面的那个白衣清秀男子,此人正是太师李家李云廷。

李云廷起身一礼,言笑道“云廷的见解倒是与世子殿下不谋而合。”

“云廷自认,诗词之道,以景育人,以人育意。实为上上之作。次一等的则是写意不写景,如人无灵魂一般。最次一等的便是如这咏月一般,无景也无意。”李云廷微坐下,缓缓道来。

“云廷兄觉得此首咏月无景?”说话之人却是那青衣男子。

“太子所言极是,此首词虽全文写景,却又无月色,词不达意,意不足,又那来有景。”

太子闻言,细细思索一番,也是笑出声来“云廷兄所言倒是非虚,只是细细品来倒是有些缪论。”

太子说完又笑道“只是云廷兄倒不愧这鬼才之名”

“皇兄不知你那府中可有与云廷兄能出其左右的才子。”此时说话之人却是那二皇子,语过其言又是针锋相对。

太子略微皱眉,刚准备说话,却有一道声音打断了他。

“二位皇子又要神仙打架,我与世子就不便参与了。”李云廷起身,行了一礼,似有离开的趋势。

“云廷兄见凉,倒是我俩唐突,说了只谈诗文,不议其他。”首先说话的是二皇子,太子也在旁边连声附和。

“还是请两位皇子见凉”李云廷深深地行了一礼,举止无比尊敬。

叶轩见此景,在心里喃喃道“能与太子夺嫡僵持如此之久,这二皇子倒也是非凡。还能处处压制太子一筹,着实了得。”

几人还未多言,二楼大厅之中就开始喧闹了起来。

似乎是某位年轻学子做出了上佳的词作,引得身旁众人一阵赞叹,一谢姓青年推脱了几句之后,脸上也难免露出了得意的表情。

此次这中秋诗会,乃是京城大事。作品若能拔得头筹,待到他日,恐怕就会成为自己晋升的契机。

哪一个读书人心里想的不是封侯拜相,哪一个不是想的学得文武艺卖与帝王家。

而且此时此刻,对于身边之人的称赞,谢姓青年心里面还是极为受用的,待会儿若是有歌姬拿去传唱,虚荣心更是会得到极大的满足。

甚至有一种与众多才子登上三楼的冲动,其实在场的每个才子都知道,此时三楼代表着什么。

此时三头代表大夏帝都文坛接近最高的水平,就算相对整个大夏国代表着也是十之八九。

每个在二楼的才子,都是想靠着自己的才学,走上三楼。此时的那个谢姓才子笑容溢于言表。

“现在就开始得意了,是不是有点早?”

一片赞誉声之中,一声嘲讽来的倒是格外刺耳。

“是凌云书院的张正瑜。”

走过来的才子,众多学子倒也是认识。瞧见那几人的模样,也有人眉头微微蹙起,明显不怎么待见对方的样子。

当然了,这也并不奇怪。自古以来,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文人相轻,谁也不服谁?

一方看对面出言不逊,自然不给好脸色。而另一方的张正瑜见有人的诗词抢了自己的风头,写的也是更胜自己一筹,也是不服。

一番争吵之下,两方就已经较起了劲来。一方谴责另一方卖弄词藻,另一方又愤慨咏月词不达意。

两方人马有来有回,二楼着实显得好不热闹。

能参加诗会的人,或多或少都有些文化底蕴,此时已有人默默的拿起谢姓青年写的词,和之前张正瑜那首对比,无论是遣词还是立意,都是前者要高上一筹。

……

这时,一小撕拿着一张薄纸,走向了叶轩他们一桌。

二皇子把那诗词放在手里看了一会“皇兄,可要鉴赏一番。”

并未等太子回答,诗词便已放在了太子的面前,正是此前那谢姓才子所写的诗词。

太子也并未多说,而是看了一眼叶轩和李云廷二人缓缓道“皇弟,云廷兄要不和我一同品鉴一番?我倒是好想看看这首诗词能胜那咏月几筹。”

李云廷遥了遥头,露出了清秀的面容。笑了笑道“不看也罢,遣词虽异,却始终落了俗套。今日的诗词看了许久,却也多是一些人生苦短,及时行乐之类的诗词。毫无新意,耳朵都要起茧子。诗词虽好,这些人却忘了中秋虽是离别,却更是团圆。所作诗词更是下下之选。”

“倒也是如此”叶轩道

“哦,世子也是如此认为。”说话的是李云廷。

“是,也不是,在此之前看了一首青玉案。不是我过分夸他,那首青玉案应该也能力压这里所有的才子所作之词。至于这些词,云泥之别罢了。”叶轩面带笑容缓缓道来。

太子刚想说什么,叶轩又是摇了摇头不再多言。

一旁的二皇子苦笑着说道“若这些才子知道云廷兄和叶轩堂弟如此这般形容他们,倒不知是该怒还是该喜。”

“自然是欢喜,毕竟云廷兄是京都第一才子。”传来的是太子的声音。

“太子廖赞了,叶轩兄在此哪能称得上第一才子。”

太子也是自知说错了话,又是对两人一阵称赞,言语之间也是多了一些求才若渴。

而此时。二楼的阁楼之中。众多才子舞文弄墨,渺渺靡靡的各色歌声也是不绝于耳。各位才女,清倌人也是各施所能。一首首诗词,一张张纸伐来回传阅。二楼阁楼中的众人,已然把这次的中秋诗会推上了高潮。

过了许久,二楼的喧嚣也终于慢慢安静了下来。也终于有了几个极富盛名的才子,拿着自己得意之作。在众多才子的注目之中,走上了阁楼的三楼。

行走之间昂首挺胸,有洋洋得意的,有暗暗欣喜的,有谨小慎微的,也有故作镇定。仿佛这一刻便已经是荣幸。

姓谢的才子,与那张正瑜也是在众人之列。最后倒也是难办,咏月这首词倒也不算差,只是放在此处,就显得有些差强人意。之后便也无法定义,就让此人登上了三楼。

而那姓谢的才子倒也是不凡,而后便连续写了三首词,众多才子看来竟然都上上之选。之后也便不宜有他,让他去了三楼。

中秋诗会,众多才子挣相着去三楼。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流传下来。才子们在二楼写诗词,拿去三楼请众多老师,院长,前辈一一品鉴。

为此也是各施手段,方法不一。

不过,如果用楚玥的话来说,无非都是想刷脸。露个脸刷个脸熟,而后还是该干嘛干嘛?

朝廷不会因为一首诗词而重用他人,各大学院,书社的领导者,也不会因为一首诗词而对他人另眼相看。所以到头来还是该干嘛干嘛。当然到了最后博得名声肯定是自己的。

从始至终中秋诗会也是各有各的看法,有人一夜成名,亦有人泯然众人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