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他回过神来时,那位老人已经走远。
呵呵,老子本来就对这个行业不熟悉。
不知者不罪,错了就是错了,你告诉我正确的不就得了。
李二锤自嘲的笑笑,就讪讪地跟了上去。
这位老人刚才的做派,大致就是这里的把头了,真的要找个机会向他请教请教烧砖的技艺了。
李二锤在那些砖坯垒成的墙垛里面穿行了一段距离,又转过几个弯,那位老人就没了踪影。
而自己也迷失了方向,出不去了。
他也只好自认倒霉,沿着来时的方向又走了回去。
找到骡车压过的车辙,再往前走,就看到一大片高高矮矮的茅草房。
这里应该就是匠户们的家了。
时至中午,竟然没有烟囱冒烟,难道他们还是一日两餐?
几个孩童不顾烈日的炙烤,依然在你追我赶的嬉笑打闹,孩童身上的那些用补丁拼接起来的衣服,不免让人心酸。
烧砖瓦的竟然不住砖瓦房,守着海量的砖瓦,却过着穷苦人家的日子。
这是为何呢?
也真是让人奇怪!
是砖瓦太贵,还是其他?
李二锤原来住在燕家的茅草房没有什么感觉,现在再看到那些数以万计的砖瓦时,他心中的不忿一下子就升腾了起来。
人生来就应该是平等的,流血流汗又流泪,绝对不应该成为穷人的结局。
老子要改变,老子就是要砸烂这样的旧格局!
再想想自己现在的境况,李二锤又是重重的叹口气。
难啊!
想改变,岂是一朝一夕能够做到的事情?
现在,这一摊那一摊的铺得太开,自己竟然有了力不从心的的感觉,有些应接不暇了。
填饱几千人的肚皮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那也得干啊!
老子从来不承认自己是孬种!
穿过几个低矮的茅草屋,李二锤就看见了自己的那个车队,一些衣衫褴褛的男男女女,眼中露出期盼的眼神,远远地围着那些骡车观望。
几个胆子略大的孩童,更是走到近前,两眼发光地盯着那些肉食垂涎欲滴。
甚至趁人不注意,偷偷地走上前摸摸那些肉食,想辨辨真假。
等的焦急,已经找了自己半天的燕青燕云,看到李二锤走了过来,就扯着嗓子叫了声:“郎君回来了。”
李二锤就看到从一个小院子里影影绰绰地跑出来一群人,打头的就是那位老人和李管家。
还没等李二锤走到跟前,就是呼啦啦地跪倒了一片,那位老人显然已经认出了李二锤,紧张地头也不敢抬,只是连声叫着:“该死,该死,老汉该死啊!”
这个礼节实在太沉重,李二锤有些发蒙,站在旁边的李管家连忙介绍道:“郎君,这位就是窑口的把头李承义了。”
李二锤这才惊醒过来,连声道:“翁翁快起,使不得,万万使不得。”
他连忙上前扶起老人,拉住老人的手,谦声道:“翁翁莫慌,确实是小子唐突了。”
“老汉眼拙,竟然没能认出贵人大驾光临,真是该死,真是该死。”李承义连腰都不敢直,依旧谦卑地低着头道歉。
李二锤见状,也只有无奈摇头,便指着那些骡车说道:“翁翁什么都别说了,把那些东西给大家都分了吧!”
燕青连忙说道:“一共一百石粮食,五口大肥猪,二十只肥羊。”
李承义这才直起腰,转过身叫过一个三十来岁的壮汉说道:“明灿,去叫几个人,挨家挨户分了吧。”
然后他就朝着围观的人群,大声骂道:“一群不长眼的憨货,还不赶快谢过郎君厚赐!”
紧接着又是跪倒一大片。
李二锤一脸苦笑,这是把老子放在火上烤啊,只好清清嗓子朗声道:“李家还是李家,大家尽管放心烧窑,小子绝对亏待不了大家。”
李承义接过话茬,又骂道:“郎君可是说了,不养闲人,能干活才有饭吃,哪个憨货要是敢偷懒,老子就打断他的狗腿!”
李二锤叹口气,摆摆手,就扭身进了院子,他实在看不下去这样的场景。
这些手工业户其实是连那些自耕农都不如的存在,他们寄附在像李家这样的大户人家身上,随着大户人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李家倒了,他们也就没了活路。
自己接下了这副担子,也算是给了他们一条活路。
只是,这些砖瓦的销路确实是一个大难题。
富人不买,穷人买不起,砖瓦还是砖瓦,变不成银钱和粮食,匠人们也就只有继续穷着、饿着。
自己造城可以用这里的砖瓦,但是光运输就要耗费不少时间,势必增加成本,李二锤还是倾向于在沐家寨重新开窑烧砖。
如果能把砖瓦的成本和价格降下来,让它变成大众消耗品,销路自然也就不用愁了。
秦砖汉瓦能经历几千年保存完好,一为选料细腻,二为纯手工制造,三为使用硬木白炭烧制,再加上使用水冷的工艺。
制作周期长,手工、原料、炭火等成本累加,其价格高昂也是必然。
李二锤就想到了后世建房常用的红砖。
上辈子里的八九十年代,建房多采用红砖,自然是因为价格比青砖低廉。
红砖也是粘土砖,工艺和青砖大致相同,只是在冷却环节,一个采用了风冷,一个采用了水冷。
青砖用的是封闭窑,红砖用的是围窑或者轮窑。
从工艺到成本再到时间周期,红砖自然比青砖价格低廉。
采用同样工艺的前提下,如果控制好温度,也能烧制出和青砖媲美的红砖。
红砖有三个等级,最差的叫嫩火砖,标准的叫中火砖,火力烧得过猛的叫老火砖。
中火砖颜色呈猪肝色,在一千二百度左右烧成,手工做坯的耐风化完全比得上青砖。
李二锤就在想,如果按照红砖的烧制方法,成本下降二到三成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哪怕红砖达不到青砖的硬度和强度,其建筑寿命也能维持七八十年,有些欧洲的红砖建筑甚至都已经超过了百年。
百姓们应该能接受红砖瓦房吧?
造价不高,还能有砖瓦房住,何乐而不为呢?
(汗颜啊,研究了几天的烧砖工艺,但愿我没有写错,真要写错了,大家也将就着看吧,研究这个玩意好费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