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武布中华 > 第1570章 朝会

第1570章 朝会

次日清晨,参与朝会的官员,聚集在太和殿外。

高欢登基以来,对内阁放权,不过朝会还是会开。

大乾朝的朝会,分为大朝和小朝。

小朝在太和殿内召开,只有内阁大学士,各部主官和副职参与。

大朝人多,在京官员大多可以参加,便在太和殿外的广场上露天召开。

这时在广场上,足有近千名官员汇集,大多数官员,都是安静站着,没有交头接耳,相互之间,最多只有眼神交流。

虽说高欢开了党禁,允许官员组党,将原本私下活动的朋党,直接放到明处,但是新的规矩适应需要时间,官员们对朝会前聚集商讨,还是比较忌讳。

毕竟,朝会是皇帝百万问政,算是对官员们的一个小考核。

在考核前,官员聚集在一起,难免会有提前串通之嫌。

此时绝大多数人,都忌讳这一点,可是督察院那边一些官员,却聚集一处,低声交谈。

这让不少官员察觉到,今日的气氛不一般,或许会有什么事情发生。

不多时,广场上已经人满为患,在京的官员,有资格上朝,几乎都到齐了。

在内官登记点名后,一声尖锐的嗓音响起:“陛下到!”

近千双眼睛齐齐望去,便见身穿龙袍,头戴翼善冠的高欢,在内官和侍卫的簇拥下,来到太和殿前,在龙椅上坐下。

广场之上,近千官员,立时推金山倒玉柱般拜倒,行礼山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高欢只是微微颔首,抬手道:“众卿平身。”

“臣等谢万岁!”大臣们齐齐在拜,然后起身勉强按文武两班在广场上站好。

这时高欢居高临下,看了眼近前的朝臣,询问道:“内阁诸位阁老,各部主官可曾来齐?”

内官回道:“回禀陛下,在京朝官一千二百三十七人,今日有一千二百三十一人上朝,六人告假。内阁诸位阁老,各部中堂,只有黄宗羲黄阁老告假!”

高欢闻言眼睛微眯,点了点头,“开始吧!”

身旁内官当即朗声唱道:“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话音刚落,便见一人出列,大声说道:“臣都察院御史周元珪,有事启奏!”

高欢呼出一口浊气,仔细打量此人,倒是有些印象。

这个周元珪是帝国政大三期出身,在朝中名声不错,素有清廉奉公之名,担任御史期间,数次弹劾不法,将多名贪官拉下马。

高欢见首先战场来的是此人,心里立时升起一股怒意。

高欢得了线报,便知道黄宗羲的意图,可是高欢却不好解决。

因为经过前朝的几位大聪明一弄,特务机构的名声早就坏了。

你用特务监视大臣,你就不是好皇帝,你用特务抓捕大臣,你就不是明君。

这已经是朝野共识。

因此黄宗羲通过刘宗周,来挑动言官攻击安控司。

在官场上来说,是占着大义的。

那些参与弹劾之人,是别有用心,还是出自公心,认为皇帝不该重用厂卫,短时间内是很难分辨的。

就比如眼前的周元珪,高欢便一时间变无法确认,他是真心认为,皇帝不该重用不受国法约束的特务机构,还是被黄宗羲、刘宗周当了枪使,是为了投机,为了博出位。

毕竟,政治投机的官员,以及不讲是非,只知党同伐异的官员,并不会对外人说出心里见不得光的想法,他们对外的言辞,必定都是大义凝然。

高欢作为皇帝,固然可以不管不顾,全部一锅烩,但这也会打击言官的积极性。

朝廷的各个衙门,都有其用处,督察院废了,整个官僚体系的运转,国家的治理都会出现问题。

如今高欢也是称帝多年的老皇帝,已有了不少经验,可即便如此,他也很难分清一个官员是忠是奸。

他当皇帝越久,便越是发现,他手下的这些官员,一个个都是演技派。

昨日高欢从安控司那里得到名单后,便要来了参与聚会的官员信息。

只是安控司虽然暗中监视百官,但监视的对象,主要集中在二品以上的大员,对于二品以下的官员,不可能变态到,每人身边都安插密探,只搜集大概信息。

这一是成本问题,二是安控司也没有足够的密探。

眼前这个周元珪,高欢看过资料,至少在明面上,没有大的问题。

他虽喜欢放嘴炮,但是也确实办过不少贪官。

这些言官,有些时候确实烦人,很会挑人毛病,纯粹是拖后腿。

但是朝廷的运转,却又少不了他们,若没了他们监督官员,闻风奏事,大乾帝国的吏治,只会败坏得更快。

这次黄宗羲确实是给了高欢出了个难题。

这次高欢不处理,黄宗羲必然会继续煽动,那些为了博取名声的言官,见皇帝没有动作,必然会蹬鼻子上脸,接着闹腾,博取名声。

若是高欢严肃处理,又会让一部分言官寒心,甚至会激起这群死脑筋的进一步死谏,非逼着他废了安控司不可。

如此一来,极有可能演变成皇帝与文官集团的对抗。

那他高欢不成万历老儿了。

这档次,一下就被拉下来了。

“真不愧是朕的大学士啊!”高欢心中确实恼火,黄宗羲将一部分正直的官员牵扯进来,这场政治斗争来。

这时,周元珪已然出列,一脸毅然走到中间,“臣周元珪,有本奏!臣闻国家之治,在于纲纪严明,上下有序。然近来安控司之设,实为朝廷与天下之大患。其肆意抓捕官员,横行霸道,使朝堂之上人人自危,何以安天下、治百姓?厂卫之祸,前车可鉴。昔日锦衣卫、东厂、西厂之流,专权乱政,祸害无穷。今安控司效其故伎,以缉事为名,行罗织之实,捕风捉影,诬陷忠良。若朝中大臣,不经过三司定罪,仅安控司之言,就可随意抓捕。如此朝中官员,必将人人自危。长此以往,朝纲不振,国将不国。臣恳请陛下明察,厂卫之害,历历在目。安控司之缉事权,实为祸乱之源。望陛下以天下为重,以社稷为念,速废安控司之缉事权,还朝堂以清明,复百姓以安宁。如此,则天下幸甚,社稷幸甚!臣冒死以闻,伏乞圣鉴!”

周元珪朗声说完,随即神情悲切,拜服于地。

而他话音方落,便又有数十名官员跟着出列,跪拜叩首,“臣等附议,恳请必须废安控司缉事之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