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2章造城
三韩之战不必多表。
还是那句话,没平灭三韩,不是不行,是没那欲望和必要。
一旦出手,三韩不堪一击。
于是只有十天功夫,这三韩人尽数被灭。
辰王被直接斩了脑袋,贵族皆囚。
其余百姓,愿意迁徙走的,直接就叫公孙恭接收。
不愿意走的…
邢道荣也不能做出屠民这般事情,自然另有安排。
…
邢道荣站在三韩地区的荒野上,目光如炬,凝视着眼前这片广袤的土地。
风卷着沙尘从远处呼啸而来,吹动他厚重的战袍,发出猎猎声响。
他的手掌紧握着一卷羊皮地图,指尖在地图上轻轻划过,勾勒出一座雄伟城池的轮廓。
这羊皮纸也是当地搜来的,更有“韩奸”当向导,在邢道荣边上一一介绍。
眼下正在一处临海之地,邢道荣仔细研究着。
“此处,便是新城之基。”
邢道荣看的颇为满意,他的身后,数百名工匠和士兵正忙碌地搬运木材、石料,叮叮当当的敲打声与号子声交织在一起。
邢道荣抬头望向远方,目光所及就能远远看到东海之处。
他知道,这座城不仅要镇守住朝鲜之地,更要成为三韩地区的枢纽,连接南北,贯通东西。
邢道荣迈开大步,走向一处高地,挥手示意众人停下。
“今日起,此城名为‘镇韩’!”
他的声音如雷霆般炸响,回荡在空旷的原野上。
工匠们停下手中的活计,士兵们挺直了腰板,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这位威严的将军身上。
这些工匠有汉人,也有三韩人。
当然了,同属于不同民族,听得这消息的反应自然也不一样。
汉人皆是自豪,三韩人则是垂头丧脸。
不过邢道荣可不管这些三韩人的心思,只接着道:“镇韩城,不仅要坚固如铁,更要气势如虹,保秋千万载!”
镇韩城…
这名字也够直白了。
韩人听得心里那是哇凉哇凉的,但胳膊拧不过大腿,这汉人太勇猛,韩人也只能闷头看着,不敢说话。
民族国家的灭亡之后,百姓便是被人拿捏的对象。
没有半点选择命运的权利。
邢道荣可不管这些三韩人什么心思,目光扫过每一个人,仿佛要将自己的决心注入他们的心中。
“此城建成之日,便是吾等出海之时!”
他的话音刚落,人群中爆发出一阵震天的呐喊。
工匠们挥舞着工具,士兵们高举长矛,仿佛已经看到了那座巍峨的城池拔地而起,屹立在这片土地上。
…
布日公主站在一旁,微风拂过她的面颊。
她的目光紧紧追随着那振臂高呼英的身影。
气势太足了!
打眼看去,那邢道荣面容刚毅,眉宇间透着几分冷峻,却又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耀眼。
布日公主的目光不由自主地停留在他身上,心中泛起一阵难以言喻的悸动。
“横扫匈奴、威震三韩!”
布日公主低声喃喃,声音轻得几乎被风吹散。
她的手指轻轻攥紧了衣袖,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
说实话,本来与邢道荣之间,布日公主没什么感情的。
但跟着他打完三韩之后,确实也是被邢道荣折服了。
即便是自幼生长在草原,见惯了勇猛的武士,却也从未见过如邢道荣这般英武非凡的男子。
他的气势如山岳般沉稳,却又如烈火般炽烈,令人无法移开目光。
邢道荣似乎感受到了她的注视,忽然抬头望向布日公主。
两人的目光在空中交汇,布日公主心头一颤,脸颊微微泛红,却并未躲闪。
邢道荣看着奇怪…
这布日公主什么表情,怎么还害羞起来了。
不过他倒是没往细致地方想去,只想着快些起城造船,好平定邪马台。
…
却说邢道荣在朝鲜大兴土木的时候,刘备端坐于长安城内的皇宫中,手中握着一卷刚刚送达的军报。
宫外春光明媚,柳絮轻扬,但他的心思却全在手中的消息上。
边上诸葛亮轻声禀报:“陛下,子与已平定匈奴,现又率军东进,大破三韩,朝鲜之地尽归我大汉疆土。”
刘备闻言,绷不住的眉梢微动,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与赞叹。
他缓缓放下军报,目光深远,仿佛穿透了厅堂的墙壁,直抵那遥远的东北边疆。
片刻后,他轻叹一声,语气中满是感慨:“子与真乃国之栋梁,勇猛善战,所向披靡。匈奴之患,百年未解,乱世之后,更是顽疾。”
“他竟一举荡平,而今又东征三韩,开疆拓土,实乃我大汉之福。”
他站起身,缓走几步,继续说道:“昔日朕与关、张二弟征战四方,深知开疆拓土之艰难。”
“子与能以如此迅捷之势,连战连捷,实属难得。此等将才,当为我大汉之楷模。”
诸葛亮笑道:“如今其在朝鲜南部起城,名曰镇韩,也不知为何子与对三韩人如此狠辣。”
刘备大笑:“兴许是做梦梦见,对咱们有什么恶行,这才如此。”
刘备这话自然是开玩笑,不过要邢道荣听得了,绝对要佩服刘备一番。
基本上…也算猜了个七七八八了。
诸葛亮想了想,又问道:“陛下,可要予子与以封赏?”
刘备微微一笑,摇头道:“不急,子与正值壮年,正是建功立业之时。”
“待他凯旋归来,朕必亲自出城迎接,为他设宴庆功。”
说着,也是又下一道号令:“传令下去,命各地官员妥善安置新归之民,务使其安居乐业,以彰我大汉仁德。”
言罢,刘备转身回到案前,提笔写下一封书信,字迹刚劲有力,饱含赞许与期望。
他将信交给诸葛亮,郑重道:“将此信速速送往邢将军军中,告诉他,长安城中,朕静候佳音。”
诸葛亮微微点头。
眼下邢道荣属于打到哪里算哪里。
不是刘备与诸葛亮不想管,实在是没必要管。
别人打仗,后勤补给都要拉满,一打打个一年半载,必然影响刚刚一统的天下民生。
可邢道荣呢?
打仗迅疾如风不说,后勤还不用朝廷管!
鲜卑人,乌桓人,本来就是多出来的人马。
而其余大军,皆用辽东补给。
本来辽东还有些割据一方意思,这一下不战而削弱其势,真也是一箭双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