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都市现实 > 年代:从50年代开始 > 第168章 过小年 鱼和熊掌

第168章 过小年 鱼和熊掌

时间像银行卡里的工资,不知不觉就消失了大半。

转眼到了腊月二十五。

这些时日。

唐根生辗转京城与盛京之间。

在两个小家和三个女人之间腾挪。

虽累其精骨,但也乐在其中。

即将过年,诸事繁多。

像唐根生这般一个茶壶配了三个茶碗的人家,遭逢节假日,便立刻能感受‘分身乏术’的苦恼。

唐根生情况尤其特殊。

他虽然分家单过,可明地里还是张经兴的儿子。

唯一成年的儿子。

如果没有意外,过年是必须要在羊管胡同。

哪怕对现如今的张经兴、康素萍和唐根生乃至秦青,都是煎熬。

也没得办法。

在所有老京城人的心目中,几乎都有一份对春节的念想。

作为最传统的民俗文化,春节蕴含着家人团聚的温馨,辞旧迎新的喜悦,来年兴旺发达的期盼。

这些,早已扎根在老京城人心里了。

唐根生再跳脱,也无法摆脱这层禁锢。

可唐根生是谁啊?

他可是立志当‘海贼王’的男人……

嗯,当贼不好,跟这个年代严重脱节。

就把贼去掉好了。

这点问题摆在唐根生面前,就不是问题了。

时间回到前日。

12/13次火车进站。

韩生奎韩列车长组织12/13列车全体乘务人员开了个动员会。

铁路运输工作与普通职工岗位不同。

单从节假日值班倒班这个方面对照,倒是跟执法部门、工厂保卫工作类似。

铁道部京局通知,今年所有开往东北方向的列车,除夕当日停运。

按照12/13次列车的发车时刻表,最后一班岗的员工将要停留在盛京。

然后便是三日停运,初四返程,破五当天上午回到京城。

老京城人的习俗,正月初一到初五,是串亲访友、请客送礼、逛庙会、逛厂甸的好日子。

一直到破五这天,百姓送穷、商人开市,老京城人才算是过完了春节。

这也就意味着,必须有一班轮值人员要背井离乡在600多公里外的异地过年。

即便是人人讲究奉献、踊跃积极争先进的当下,几乎所有的乘务人员都犹豫了。

唐根生将餐车组的人聚齐,开个小会。

“后厨我值班,老刘、老何正常放假。王姐,你和你爱人不是本地人,能不能到时带上你爱人一起?”

唐根生真是个主意王。

他的一句提议,让王璇眼睛立马亮了。

“唐老大,那车票和在盛京……”

“家属免票,这事儿我去申请,你们不用操心。至于盛京那边,列车长也说过,除夕有聚餐,往后有小食堂,还有加班贴补,吃住都放心。”

“成,那就算我一个。”

“老大,我也可以。”

“我爸妈都在延安,过年我也是一个人,有聚餐更热闹。”

“师父,还有我。”

孙雪峰举手。

他是唐根生亲徒弟,必须要踊跃表态,这个时候可绝对不能含糊。

唐根生一瞪眼:“少来,你跟着添什么乱,好好回去过年,想逃家里活干,还得再等两年。”

众人齐齐大笑。

孙雪峰才16岁,而且吧,现在已经有四个人,够了。

除夕那趟车能有多少人?

能有多累?

即便是稍稍忙不过来,大家伙也都能体谅不是?

“行了,就这么定吧。今儿是小年,大家赶紧回家,我跟韩列车长报备名单。”

送走了感恩戴德的一众餐车组成员,唐根生转身之际,终于按耐不住勾起了嘴角。

刚才真的好悬。

差点就忍不住乐开花。

除夕不在京城过年,不是自己找借口,是执行铁路工作的任务。

完美避开了去给张经兴、康素萍找不痛快,同时让自己也不痛快的年夜饭。

不仅如此,连串亲拜年走访也省了。

美滋滋。

就是师父、师兄们那边,五叔、郑伯伯那边,自己要提前走一遭,拜个早年。

哦,对了,还有朱志刚那里。

说好了要去看看小奶娃的,总不能因为人家小就忘记。

毕竟不是带把的。

养女人就像是浇花,初期要精心呵护,等花枝长大茁壮,就只需要隔三差五灌溉即可。

餐车组第一个汇报值班人选名单,让所有12/13次列车乘务组集体看到了餐车长唐老大的威信和团队凝聚力。

人家就是团结,就是高效。

果然不愧是一直被列车长挂在嘴边的‘瞧瞧别人,再看看你们’中的别人。

唐根生径直回了家。

老京城人很讲究习俗。

过小年的习俗有很多,祭灶、写春联、扫尘、剪窗花、蒸花馍、洗浴和理发……

一大堆的事情等着唐根生呢。

二八大杠走在回南锣鼓巷的路上,四肢百骸都能感受到浓郁的年味儿。

年味儿从来不是节日和天气或者是政府规定的。

年味儿是千家万户的老百姓打心眼里、发自肺腑的用意念和行动攒起来的。

物质基础只占据其中微不足道的一面。

精神层面的追逐,两千年习俗和信仰的缺失,才是未来越来越没了年味儿的根本。

一场纯粹让人放松和开心的晚会也要被迫披挂上阶级、层次、正直……

看节目如果换个心态,就当是一场动物世界,整场是一个大节目,叫猴子挂帅。

大节目里有很多小节目,在猴子的主观思想引导下,模仿一跳起来够头上的香蕉,就会被淋蓬滋水……

每年一场的辞旧迎新‘拉洋片’看起来就有意思多了。

回到黑芝麻胡同四合院。

从拐过影壁墙开始,家家户户都洋溢着喜气,欢乐的氛围。

阮达没有出车,屋里有蒸馒头的麦香味儿。

东厢房孩子拿了一块软乎乎的灰面馒头,正跑到西厢房跟小伙伴炫耀似的啃食。

李春贵的宝贝疙瘩便撅着嘴哭戚戚。

唐根生推车经过,看到小孩子终于也拿到了梦寐以求的小半拉馒头。

结果还没来得及往嘴里塞,屁股就挨了一巴掌。

真·先给片馒头再陪送个巴掌呀。

两个厢房的嫂子都跟唐根生熟络的打招呼。

但表情都有些怪怪的。

唐根生进了院,又进了屋,才发现情况不妙。

嫂子林静在和面。

嫂嫂秦青也在和面。

一人一个盆,跟两军对弈似的,互不相让。

唐根生两个头,都大。

院子里有一根绑了扫帚的竹竿。

“竹竿是小青拿来的。”

“扫帚是新的,静姐拿过来的。”

唐根生的屋子很干净,其实没必要打扫。

因为刚刚才拾掇了屋子。

工人撤退之前,清扫收尾的力度,不亚于专业开荒保洁团队。

可唐根生还是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将房屋墙壁和四周的边边角角都清扫了一遍。

待着实在是尴尬。

接替谁,不接替谁,都不好办。

唐根生用扫屋子拉开思考的长度,让他有充沛的空间想到最佳周旋方案。

要不找个借口先躲出去?

嗯,对了。

祭灶要买关东糖。

“静姐一早就买回来了。”

哦,对了,还要剪窗花、买福字。

“小青剪窗花剪的可好了,红纸还富裕好几张呢。”

最终。

唐根生去里间屋伏案工作。

男人的底气除了头大,就是有钱。

世界上九成的问题,都能用钱解决。

剩下的一成,也可以,只要用更多的钱。

“喂,我们两个女人忙着蒸馒头,你一大老爷们就不帮忙做个饭?皇帝还不差饿兵呢……”

女多底气足,团结力量大。

林静都胆敢如此态度跟唐根生说话了。

虽然还没说完就憋不住咯咯笑出声。

但也得小施惩戒。

谁让她自己主动跑里间屋来的呢。

一边拿捏,一边吸溜。

唐根生龙行虎步的从里间屋出来,瞧见羞眉耷拉眼的秦青。

没忍住。

又来了一遍。

一边拿捏,一边吸溜。

唐根生推着二八大杠除了四合院,被刺骨的冷风吹了额头,才后知后觉的发现……

不是林静逾越,而是自己胆儿肥了啊。

莫名觉得相当之刺激。

又隐隐有些后怕。

胡同口有七八个小孩子在嬉戏玩闹。

里面有个锅盖头。

“叔~”

唐根生单腿撑地,朝着锅盖头招了招手。

锅盖头眼窝里荡漾着对糖果的渴望,仰着小脑袋瓜,一颠一颠的跑到近前。

“家明,中午想吃肉吗?”

“想~!”

“走,叔带你去买肉好不好?”

“好~!”

“真乖!”

唐根生探手如裤兜,食指往锅盖头嘴角一抿。

呔!

太白兔奶糖召唤术。

入锅盖头的口。

唐根生一把薅起锅盖头咯吱窝,将他拽到二八大杠横梁上。

锅盖头可能是碰到了痒痒肉,锁着脖子咯咯笑不停。

有‘俘虏’在手,后怕弱到几乎没有。

搞定嫂子林静即可。

嫂嫂秦青……

这个女人更好拿捏。

唐根生笃定自己已经彻底征服了嫂嫂,可以随便揉搓捏圆。

嫂子林静不是没征服彻底,拿捏不住。

而是因为她怀了孕。

为母则刚,拿孩子说事儿,最近比较喜欢耍小性子了。

唐根生载着锅盖头直奔前门外粮食店街。

身为一名厨子,必然知道京城有哪些很有特色的名吃、小吃。

真正的吃家不会可着一家熟食店买全。

唐根生是行家,来粮食店街是冲着酱猪头肉和五香酱牛肉来的。

福云楼的酱猪头肉,人人称赞。

老京城人的人但凡喝两盅,想要酱猪头肉下酒,福云楼的酱猪头肉是首屈一指。

福云楼酱肉食材只用京东的鲜猪头,去毛根和刮杂物专业刀具都要换6回。

先把料理好的猪头劈成两半炖个七成熟,再上好色、投入各种佐料,旺火煮开,再小火炖,最后微火煨,起码俩小时出锅。

五香酱牛肉要选门框胡同的复顺斋。

清代立朝之处,回教人刘复顺在前门大栅栏里门框胡同路东开办的。

地处大栅栏和廊坊头条之间,算是商业繁华区,游人多,生意好做。

再加上口味独特,醇香挂口,每每酱牛肉出锅时,回头客闻香而至,复顺斋也驰名远播。

50年复顺斋从门框胡同迁到亮视点街这里,在北口路东。

唐根生先到街中间路西买了福云楼的酱猪头肉,又去北口路东买了复顺斋的五香酱牛头。

买了很多。

唐根生钱票都很充足。

有自己以前积攒的,有帮同事换粮换来的。

有关饷时发放的当月和过年的工资、福利。

也有,嗯,那个,就是上次马蜂送上门留下来的……

反正唐根生不差钱,也不缺票。所以买酱猪头肉也好,买五香酱牛肉也罢,份量都称得上相当之豪横。

这几年,见过批量采购的,但没遇着个人购买这么多的。

买酱猪头肉时还好,毕竟人家量大,不缺货。

三五个猪头一锅出,给唐根生留出两三个也无妨。

但五香酱牛肉就不一样了。

不知道是不是迁址后影响了风水,还是进货渠道被其他店铺挤占。

一天就两锅。

上午一锅,下午一锅。

要是唐根生把上午这一锅包圆儿,也就没后面排队人什么事儿了。

唐根生很无奈。

自己竟然能体会到有钱有票却没处花的苦恼。

“师傅,能预约两锅吗?”

唐根生揉着锅盖头的脑瓜。

小家伙眼睛直勾勾的盯着车把上挂着的两大坨包裹,眼睛都不带眨的。

这里面裹着的都是肉。

香喷喷的。

自己得看住了。

不仅仅因为这是唐叔交给自己的任务,还关乎自己回到家能不能吃上肉。

唐叔说了,自己是家里的小男子汉,应该看好车子上的东西,尽到男子汉应该尽到的责任。

唐根生被热情迎进到铺子里面。

掌柜的亲自接待。

唐根生付了定,出具了票和工作证,换了复顺斋掌柜亲笔写的条子。

后天下午来取。

唐根生拿了条子,依旧让店里伙计给自己切了五斤四两半五香酱牛肉。

猪头肉和酱牛肉是明儿提前串门子孝敬师父师娘和大师兄的。

别看师父、师兄是萃华楼大厨,可平常往家里带吃的真不能够。

日子就算不紧巴,也说不上宽裕。

四师哥侯宝森的礼物另备,他开热庄子的,不缺这些吃食。

从古至今,下海经商的都比勤劳打工的日子过的舒坦。

因为打工人是给老板过好日子在努力拼搏。

而老板,就是下海经商群体的一员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