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玄幻奇幻 > 三国:王业不偏安 > 第123章 新丰

第123章新丰

灞桥。

魏军弃寨而走。

魏延将本部四千余战卒分为两部,一部继续追杀至灞陵城下,消灭魏军有生力量,扩大战果。

另一部两千人往新丰杀去。

新丰在灞陵城东四十里,那叫作郝昭的魏将与四千步卒,离开灞桥不过半个多时辰,此刻至多也就行了十余里。

虽有魏军骑兵护卫,但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杨条与刘聪此刻也应引两千余骑,从新丰城东北方向渡河赶过来了。

丞相与费祎等人还在灞水西畔组织后勤运输事宜,魏延没有去请丞相将令,直接率领五十亲军勒马往新丰追去。

过不多时,虎骑监麋威与杨条之子杨素、刘豹次子刘泽也引另外一千五百虎骑、羌骑、匈骑通过灞桥直直向东。

十二里外。

郝昭领四千余人沿着漕渠旁的官道徐徐东向。

队伍长逾一里,四列并行。

这足以表明,这是一支处于行军状态的军队。

夜色之下,蜀军纵有伏骑,又如何能看出他们是否穿着甲?

虽然还是会因队伍太长而导致指挥失灵,但他四千人贴着漕渠而走,那么蜀军伏骑纵来,也只能从前方或者东南方来袭一途。

再加上将士已有心理准备,中伏大乱的可能性已降到最低。

郝昭走在队伍最前头,没发现前方有什么动静。

又往东南方向望去。

只见七八里外,月色下的骊山露出漆黑的轮廓,颇似一头伏地沉睡的巨兽。

文钦三千骑便在彼处行军了。

这个距离恰到好处,刚好能勉强看见郝昭四千步军举的火把,又能避免被汉军伏骑察觉。

郝昭牵马而行,每走上百余步,便以听瓮扣地,伏地而听。

这绝活有个专业名词,叫作“罂听”,关键在于听瓮瓮口蒙了一层薄薄的皮革,骑兵大规模奔驰时,会产生特定的频率,听瓮便会随之发出特定的声音。

这是郝昭在凉州练出来的。

侦测范围大约三四里。

不算远,但在夜里,却是比眼睛要可靠得多。

视力再好的人,在夜间一里以外便已是人马不分,二里以外不论人马都已与夜色融为一体了,就算有月光都无济于事。

大军行进半里,郝昭再次伏地罂听,这一次,却是终于听到瓮中传来那阵特定的嗡鸣之声。

直起身来努力朝前方望去,却仍是什么也望不见。

“全军戒备!”

“准备迎敌!”

郝昭下了第一条军令。

大军不再行进,进入戒严状态。

郝昭再次伏地罂听,只觉瓮中声音越发清晰。

片刻后直起身来,翻身上马。

不过几十个呼吸的工夫,耳边已传来真切的马蹄踏地之声。

又十几个工夫后,马背上的他终于望见前方有黑影攒动。

“熄灭火把!”

“擂鼓聚阵!”郝昭连连下令。

熄灭火把,一是解放双手,二是由亮到暗眼睛需要一段时间适应,三是给文钦发出信号。

战鼓声隆隆而起,火把被熄灭的一瞬间,不少人直接丧失视野,只能精神紧张地往队伍中间,鼓声响起的方向聚去。

杨条一马当先,闻得魏军队中鼓声响起后,只望见魏军前军向后,后军向前,全部往中间聚去。

未及他率军杀至魏军跟前,魏军前部便已组织出了较为密集的军阵,且开始有箭矢向他们抛射而来。

不得不说,魏军紧贴漕渠而走,又背靠漕渠列阵,使得他们列阵之时更加从容,受击面也只有两面。

一时之间,杨条与身后两千余骑竟找不到合适的切入点。

只得一边纵马自魏军阵侧越过,一边朝右手侧的魏军放箭。

而在汉军骑弓朝魏军阵中抛射试探的同时,魏军步弓也向汉骑抛来更加密集的箭雨。

仅仅一个回合,便对汉军伏骑造成了四十余骑的杀伤。

若非魏军后阵紧张无措,列阵不及,弓弩不多,被杨条为首的精锐羌骑以几乎贴脸的方式射杀百余,那么这第一个回合,怕是汉军的损失还要更大。

察觉到魏军后阵是薄弱之处,杨条连连下令,命手下三百精锐羌骑绕着魏军后阵进行游射。

其余不善骑射之人则各自为战,驻马而射,一箭又一箭。

见魏军压上前来,便拔马跑路。

倒不是夜里不好结阵,而是羌人根本不识什么骑射之阵。

没练过,让他们结阵环射实在是有些为难他们了。

这支骑兵的表现很快尽收于郝昭眼底,明白这支骑兵绝非虎豹骑那样的精锐,只是两千多头四蹄巨兽声势浩大,看起来唬人罢了。

他手中四千人有角弓一千多张,阵势一但摆开,背水列阵,这些骑兵绝然不是对手。

等文钦三千骑绕后赶至,便要将这群胡骑尽诛于此。

倒不是郝昭多厉害,而是在重甲突骑没有出现之前,以步制骑实在不是什么太艰难之事,一汉当五胡不是说着玩的。

就算羌骑手中弓矢比一汉当五胡的时代先进不少,但骑射技术战法却没有突破性的进展,一汉就算当不了五胡,当个三胡不成问题。

再则,杨条虽引两千余骑出现,于早有准备的魏军而言不算突然,真说不好到底是谁在伏击谁。

在被射杀两百余人,溃逃一百余人后,魏军成功在鼓声的指挥下结好了阵势。

既背水列阵,又被队列松散的蜀军骑兵团团围住,几乎无路可走,所以除却一战,这三千余魏军倒也没了别的选择。

尤其是所有人都明白,文钦为首的援军马上就要到了。

但郝昭却未下令进击,只是依旧背水维持阵形,步弓持而不引。

汉骑在两箭距离之外驻马而立,与魏军步卒对峙起来。

“有些不对劲。”杨条敏锐察觉到了些什么。

刘豹之子刘聪扭头问:“羌王,怎么了?”

事实上,杨条与刘豹早些年就打过交道,阳平距离安定不算远,关中又是人烟稀少,双方常常互市,交换种马及盐铁等物。

杨条道:“你没发现魏寇早早披甲,且没有辎重队随行吗?”

“这怎么了?”刘聪不解。

杨条道:“他们此番目的,无疑是回援新丰,讲究一个兵贵神速。

“没有辎重队随行可以理解,说明灞桥方面魏寇已经腾不出更多的人手给他们了。

“但披甲而行是为什么?又缘何面对俺们奇袭反应如此之快?”

刘聪一滞,随即瞳孔大张:“说明他们早就料到我们会来?”

杨条颔首:

“没错。

“但既然料到俺们会来,就不可能没有别的准备。”

说着,杨条朝四周望去,可因为黑暗,什么也望不见。

“那里似乎有火光!”刘聪手往西一指,那是灞陵方向。

“是魏寇?”杨条似是自语,却是望不见,显然,人老了,视力不如年轻人了。

刘聪看了眼漕渠前列阵的魏军,又看向西面隐约可见的几粒火光,不敢确定。

他们在傍晚渡过渭水后,便与丞相失去了联系,只知道入夜后大汉与灞桥魏军会有一战,却不知丞相此刻到底有没有打败魏军。

“现在怎么办?”刘聪问。

“能从火光看出是步是骑吗?”杨条问。

“应是步军。”刘聪答,火光已经从几粒变成了几片。

杨条思索一二,遂扭身看向背后的骊山:

“魏寇既晓得俺们会来偷袭,必有准备。

“俺若是魏寇,便引骑兵自骊山向东而行,绕到俺们后面再向西,与此处步军合击。

“届时俺们只能往灞水方向跑。

“如此说来……这西面火光多半也是魏寇。”

刘聪头皮一紧,惊愕相对:“咱们被魏寇包围了?这如何是好?当往何处走?”

又环顾四周,道:

“北面是漕渠,东西两面皆是魏军援兵,咱们要走,便只能往西南。

“可万一西南也有魏军埋伏,当如何是好?”

杨条沉默起来,怎么突然间好像身陷死地了?

“不对,不对。”

杨条连连出声。

“魏寇的兵力应付丞相就已经捉襟见肘,哪来那么多人来埋伏咱们这两千来骑?

“西面的火光,必是丞相带人打过来了!”

“这么快?”刘聪愕然,他倒愿意相信西面是魏军。

“向东!”杨条下定了决心。

“向东?”刘聪心中惶恐,脸上不解,“羌王刚不是说,魏寇骑兵恐怕绕到东方去了?”

杨条颔首:“没错。”

刘聪愕然:“那缘何向东?岂不是自投罗网?”

杨条道:“丞相既然已经打败魏寇,步军至此,那么虎骑监麋威,我儿杨素,还有你弟必会引剩余千余骑前来截击。

“我只须把魏寇骑兵引走拖住,待虎骑监他们引千余骑一至,便能将这四千步卒全部留在这里。”

“万一那不是汉军?”刘聪看向西方五六里外的火光,仍不认为汉军能这么快就解决掉灞桥魏寇。

他们陷入重围的可能性更大。

又道:“而且真要截击,不应是骑兵先到?”

“步兵可浮桥渡河,骑兵不可!

“来不及多说了,你走不走?”

杨条问。

刘聪沉默片刻,摇头:“我们兵分两路,你往东,我往西南,若那真是汉军,我再来拔马回军,来围魏军不迟。”

“好。”杨条心知刘聪不信那火光会是汉军,如此提议不过是想逃出重围而已。

但也正如刘聪所言,他的匈骑稍后再拔马回军确也是可行之法。

只是如此一来,他这千余骑就要独自面对魏军骑兵了。

不再多作讨论,杨条命人吹响牦角撤了围,带着一千二百余安定羌骑往东方奔去。

而刘聪则率领八百余名匈骑往西南逃亡。

所谓来去如风,留下郝昭与三千余步卒一阵错愕。

而随着两千余骑撤围,视野被让了出来。

郝昭也终于望见灞水方向有大团火光东来,距此地不过四五里路了。

“这是怎么回事?”王双问。

“王扬烈又派人回援新丰?”

郝昭神色复杂,先是不敢确定,而后突然一惊,连连摇头:

“不可能,不可能!

“王扬烈不过六千守军,应付诸葛亮都不够,哪可能还有人手能再分出来?”

王双心脏瞬间跳到了嗓子眼,脸上写满了惊惶无措:

“所以那是蜀寇?咱们走了不过一个时辰,蜀寇就已经攻了过来?还赶到了这里?!”

“所有人分散逃往新丰,各自保命吧!”郝昭没有再想太多,径直下令。

“什么?”王双惊愕不解。

郝昭望着火光大吼:

“那必是蜀寇无疑!

“蜀寇必还有骑兵从后面赶来!

“以骑兵迟滞我们,步军后至!

“再不分散逃命,就一个人也走不了了!”

郝昭声音很大。

魏军顿时喧哗起来。

郝昭咬牙大吼:“弟兄们,不是我郝昭放弃你们,而是再不分散走就全都走不了!

“蜀寇已经打下了灞陵,你们不要往西走,往西走必死无疑,我在新丰等你们!”

言罢,还不等魏军发出质询,郝昭便已率先领着十余骑东奔,他先前就守新丰,对路况很熟悉,知道好几条小路。

王双犹豫片刻后也带着十余名亲卫拔马跟上。

这四千步卒见状终于一哄而散。

绝大多数往新丰方向逃亡,却也有极少部分人往灞陵方向逃去。

杨条率骑军奔出不过二里,便撞见成群的魏军骑兵自东南方向朝他逼来。

心下庆幸自己谨慎的同时,命所有人贴着漕渠东奔,不要与魏军骑兵多有接触。

魏军骑兵此刻正在调头,如果不是他当机立断,一旦让魏军前部贴到了漕渠边上,他这千余骑恐怕就要被魏骑包围,很难走脱了。

文钦见到汉军骑兵竟没有与郝昭他们纠缠在一起,反偷袭之策失败,心中一时懊恼。

但也不做多想,先是亲率两千余骑追了上去。

而后又派数百骑沿着漕渠,往郝昭所在方向奔去,看看到底是什么情况,会不会是汉军的疑兵之计。

魏骑前部很快追到了杨条后部。

杨条亲自率领精骑殿后,不断朝身后魏军左右开弓而射。

左右开弓可以说是名将才有的技能,杨条不愧是羌族首领,几乎每发一矢,魏骑辄倒一人。

而就如拖刀计一般,从前朝后射击总是能造成更大的杀伤。

魏军追上前来的骑兵很快就被杨条左右开弓的箭术震慑住了。

又由于跋涉距离比汉骑更长,战马体力早就难支,没跟出四五里地就再也跟不上汉骑,只得无奈停止了追击,沿着漕渠往东驰去。

然而很快,文钦便撞见了郝昭派过来报信的亲卫。

“文将军,我家郝将军请你速速率你部三千骑回新丰!否则新丰恐怕就要保不住了!”

“什么?”文钦惊愕不解。

(本章完)